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tp.ac.cn/xwzx/kydt/201604/W020160425577178998524.jpg)
干细胞培养箱
![](http://www.sitp.ac.cn/xwzx/kydt/201604/W020160425577179009125.jpg)
颗粒物质箱
作为我国空间红外与光电遥感探测技术领域的“王牌军”,上海技物所在近半个世纪航天领域的摸爬滚打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更锤炼出了一支“严慎细实”敢打硬仗的航天队伍。正是看中了技物所人踏实肯干和敢打敢拼的特质,此次“实践十号”搭载的19台有效科学载荷中有三分之一交给了技物所。6台空间科学实验载荷在为期12天的太空旅行中不仅工作稳定、表现出色,更是成功获取并积累了大量科学实验数据和资料。与卫星一同返回地球的5个“迷你太空实验室”——高等植物箱、植物培养箱、干细胞培养箱、胚胎培养箱和家蚕培养箱,分别“孕育”出了重量级科学研究成果。在研究所“实干见物”作风的熏陶下,科研团队只有在载荷上天交出让人惊喜的成绩单后,才真正松下一口气。技物所载荷负责人张涛研究员介绍道,除了按照既定程序完成了所有的科学实验,技物所还临时受命完成了增加的颗粒物质箱空间实验。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和十足的把握,是断然不敢轻易接受这样的临时考验的。“我们的载荷这次表现堪称完美”张涛对此甚是自豪。而卫星科学应用系统副总师段恩奎也对此次科学实验颇为满意,他认为“达到了预期的科学实验要求,一些新实验现象已超越国际上对微重力环境下其结果的预言”。
![](http://www.sitp.ac.cn/xwzx/kydt/201604/W020160425577179014337.jpg)
张涛向记者介绍成果
![](http://www.sitp.ac.cn/xwzx/kydt/201604/W020160425577179029163.jpg)
张涛在实验室接受采访
张涛向媒体记者们介绍,在空间环境下开展科学实验对载荷的研制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五、六十厘米见方的“迷你太空实验室”不仅要为生物样品提供可靠的实验环境,还要同时具备实时记录下传实验环境数据和生物样品图像的功能。尽管这支团队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研制,但二十多年发展下来,团队自己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此次实践十号卫星载荷研制中,他们不断给自己加压,为6套产品共配备了10台自主研发的不同类型照相机,以满足实时观察和数据分析的功能。此外,这些“迷你太空实验室”采用国际首例空间密闭环境中胚胎培养技术、国内首次空间密闭环境干细胞培养技术,首次实现转基因植物基因表达热激诱导和GFP荧光成像技术,以及多光谱成像分析、幼苗化学固定存储和3D打印特殊功能部件等技术和方法也都是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的首次应用。当团队成员们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们介绍时,他们的自豪和自信之情溢于言表。在发射基地没日没夜地工作,甚至连续36小时不合眼的体验,在成果面前都变得微不足道。
![](http://www.sitp.ac.cn/xwzx/kydt/201604/W020160425577179040197.jpg)
团队在发射基地合影
![](http://www.sitp.ac.cn/xwzx/kydt/201604/W020160425577179056002.jpg)
试验队做最后准备工作
![](http://www.sitp.ac.cn/xwzx/kydt/201604/W020160425577179067983.jpg)
紧张有序的调试工作
4月24日,不仅是航天人值得庆祝的日子,更是所有技物所人铭记在心的日子。技物所人历来坚韧和倔强,也总是斗志昂扬。在航天“强国梦”的感召下,上海技物所正砥砺前行,一步一个脚印将科技高峰踩成梦想的阶梯。
[video:实践十号携“迷你太空实验室”返回植物研究将助力深空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