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我校三项科研成果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_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辅仁网/2017-07-09

3月28日,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天津礼堂隆重召开。2016年度,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8项成果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一等奖获奖项目数再创历史新高。
肿瘤医院郝继辉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胰腺癌精准诊疗体系建立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该项目率先应用血浆miRNA表达谱、肿瘤标志物联合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开展无创性胰腺癌早诊与鉴别诊断。通过3D影像分析平台实现胰腺癌术前精准分期。在传统病理学基础上提出包含分子诊断与肿瘤生物学行为评估的精准化胰腺癌诊断模式;改良胰腺癌术前评估模式和手术方式,倡导精准胰腺外科的理念,提高R0切除率。率先结合基因检测结果给予精准化疗,并应用CTC检测开展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从胰腺癌生物学特征和临床实际问题出发,开展系列基础与转化研究,揭示Fascin等参与胰腺癌分化转移的分子机制,筛选与胰腺癌预后相关的多个分子靶标,开展了胰腺癌新型联合化疗和纳米靶向治疗的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此项目受到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天津市抗癌重大专项等资助;累计发表科学论文57篇,其中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Cancer Research, Biomaterials, J Pathol, Clin Chem等肿瘤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篇,IF>5分文章17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1.8分,累计影响因子185分,正面他引频次374次,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多个学术会议进行汇报交流,获得国际同行高度评价,部分研究成果被写入我国2014版《胰腺癌诊治指南》。该研究成果已被多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共治疗患者2300余例,对我国胰腺癌诊疗水平的提升发挥重大推动作用。
肿瘤医院付丽领衔完成的项目“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系列研究及应用”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该项目主攻发生在乳腺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IMPC),研究成果不但明确提出了IMPC的病理诊断标准,还准确揭示了IMPC的不良预后,强化了病理医生对IMPC的诊断意识和临床强化治疗决策的选择;还发现了IMPC鉴别诊断及预后预测标志物,为精确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并明确提出了IMPC的黏液亚型,使其得到精准病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该成果在本领域权威期刊Mod Pathol等发表论文31篇(SCI收录12篇),被WHO分类主编等国内外同行在J Clin Oncol、Oncogene等期刊他引345次,其中3篇被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the Breast收录引用,5篇被写入国际乳腺经典著作Rosen's Breast Pathology,10篇成为美国病理专科医师培训内容。被美、英等15个国家的同道应用到乳腺及肺、胆囊等17个器官及动物IMPC的诊断。被国内同行称为“天津肿瘤医院标准”,写入卫计委首部《乳腺癌诊疗规范》及《乳腺肿瘤病理学》等4部乳腺专著,培养了1300余名专业人才,为推动乳腺癌诊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该成果被写入国际标准、国际专著及国内行业规范,使之得到更广泛推广和应用的同时,扩大了国际影响,填补了国际本领域空白,为病理学科的发展和推进了乳腺癌精准诊疗进程;显著降低患者的复发和死亡率,减低患者的身心和经济负担,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社会效益显著。
总医院魏民新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炎症反应、凝血功能评价系统在冠心病外科治疗中的建立与应用”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该项目涉及心血管外科、医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课题组历时15年,致力于针对中国人群冠脉搭桥围术期风险评估和个体化治疗评价系统建立和应用。建立了以IL-6、 IL-8、IL-10,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等反映冠脉搭桥术后炎症反应、凝血、血小板功能的综合评价系统,保障手术安全。首次将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和尿11-DH-TXB2在冠脉搭桥术后应用,作为评估凝血和血小板功能指标,精准指导医生建立围术期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率先综合分析多个炎症因子在冠脉搭桥术后改变,应用IL-6、 IL-8、 IL-10变化结合基因背景分析,了解患者围术期炎症反应程度,指导临床制定具有个体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基于以上指标,首次建立冠脉搭桥术后个体化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评价系统。
该研究培养硕士生31名,博士生3名,青年骨干3名。发表论文41篇,其中SCI论文22篇,累计影响因子51.72,中华系列文章9篇,共计他引204次,登记天津市科技成果5项。研究结果被2015年美国AHA冠脉搭桥术后二级预防指南引用,推荐冠脉搭桥术后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作为二级预防方案。分别在亚洲胸心血管外科年会、北欧胸心血管外科年会、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年会发言,获得国内外同行一致认可。本项目结果已经在全国11家大型综合医院心脏中心得到推广应用,超过5000名患者从中获益,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
科技处

相关话题/外科 国际 肿瘤 病理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