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自主构建壳聚糖神经导管对大鼠面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2-06

自主构建壳聚糖神经导管对大鼠面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

徐菲菲1,2,陈庆文1,2,王东琴1,2,丁必骁1,2,吴昊1,杨宇民3
发布日期:2022-01-08
通讯作者:吴昊. E-mail:entwuhao@163.com杨宇民. E-mail:yangym@ntu.edu.cn

基金资助: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211107)

Repairing effect of a self-constructed chitosan nerve conduit on facial nerve injury in rats

XU Feifei1,2, CHEN Qingwen1,2, WANG Dongqin1,2, DING Bixiao1,2, WU Hao1, YANG Yumin3
1.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Head Neck Surger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01, Jiangsu, China;
2. Medical School of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01, Jiangsu, China;
3. Key Laboratory of Neural Regeneration,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01, Jiangsu, China
Published:2022-01-08







摘要/Abstract


摘要: 目的 应用南通大学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自主构建的壳聚糖人工神经导管桥接修复模型大鼠面神经缺损,评价其在面神经功能恢复及再生中的作用。 方法 24只大鼠分为3组,每组8只,建立大鼠右侧面神经上颊支缺损模型,分别采用自体神经翻转桥接(自体神经组)、壳聚糖神经导管桥接(壳聚糖组)和离断旷置处理(离断组)。运用触须运动评分评估处理后2、4、6、8、10、12周3组大鼠面神经相应支配功能恢复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及透射电镜观察对侧正常神经及处理后12周大鼠造模侧神经的髓鞘与轴突的直径、厚度及层数。 结果 触须运动评分经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GLMMs)分析后,分组及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和时间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神经组壳聚糖组分别于处理后46周开始出现触须运动功能恢复表现,术后12周自体神经组壳聚糖组触须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断组触须运动功能无恢复;形态学观察和透射电镜显示自体神经组壳聚糖组均出现再生神经,自体神经组壳聚糖组与对侧正常神经三者相比有髓神经纤维直径(F=36.734,P<0.05)、髓壳厚度(F=67.307,P<0.05)、再生髓壳层数(F=75.2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壳聚糖组的有髓神经纤维直径髓壳厚度和再生髓鞘层数与自体神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该壳聚糖人工神经导管具有促进面神经损伤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为临床修复除坐骨神经、桡神经等以外的其他组织周围神经的应用研究提供了依据。


PDF全文下载地址:

http://yxbwk.njournal.sdu.edu.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4446
相关话题/神经 统计学 运动 组织 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