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DM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慢性病之一。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3.7亿,当年共有460万人死于糖尿病,医疗花费4650亿美元。T2DM的长期并发症可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CVD)、癌症和死亡率的风险。
T2DM目前仍是一种终身性疾病,血糖筛查是防治T2DM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血糖损伤已经是一种病理性的改变,将监测指标进一步前移,有可能更好地控制T2DM。鉴于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代谢性疾病,而甲状腺激素(THs)主要负责调节能量平衡和代谢,牛凯军教授课题组认为THs水平可能有助于T2DM的预测。THs包括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牛凯军教授课题组在天津成年人群中研究发现, FT3水平及FT3/FT4比例的降低与T2DM患病率增高独立相关(与FT3水平及FT3/FT4比例最高位的20%人群相比,最低位的20%人群T2DM患病率分别增加了78.6%和81.8%),而FT4水平的升高与T2DM患病率增高独立相关(与FT4最低位的20%人群相比,最高位的20%人群T2DM患病率增加了29%)。TSH仅在男性人群中发现与T2DM之间的负相关(与TSH最高位的20%人群相比,最低位的20%人群T2DM患病率增加了25%)。该研究前移了T2DM的预测指标,为T2DM的早期监测和早期干预提供了相关的指标,丰富了糖尿病防治的思路。
此项研究基于牛凯军教授课题组与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宋崑副研究员、张卿教授和刘莉副主任护师等主要成员,自2013年开始通过3年时间完成的约5万人的天津慢性炎症与健康队列人群研究(TCLSIH)。该项大规模的开放队列以慢性病防控为中心,探讨生活行为方式、营养素干预和膳食模式--慢性炎症水平--慢性病发病的关系,并最终建立个体化的慢性病精准预测模型,为国民慢性病的预测和防治提供策略基础。
除上述研究外,该队列研究也揭示了食用坚果可能有利于预防抑郁症状。抑郁症是慢性病的一种,生活方式的干预是抑郁症重要的防治措施。论文于2016年4月发表在《Depress Anxiety》(2015年影响因子5.004,5年影响因子5.520),题目为“Nut consumption i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Chinese adults”。此外,通过该队列研究,在3年期间,已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为构筑我国人群的慢性病预测和预防体系奠定基础并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中国营养学会营养科研基金—帝斯曼专项科研基金等资助。
公共卫生学院 科技处
论文链接: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