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503 2009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材料加工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是: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2、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能够熟练地运用材料加工工程的研究手段、测试技术和其它相关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能胜任科研机构、生产单位、高等院校等行业的科研、教学、技术管理工作;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书刊,并能用外语撰写论文摘要。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 材料成型(塑性加工、焊接、铸造) CAD/CAM/CAE
2、 新材料成型工艺及原理研究( 塑性加工、焊接、铸造)
3、 先进微电子封装与制造技术
4、 焊接设备及自动化
5、 激光表面改性(激光相变强化、激光熔覆及合金化)
6、 薄膜材料研究与应用
7、 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
三、学制和时间安排
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优秀者经批准可提前毕业,但提前毕业时间不能超过半年。硕士研究生一般用一年半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等,用一年以上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
四、培养方式
1、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学位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基础理论学习与科研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学位课程与必修课程要进行统一考试,由研究生处进行安排。
3、研究生以自学为主,教师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撰写读书报告。
4、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学位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非学位课、必修环节三类。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应完成总计34学分的学习任务,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0学分。
课程设置详细情况见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六、课程考核方式
硕士生课程的考核可采用不同的方式,但一般需有一定量的笔试。
(一)课程考核:所有的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程,都要进行考核,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等十级制记分。
(二)考核方式:学位课以笔试为主,其他课程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笔试、口试、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与论文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具体形式应按教学大纲进行。
七、中期考核
各硕士点学院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应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情况、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研究生课程学习考核主要考核硕士生完成课程学习的学分是否符合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求,作为研究生能否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的依据。同时考核硕士生对学位课程学习完成的质量,以学位课程的平均绩点作为考核依据,作为授予学位的依据之一 。硕士生须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若中期考核不合格的硕士生,应按学籍管理规定作学籍处理。
八、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
(一)学术报告
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环节,每个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在本一级学科范围内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参加学术讲座及本学科领域重要的学术会议,并做学术报告,由导师负责对其实践环节的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或作学术报告的次数不能少于20次。学术报告计2学分。
(二)社会实践
硕士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分为以下四种形式,每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其中一项活动。社会实践计2学分。
1.教学实践(含教学助教):上辅导课及习题课;答疑及批改作业;指导实验或生产实习;编写教材及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等。
2.工程实践(含科研助教):参加课题研究;进行工程设计或工程试验;协助企业、科研单位及本学科解决生产、管理及科研中的技术问题等。
3.管理实践(含管理助教):参加学校各管理部门的部分行政及教学管理工作。
4.勤工助学:到用人单位兼职,担任管理、技术和劳务等工作。
社会实践安排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累计时间不少于4周,实际工作量不少于160学时,可以集中安排,亦可分散进行。
每位硕士研究生在社会实践完成后,填写《社会实践评价表》,其中须写明任务和要求(包括内容、时间及安排),由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包括在实践中的态度、工作量、完成质量及工作能力等。不通过者须重新进行,否则不授予学位。
九、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应至少用一年左右时间从事学位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2.学位论文工作的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科学研究、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理论联系实际,主要包括中英文摘要、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概论、实验方案、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理论分析、结论、参考文献等内容。要求论文文句通顺、条理清晰、表达正确、格式准确、图表规范、计量单位正确。
