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磊教授的报告题为“Downward Causation in a Physicalist World”,探讨了心理因果的两种物理主义理论,兼容主义(compatibilism)和突现主义(emergentism)。兼容主义通过肯定多个有关联的原因对给定结果的超决定来说明心灵性质的因果效力。突现主义则通过否定物理因果闭合来说明心理因果,即并非每一个有原因的物理结果都有一个充足的物理原因。钟教授在直接反驳物理因果闭合之外,将论证聚焦于物理主义是否需要预设物理因果闭合。钟磊教授指出,兼容主义者之所以将物理因果闭合视为无懈可击,是因为它保证了物理性质将依赖于且仅仅依赖于物理性质。针对这一预设,钟磊教授的回应思路是,兼容者错误地把物理对物理的依赖关系处理为狭窄的因果依赖;事实上,物理主义者所需要的物理对物理的依赖关系也可以是本体论上的依赖。吴东颖认为,如果物理主义相容于关于因果关系的诸种通行理论,而突现主义则必须预设一种相悖于通行理论的因果理论,那么似乎更有理由接受兼容主义。
张寄冀教授的报告题为“General Cause, Specific Effect”。他将因果关系问题分解为相互独立的两个问题,即结果的原因问题(COE)和原因的结果问题(EOC)。结果的原因问题是说,给定结果,追问原因为何;原因的结果问题是说,给定原因,追问结果为何。张教授指出,针对COE问题,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越具有一般性(general)的变量越可取;而在EOC问题上,其它条件相同,越具有特殊性(specific)的变量越可取。看似不同的两种选择标准其实都源于同一方面的考虑,即信息的充实性(informative)。汤志恒主要针对COE问题进行了探讨。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