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山东大学]法学院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5-21

    山东大学位于孔孟道德之乡、齐鲁文化之邦,黄河滔滔环绕其北,泰山巍巍拱卫其南,人文自然环境凭因一山一水一圣人而格外典雅优美。
  
  山东大学始建于1901年。历史上的山东大学曾拥有文、法、工、农、医五个学院,设中国哲学、国文学、法律、政治经济、商学、机械、纺织、应用化学、采矿、农林学、医学等学科。新中国成立后,山东大学几经调整和发展,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综合性大学。2000年,原山东大学与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大学。新山东大学不仅以文史见长,理、工、医科也颇享盛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大学注重应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法学、经济学首当其冲。
  
  山东大学已有近百年历史,2001年将度过其百年华诞。
  
  在山东大学近百年历史的早期,曾有过法学教育。20世纪20年代,山东高等法律专科学校是山东大学的六所学校之一。而山东大学系统的法学教育始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适应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需要,山东大学於1980年开设法学专业,在山东省内招收专科生,1981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1983年11月,山东大学成立法律系。著名法史学家乔伟教授出任法律系主任。1984年,山东大学法律系开设经济法专业,并主办首届全国高等院校经济法专业教学经验交流会。1985年,法律系开始招收中国法制史方向硕士研究生,1986年开始招收民法、经济法方向硕士研究生,开始了其研究生教育的历史。1989年,山东大学成立专门的法学研究机构,乔伟教授出任法学研究所所长。1993年,适应经济开放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法律系开设国际经济法专业。1994年,根据教育体制运行规律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山东大学在院系调整中成立山东大学法学院,著名学者、人权研究专家、博士生导师徐显明教授出任法学院院长。200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梁慧星研究员被山东大学聘任为法学院院长。
  
  1995年,根据国家教育部专业调整要求,院法学、经济法、国际经济法三个本科专业合并调整为法学一个专业,该专业实行学分制,授予法学学士学位。2000年,法学专业本科教育试行改革,实行文理兼招,并与英语专业合作试办双学位教育及远程教育。近几年来,法学院本着稳定本科招生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原则,2000年研究生招生数量首次超过本科生,法学院正向研究型学院发展。自1995年始,法学院学科发展迅速,宪法与行政法、民商法、法理学、刑法学、国际法专业相继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1999年试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2000年法学院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山东大学取得理论法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山东大学法学院设有法律学系、民商法系两个教学机构,现有62名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5人,他们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5人,他们中有海外访问、进修经历的15人,学生规模为11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生500余人,本科生近600人,另有来自韩国、日本、蒙古、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等十几个国家的留学生52人,校外函授、自学考试、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9万余人。
  
  法学院自1995年起确立思想理论有深度、知识有广度、实践有力度三维度法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多样、活泼、务实,在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强化案例、诊所式、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力求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有全面、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既能从事立法、司法、律师等法律实践工作,又能从事法学教育与研究的素质全面的高层次专门人人。1996年,法学院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发展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5年开始推行的法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方式改革卓有成效,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国际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课程已成为山东大学优秀课程。受到良好法学教育的法学院毕业生大多数已成为律师、检察官、法官、企业法律顾问而服务于社会,也有部分毕业生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例如商业银行、立法机构、政府机关、教学和研究等与法律相关的多种类型的职业可供法学院毕业生选择。当然,也有为数不少的毕业生获得在海外大学和国内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继续深造的机会。山东大学法学院十分重视院风建设,强调学生的素质、人格教育。以人为本,与法同行作为法学院的院训已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同,与未来职业道德规范紧密结合的思想教育促使法学院学生不断修养自己的品行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山东大学法学院设有法学研究所、理论法学研究所、宪法与行政法研究所、刑法研究所、民商法与经济法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和知识产权与科技法研究所等7所研究机构,先后承担中国法制史研究、人权研究、物权研究、侵权研究、担保法研究、权力制约研究、中国立法问题研究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50多项研究课题。其中,中国法制史研究、人权研究、侵权研究、中国立法问题研究、比较法研究等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法学院有多名教授在国家级和省级学会中担任会长、副会长等职务。近几年来,法学院教师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文章500余篇,出版的学术专著和高水平教材120余部,科研成果中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的达60余项,教师在海外发表的学术文章20余篇。
  
  自建院以来,曾成功地举办了十余次国际及全国性学术会议。法学院创办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法学学术论坛在法学界享有很高声誉。由法学院承办的1994年全国法理学年会、1998年中国法律史学年会、2000年全国行政法学年会、2001年全国刑法学年会等全国性学术会议得到了学界的一致好评。由山东大学法学院组织的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法理学文库获得法学界的高度评价。法学院知名教授主持的《人权研究》、《民商法研究》等丛书在学界有着重要影响。2000年,山东省启动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法学研究基地设于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副校长徐显明教授出任基地首席专家,该基地致力于法律改革、司法革新、政府法制、民商法及国际商法方面的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律应用研究。
  
  山东文瀚律师事务所是山东大学法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和对外服务的窗口,面向学校,为实践教学服务,面向社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律师事务所以法学院教师兼职为主,并面向社会聘用专职律师。文瀚律师事务所依靠其知识和理论优势,为政府、学校担任法律顾问,为社会提供民事、经济、刑事、金融证券、房地产、公司改制上市、涉外经济等方面的优质服务。
  
  法学院图书资料室现有藏书5万余册,其中英、日文图书近万册,有百余种中外学术期刊。图书资料室与刑事侦查实验室、法医实验室、微机室共同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质辅助。
  
  山东大学法学院非常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实现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三个面向:面向海外、面向国内同行、面向国家机关,与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等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全合作,与司法部、山东省高级法院、山东省检察院、海南省检察院等司法部门保持着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关系,与美国、日本、法国、德国、俄罗斯、香港、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经常性的人员和学术交流关系,与美国巴尔的摩大学、欧盟有着稳定的项目合作。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