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2017五月音乐节】上海国乐研究会举办江南丝竹专场音乐会_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音乐学院 辅仁网/2017-07-13

本站讯(通讯员 贺沸沸 摄影 李国祯)5月18日晚,作为2017“第五届天津五月音乐节”首场音乐会,上海国乐研究会应邀在我院音乐厅举办“风华国乐——江南丝竹专场音乐会”。

音乐会上,上海国乐研究会负责人孙文妍教授现场致辞,并向我院赠送了一台“蝶式筝”。我院徐昌俊院长出席捐赠仪式,向孙文妍教授赠予我院江南丝竹图书音像资料,并颁发了“荣誉教授”证书。音乐会开始使用蝶式筝演奏了《野蜂飞舞》等两首曲目,展示了“蝶式筝”独特的魅力,让观众大开眼界。





随后,上海国乐研究会的演奏家们为观众奉献了传统江南丝竹合奏曲目《欢乐歌》《汉宫秋月》《中花六板》《凡忘工》和《行街》。中正平和的仙乐让听众感受到江南丝竹的优雅、温润。《朝元歌》原为昆曲剧目《玉簪记·琴挑》中的唱腔,抒发了古代女子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向往自由的情怀。演唱者和丝竹乐队配合默契,展现了江南丝竹的曲目来源的多元化。笛子与笙《鹧鸪飞》和高胡与乐队《平湖秋月》,体现了笛子演奏者乔忠芳和高胡演奏范纬山两位老师的高超演奏技艺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丝竹合奏《泛龙舟》是一首唐曲,公元605年和610年,隋炀帝两度巡游江都(今扬州),作《泛龙舟》辞,并命龟兹乐师白明达谱曲。《仁智要录》《三五要录》和《博雅笛谱》中均有此曲,旋律悠扬婉转,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为听众在炎炎夏日中带来一丝清凉。



孙文妍教授现场致辞
尊敬的徐院长和贵院的各位领导,

尊敬的各位来宾:

首先祝贺由徐院长带队的天津音乐学院演出团,于今年5月9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海之春”舞台上的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并得到专家及上海观众的赞赏。

谢谢贵院能接受我赠送的“蝶式筝”,并在贵院的音乐厅举行这么隆重的赠送仪式!

“蝶式筝”进天津音乐学院,实际是一个文化回归的举措。

1.此筝的设计者,正是由天津音乐学院精心培育出来的中国第一代的古筝专业工作者何宝泉,他的故土也正是在天津。

2.第一台原名“新筝”、后在上海改名为“蝶式筝”的诞生地,正是在天津音乐学院内的、当时由石惟正、陈蓉蓉、居文郁、陈云仙、何宝泉、王振先、卢亮辉等当时一批青年教师居住的一排小屋中。1964年,何宝泉为此筝给文化部科技组组长王湘先生写的申请鉴定报告,也是在这排小屋中写的。

3.又据何宝泉在生前的介绍,他说:运用音位排列方法介绍古筝快速转调的设计方案,是受到当时他们这批伙伴中教三弦的王振先的启发而来的。

后因文革开始,何宝泉才于1977年带了“新筝”(后改名为“蝶式筝”)的设计方案移师上海,并于1980年在全国17个古筝改革的方案中脱颖而出,荣获了“文化部全国科技成果二等奖”(是中国首个民族乐器改革的最高奖项)。

因此,上海是何宝泉设计的“蝶式筝”开花结果的地方,而它的根系是在天津的天津音乐学院内。今天,在以徐院长为首的天津音乐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将“蝶式筝”进入到天津音乐学院来,已78岁高龄的我倍感满足和欣慰,因为我完成了将何宝泉的魂、他的心愿和他的成果,带回了生他、培养他成为中国第一代音乐名师的天津市和天津音乐学院。在彼岸的他如能见证到这一时刻,我相信他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下面我将请上海音乐学院学生吴炘为大家演奏两首“蝶式筝”作品,以展示何宝泉设计的“蝶式筝”是一件能快速转调和能进入世界音乐语境的中国古筝!

我衷心希望“蝶式筝”回到何宝泉他的故土后能梅开二度,得到绽放!

孙文妍

2017.5.18
相关话题/天津音乐学院 上海 音乐 天津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