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除是临床上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残留的微小肿瘤组织或循环肿瘤细胞会导致肿瘤复发或转移,也是肿瘤治疗面临的重大挑战。肿瘤疫苗可以通过激活持续的抗肿瘤免疫保护效应,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在肿瘤术后治疗方面有巨大潜力。由于肿瘤组织及细胞存在免疫抑制微环境,会抑制保护性免疫效应,严重削弱肿瘤疫苗的治疗效果。如何有效激活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并阻断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是当前肿瘤疫苗研发的前沿和热点。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制剂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王亭亭和王当歌在于海军研究员和李亚平研究员的指导下,创新性地构建了一种个性化肿瘤疫苗,高效抑制了术后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他们从荷瘤小鼠的移植瘤中分离出单个肿瘤细胞,将免疫抑制调节分子JQ1(BRD4抑制剂)和光热分子ICG共装载到灭活肿瘤细胞中。同时利用渗透性多肽制备温敏水凝胶,包载载药肿瘤细胞,从而制备成个性化肿瘤疫苗PVAX,PVAX可在肿瘤手术切除的创口注射给药。研究结果显示:在808 nm激光照射下,PVAX能够实现高效光热转化,产生光热效应,激发JQ1和肿瘤相关抗原释放。释放的肿瘤抗原可以促进肿瘤组织中树突细胞(DC)熟化和CD8+ T 细胞浸润,JQ1则显著下调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表面的程序化死亡受体1(PD-L1)表达,阻断PD-1/PD-L1免疫检查点通路,增强PVAX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效应。同时,PVAX还能激活肿瘤特异性免疫记忆效应,有效抑制手术后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这种新型肿瘤疫苗为肿瘤术后个性化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该研究工作于2018年4月18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该项目获得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和重大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3915-4.pdf
(供稿部门:药物制剂研究中心;供稿人:于海军)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药物所构建新型肿瘤疫苗 为肿瘤术后个性化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_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药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05
相关话题/肿瘤 免疫 细胞 组织 基金
上海药物所发现肿瘤选择性仿生纳米粒可有效抑制乳腺癌原位瘤生长及肺部转移_上海药物研究所
乳腺癌严重危害女性健康,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传统化疗依然是临床治疗乳腺癌原发瘤及转移灶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化疗药物缺乏针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导致严重毒副作用,极大限制了化疗的临床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制剂中心博士研究生郎天群在李亚平研究员和尹琦副研究员 ...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药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分子细胞生物学报》报道上海药物所李佳课题组最新进展_上海药物研究所
近日,《分子细胞生物学报》(JMolCellBiol.(2017,Sep14))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佳课题组与武汉大学郭林课题组合作的有关AMPK调控细胞分裂的最新研究成果。 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是一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能量感受器,由α催化亚基、β亚基和γ调节亚基组成异 ...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药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上海药物所发现阿司匹林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_上海药物研究所
阿司匹林是经典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从发现至今已沿用百年。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大量流行病学、临床试验、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肿瘤发生率、延缓恶性肿瘤病程、减少肿瘤远端转移发生风险以及降低肿瘤死亡率,但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仍不明确。 为剖析阿司匹林的抗肿瘤转移的作用靶点,上海药物所研究人 ...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药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谢欣课题组利用单转录因子及小分子化合物诱导肝细胞转分化_上海药物研究所
细胞间的转分化,也就是成体细胞不需要通过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阶段而直接转变为另一类成体细胞,并实现功能性修复,是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以肝脏为例,肝功能衰竭每年导致许多病人死亡,而可供移植的肝脏或肝细胞来源非常有限。同时,肝细胞在新药研发领域也是研究药物代谢及毒性的重要工具。如何获得无伦理问题又 ...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药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中国药理学报》出版肿瘤纳米生物技术(Cancer Nanobiotechnology)专刊_上海药物研究所
纳米生物学已渗透到癌症研究各个领域,并显著改变了多个学科研究手段与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例,基于纳米生物学的肿瘤靶向输送技术成为了药剂学研究热点与前沿领域,并已有多个相关制剂上市。纳米生物技术可以有效改善药物分子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例如提高药物在肿瘤组织的累积及减少药物对正常器官的毒副作用)。药物被包裹 ...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药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上海药物所揭示喜树碱类细胞毒药物肠道毒性机制和克服毒性治疗方案_上海药物研究所
喜树碱类药物是细胞毒类药物的重要代表,也是当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细胞毒类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多年来致力喜树碱类药物的抗肿瘤新药研发,自主研发的喜树碱类候选新药希明替康目前正在进行临床Ib期研究。已经完成的临床Ia期试验显示,希明替康人体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药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上海药物所揭示肿瘤代谢酶抑制剂与PARP抑制剂协同致死机制_上海药物研究所
肿瘤细胞的糖代谢异常(又称Warburg效应)是肿瘤细胞不同于正常细胞的重大特征之一,靶向肿瘤细胞糖代谢通路是近来备受关注的新兴抗肿瘤策略。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GAM1是催化有氧糖酵关键步骤的重要代谢酶。同时,该酶还通过其直接代谢产物,同时调控磷酸戊糖旁路和丝氨酸合成通路,是细胞糖酵解和生物合成通路的 ...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药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癌症细胞》同期在线发表上海药物所两篇重要科研进展_上海药物研究所
2016年9月12日,国际癌症领域知名期刊《癌症细胞》(CancerCell)同期在线发表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的两篇重要科研进展。此次《癌症细胞》同期刊发同一单位两篇科研论文在业内较为罕见。 耿美玉课题组、丁健课题组以乳腺癌/三阴乳腺癌为切入点,首次揭示细胞因子受体家族成员-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LIF ...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药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上海药物所抗肿瘤1.1类新药倍赛诺他获批进行临床研究_上海药物研究所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药物所)相关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抗肿瘤1.1类新药倍赛诺他原料药及其片剂顺利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的评审并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获准开展临床研究。倍赛诺他为上海药物所科研人员研发的一类新型双噻唑类广谱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 ...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药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非编码miRNA抗肿瘤耐药的功能和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_上海药物研究所
肿瘤的耐药性是国际上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难题。根据美国国家癌症协会发布的研究数据:90%以上肿瘤患者治疗失败都与耐药相关。因此研究肿瘤耐药的机制、寻找新的抗肿瘤靶点以及研发新型抗肿瘤药物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MRP(MultidrugResistanceassociatedProtein,多药耐药相关蛋 ...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药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