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海江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2

姓名: 刘海江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职称:
教授
党政职务:

研究方向:
复杂装备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与精密检测技术
导师类型: 博导
通讯地址:
上海市曹安路4800号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大楼,邮编:201804
电子邮箱:
defensec@tongji.edu.cn
教育背景:
重庆大学,工学博士
工作履历:
1995-2004年,同济大学j讲师,副教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教研室副主任、实验室主任,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至2011年);
2004年至今,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上海市民防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先进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专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数控加工技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复杂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技术;
产品集成精度加工、检测与控制技术。

在研项目 :
近年来在研的主要科研项目:
1. 863项目:“可重构白车身制造生产线智能化平台关键技术”,项目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考虑动态服役性能和驾驶行为及行驶环境的DCT智能控制与评价方法(项目批准号:U**),子项目负责人;
3、“十一五”项目“7500t海上起重装备浮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代码:)”,子项目负责人;
4、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智慧工厂技术在航天大型薄壁结构件生产线上的集成应用(项目编号:**)负责人;
5、上汽基金项目“高效传统动力及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驾驶性开发及评估系统研究
”,项目负责人;
6、宝钢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宝钢冷轧钢卷(板)包装工艺知识库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项目负责人;
7、上海地铁公司合作项目“上海轨道工程过江隧道工程通用防淹门系统研究”,项目负责人。
学术成果与奖励:
从事重大装备、复杂装备及生产线的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技术,精密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作为负责人承担和参与了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研发的有关白车身的可重构生产线数字化制造系统的系列成果成功应用在企业,提高了白车身制造系统的可靠性、效率等关键问题,推进了我国轿车制造技术发展;研发的有关冷轧钢卷产品自动化包装设备生产线及其数字化制造系统的系列成果,业已在企业得到推广应用,解决了精品钢产品包装工艺及其生产效率的问题;研发的汽车驾驶性集成测试系统成功应用于企业,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的稳定性;研发的“地铁隔断密闭结构”应用于地铁线,实现了“平战转换”的要求。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80多人。
论文: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



相关话题/机械 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