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由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相占教授主持,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谭好哲教授、韩国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文化研究所所长白英宣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曾繁仁教授、韩国成均馆大学儒学大学长辛正根教授作主旨发言,与会的还有来自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与韩国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系的专家****。

在开幕式致辞中,谭好哲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回顾了山大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与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系之间的学术合作历程。就本次会议议题,谭好哲指出,新增议题“?态艺术”是拓展东亚生态文化研讨领域的一次新尝试,东亚国家的生态艺术创作,一方面会受到世界范围内生态文化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也必定与东亚国家自身的传统哲学、美学思想有着难以剥离的内在关联,这是本次会议需要深入研讨的。白英宣表示,在生态哲学、美学的理论契机下,中韩两家单位的合作互助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在大会发言环节,来自山大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与韩国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系的专家****,围绕东亚哲学、生态美学与生态艺术的主题进行讨论。曾繁仁教授的《中国传统绘画:“生生之美”的典型呈现》与辛正根教授的《生生的美学:以<诗经>为中心》是本次会议的主旨发言。曾繁仁围绕中国传统绘画探讨了生生美学的典型呈现:国画蕴涵着丰富的古典生态审美智慧,与西画有着不同的形态与美学原则,作为东方特有的“自然生态艺术”,国画使用的“文房四宝”及其所遵循的“自然”“散点透视”“气韵生动”“中得心源,外师造化”“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意在笔先,寄兴于景”等创作与美学原则均呈现出生生美学的典型样貌。辛正根对《诗经》中出现的“生”概念的原初性、野生性进行了讨论。辛正根认为,《诗经》文本蕴含着丰富的关于“生”概念的相关资料,“生”概念虽然与价值规范没有直接联系,但它鲜活地呈现出生命的跃动和朝气。
接下来,来自中韩的各个专家****围绕东亚哲学、?态美学、?态艺术等议题进行了汇报。程相占教授从新冠疫情的角度反思了生生美学,认为生生美学是突显生生价值取向、指向“共生”的生态美学,这也是中国生态美学最突出的特点。山大文艺美学研究中心韩清玉教授论述了宗白华美学思想与方东树“气”论的互文关系。韩国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文化研究所徐希定研究员探讨了《庄子》中两种主体性及其与自然之间的哲学关联。山大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博士后张嫣格围绕山东当代青年画家的生态智慧,探讨了中国水墨画中的生命关怀。山大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胡友峰教授以当代生态艺术沉浸式装置为例,论述了生态世界观的演进与生态美学的建构。韩国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马丞材探讨了张旭镇艺术世界中的道家生态美学。山大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王祖哲教授围绕动物有没有审美能力的问题进行了美学探讨。韩国成均馆大学儒学、东洋学科讲师赵靓洹,探讨了李渔《闲情偶记》造园空间的生态美。韩国成均馆大学博士后李旿伦围绕陆贾的圣人观,对“天生人成”这一哲学命题进行了论析。在下午的会场发言中,中韩青年学人主要围绕生态哲学、?态美学、?态艺术进行了细致的个案分析与探讨,显现出东亚生态哲学、美学发展的鲜活生命力。
18日下午,大会的闭幕式由韩清玉教授主持,程相占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深入研究阐发生态哲学、美学问题,是东亚国家对全球疫情问题的文化之弊进行反思、贡献东亚智慧的重要契机。辛正根教授表示,本次会议议题广泛而深刻,涉及对新冠疫情的反思、环境伦理学的应用、生态艺术的个案分析等,受益良多。
本次中韩国际会议共有25位代表参加,会议议题深刻,论题广泛,会议论文集将采用中文与韩语的方式,分别在中韩两国出版。本次会议进一步密切了山大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与国外****的交流,扩大了山大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的学术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