4.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正确和全面的理解和新的见解,新见解要有科学依据。
5.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先进性,应反映出作者对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论文应能表明研究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反映出作者综合运用有关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6.硕士研究生除完成学位论文外,在答辩前必须以第一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导师)在列入SCI、EI检索的学术刊物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所列刊物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刊物或国家科技部1405种统计源期刊或在ISTP(科技会议索引)检索到的论文或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认可的其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篇。
十、其他说明
无。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类别
|
课程
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任课
教师
|
备注
|
|||
1
|
2
|
3
|
||||||||
学位课
|
公共课
|
G2200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1
|
√
|
|
|
社科部
|
必修
|
G22002
|
自然辩证法
|
54
|
2
|
|
√
|
|
社科部
|
|||
G21000
|
基础英语(1)
|
72
|
2
|
√
|
|
|
基础部
|
|||
G21001
|
基础英语(2)
|
36
|
1
|
|
√
|
|
基础部
|
|||
G21002
|
专项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
36
|
1
|
|
√
|
|
基础部
|
任选
1门
|
||
G21005
|
专项英语(跨文化交流英语)
|
36
|
1
|
|
√
|
|
基础部
|
|||
专业基础课
|
X21003
|
计算方法
|
54
|
3
|
√
|
|
|
基础部
|
必修
|
|
X05003
|
凝固理论与相变原理
|
54
|
3
|
√
|
|
|
周细应
|
|||
X05012
|
专业英语
|
18
|
1
|
|
|
√
|
何建萍
|
|||
X21005
|
数学物理方程
|
54
|
3
|
√
|
|
|
基础部
|
任选,学分和不少于6学分
|
||
X05001
|
固体物理学
|
54
|
3
|
√
|
|
|
宓一鸣
|
|||
X05002
|
晶体缺陷与强度理论
|
54
|
3
|
√
|
|
|
钱士强
|
|||
X05004
|
材料热力学
|
54
|
3
|
|
√
|
|
杨琪
|
|||
X05005
|
材料连接原理
|
54
|
3
|
√
|
|
|
于治水
|
|||
X05006
|
模具先进制造技术
|
54
|
3
|
√
|
|
|
赵中华
|
|||
专业课
|
X05007
|
计算机辅助材料成形
|
54
|
3
|
|
√
|
|
李名尧
|
||
X05008
|
材料加工过程的物理场数值分析
|
54
|
3
|
√
|
|
|
何建萍
|
|||
X05009
|
材料结构与性能
|
54
|
3
|
√
|
|
|
林文松
|
|||
X05010
|
材料先进加工技术
|
54
|
3
|
|
√
|
|
张光钧
|
|||
X05011
|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
54
|
3
|
|
√
|
|
钱士强
|
|||
X04001
|
高等有机化学
|
36
|
2
|
√
|
|
|
肖稳发
|
|||
X04002
|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
36
|
2
|
√
|
|
|
肖稳发
|
|||
非学位课
|
必修课
|
F26001
|
高级信息检索
|
18
|
1
|
√
|
|
|
图书馆
|
必修
|
F05017
|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前沿课程
|
36
|
2
|
|
|
√
|
|
|||
选修课
|
F05001
|
板料成形性能与CAE分析
|
36
|
2
|
|
√
|
|
龚红英
|
|
|
F05004
|
焊接过程的动态模拟
|
36
|
2
|
|
√
|
|
何建萍
|
|||
F05007
|
36
|
2
|
|
√
|
|
徐纪平
|
||||
F05009
|
纳米材料学
|
36
|
2
|
|
√
|
|
林文松
|
|||
F05013
|
复合材料
|
36
|
2
|
|
√
|
|
李 军
|
|||
F04002
|
材料化学
|
36
|
2
|
|
√
|
|
甘文君
|
|||
F05002
|
微连接技术
|
36
|
2
|
|
√
|
|
于治水
|
|||
F05003
|
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
36
|
2
|
|
√
|
|
张水忠
|
|||
F05005
|
DSP在材料加工过程的应用
|
36
|
2
|
|
√
|
|
何建萍
|
|||
F05006
|
36
|
2
|
|
√
|
|
曹阳根
|
||||
F05008
|
模具CAD/CAM
|
36
|
2
|
|
√
|
|
廖秋慧
|
|||
F05010
|
材料高能束技术与应用
|
36
|
2
|
|
√
|
|
张光钧
|
|||
F05011
|
物性测试技术
|
36
|
2
|
|
√
|
|
钱士强
|
|||
F05012
|
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
|
36
|
2
|
|
√
|
|
言智
|
|||
F05014
|
腐蚀理论与防护技术
|
36
|
2
|
|
√
|
|
李文戈
|
|||
F05015
|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
|
36
|
2
|
|
√
|
|
周细应
|
|||
F05016
|
无机非金属材料
|
36
|
2
|
|
√
|
|
李文戈
|
|||
F04001
|
功能材料
|
36
|
2
|
|
√
|
|
王锦成
|
|||
F04003
|
高聚物近代测试
|
36
|
2
|
|
√
|
|
肖稳发
|
|||
必修
环节
|
|
学术报告
|
|
2
|
|
|
|
|
≥20次
|
|
|
社会实践
|
|
2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