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李川性别:
男
职称:
研究员学历:
博士
电话:
021-50803106、021-50802121-4108传真:
021-50803106
电子邮件:
chli@mail.shcnc.ac.cn个人主页:
通讯地址:
上海市祖冲之路555号 201203
简历:
1986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系,随后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从事中药研究工作。1995年至2000年底,先后在日本东京药科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在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9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药药代研究及相关多成分复杂生物样品分析技术研究;新药发现与创新药开发中的药代研究。
专家类别:
研究员;百人计划;杰出青年
职务: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组长、药物代谢研究中心副主任
科研成果:
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面,近年来李川研究员重点从“发展适合中药特点的药代关键技术”和“建立先进可行的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模式”两个方面开展工作。针对“中药复杂化学系统”,围绕“液-质联用”技术在应用中遇到的技术挑战,发现“低浓度电解质效应”、发明“脉冲梯度洗脱色谱技术”,显著改善了液-质联技术应用于中药药代研究的“可测性”和“可用性”。提出中药“药代Markers”概念,建立了一套适合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模式。揭示了丹参、三七等中药活性成分的体内暴露情况和变化特征,为开展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目前在中药药代动力学方面已呈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格局。在化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面,以参加“十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主持建成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新药临床前药代研究公共技术平台,目前该平台的研究功能已扩展成涉及“支持药物早期发现的候选化合物药代筛选”、“新药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和“新药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三方面。近五年先后有7个I类新药在完成了药代研究后获得SFDA颁发的“新药临床试验批件”。同时还围绕药代动力学新理论、新技术和方法开展工作,重点在体内微量药物分析新技术、人种差异与药物代谢、药物吸收与体内转运等方面做出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中药临床前药代动力学技术平台建设与研究(2009ZX09304-002)/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负责人:2009-2010;(2)银杏叶提取物活性成分体内变化过程研究(3077277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项目负责人;2008–2010;(3)银杏酮酯(GBE50)及其制剂活性成分代谢及体内变化过程动力学研究(07DZ19703)/上海市重大攻关项目;项目负责人;2007–2009;(4)中药组分的体内变化过程及配伍对其影响的研究(2005CB523403)/国家973计划项目“方剂配伍规律研究”;课题负责人;2006–2010;(5)治疗及预防日本血吸虫病青蒿素衍生物新药的研究(2004AA2Z3210)/国家“十五”科技重大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项目负责人;2004–2005;(6)药物代谢研究及上海药代技术平台建设(04DZ19215)/上海市重大攻关项目;项目负责人;2004–2006;
社会任职:
获奖及荣誉:
(1)2008年获2008年度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一等奖;
(2)2007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部级)(排名第1)。
代表论著:
近年的代表性论著(*:通讯作者)
- LuT.,YangJ-L.,GaoX-M.,ChenP.,DuF-F.,SunY.,WangF-Q,XuF.,ShangH-C.,HuangY-H.,WangY.,WanR-Z.,LiuC-X,ZangB-L.,LiC.*(2008)PlasmaandurinarytanshinolfromSalviamiltiorrhiza(Danshen),canbeusedaspharmacokineticmarkersforcardiotonicpills,acardiovascularherbalmedicine.DrugMetab.Dispos.36:1578–1586.
- LiY-F.,SunY.,DuF-F.,YuanK-H.,LiC.*(2008)Pulsegradient,large-volumeinjection,highthroughputultra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ic/tandem-massspectrometrybioanalysisformeasurementofplasmaamrubicinanditsmetaboliteamrubicinol.J.Chromatogr.A1193:109–116.
- ZhaoY.,SunY.,LiC.*(2008)Simultaneousdeterminationofginkgoflavonoidsandterpenoidsinplasma:ammoniumformateinLCmobilephaseenhancingelectrosprayionizationefficiencyandcapacity.J.Am.Soc.MassSpectrom.19:445–449.
- WangL.,SunY.,DuF-F.,NiuW.,LuT.,KanJ-M.,XuF.,YuanK-H.,QinT.,LiuC-X.,LiC.*(2007)‘LC-electrolyteeffects'improvethebioanalyticalperformanceof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icassaysinsupportingdrugdiscoverypharmacokineticstudy.RapidCommun.MassSpectrom.21:2573–2584.
- ShenH-W.,HeM.M.,LiuH-F.,WrightonS.A.,WangL.,GuoB.,LiC.*(2007)ComparativemetaboliccapabilitiesandinhibitorprofilesofCYP2D6.1,CYP2D6.10,andCYP2D6.17.DrugMetab.Dispos.35.1292–1300.6.ZhaoY.,WangL.,BaoY-W.,LiC.*(2007)Asensitivemethodforthedetectionandquantificationofginkgoflavonolsfromplasma.RapidCommun.MassSpectrom.21:97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