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大学2018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1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7-12-01


本专业是材料、器件、驱动和控制电路、集成芯片的综合研究,具有各种知识背景(如化学、材料、物理、电路、计算机等)的学生,均可得到充分发挥。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多名教授博导参加一线研究。近年来得到多项国家级项目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大专项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863平板显示专项,973项目,上海市光科技项目。有机发光器件、新型辐射探测材料的研究在国内具有明显特色。
学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有机电致发光平板显示
02.(全日制)新型固态辐射探测材料与器件
03.(全日制)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
04.(全日制)新型显示及有机半导体光电技术
05.(全日制)纳米量级高效低污染能量转换元器件及其应用
06.(全日制)有机半导体光电技术   
07.(全日制)先进封装材料、工艺及其可靠性   
08.(全日制)半导体照明与显示(LED)   
09.(全日制)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
指导教师:
01-05方向:王林军、陈益钢、沈悦、李冬梅、闵嘉华、朱文清、赵岳、徐闰、曹萌、张继军、黄健、杨伟光等正副教授15余名。
06-09方向:魏斌、李喜峰、曹进、王子兴、杨连乔、殷录桥、徐韬、郑燕琼、陈果等正副教授9名。
招生人数:40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48普通物理(二)
5.复试科目:量子力学 或 固体物理
备  注:
1.本专业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2.01-04研究方向在材料学院电子信息材料系培养。联系人:张文竹 (021)66132031 shuemat@oa.shu.edu.cn
3.05研究方向由“纳微能源研究所”的教师指导学位论文,06-09研究方向由“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实验室”的教师指导学位论文。联系人:杨连乔,(021)56333362,yanglianqiao@shu.edu.cn。具体请参见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实验室、纳微能源研究所招生简章。
4.可以跨学科报考本专业:欢迎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凝聚态物理、应用物理、材料物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专业报考。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                返回页首
微电子学和微电子技术是一门将电子器件和电子系统微小化和集成化的科学技术。它是当代信息产业的基石,也是现代电子工业和高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近年来发展迅猛。
我国已制订了一系列加速发展微电子产业的政策和规划,急需大量的微电子人才。
本专业致力于为集成电路产业及相关领域培养相应的高层次科研和管理人才。本专业主要从事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专用集成电路和集成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应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测试方法学研究;以及一般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与微电子密切相关的新型器件结构、电路与系统技术研究等。通过培养使学生既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及必要的管理知识,又有广阔的视野和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气氛活跃,拥有先进的科研与实验条件,且与业界有广泛的联系与合作。微电子中心自创建以来,已取得多项重要科研成果。热忱欢迎微电子学科与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相关学科的学生报考。
学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的设计、测试和应用
02.(全日制)器件物理、器件模型和微电子机械系统
03.(全日制)显示扫描与控制
指导教师:
胡越黎、徐美华、张金艺、陈章进等多名教授和10多名副教授。
招生人数:23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43模拟与数字电路
备  注:
1.本专业在微电子研究与开发中心培养。网址http://www.mec.shu.edu.cn/
2.本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3.本专业不招收色盲考生。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返回页首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涉及电磁场理论、微波毫米波技术、光电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电磁波的产生、传播、辐射、散射、变换、检测以及微波与光波相互作用的理论与应用。多年来在各种无线通信和军事应用的牵引下,本学科在现代天线理论与技术、微波毫米波电路、微波输能技术、微波毫米波测量新技术、电磁散射与逆散射、光电子技术与电磁仿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专业是1981年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是上海市重点建设学科,拥有上海市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介质测量基地、天线与微波研究开发中心等。近五年来承担十余项国家863、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获国家发明奖、优秀教材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十多项。主持召开了多次国际性学术会议,与美、日、加、澳等国学术界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并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
本专业培养研究生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和创新能力。对于品学兼优且有志继续深造的硕士研究生可直接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
学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现代天线理论与技术
02.(全日制)微波毫米波电路
03.(全日制)微波输能技术
04.(全日制)微波毫米波测量新技术
05.(全日制)太赫兹理论与器件
06.(全日制)光纤技术与应用
07.(全日制)微波与光结合技术
08.(全日制)计算电磁学
09.(全日制)电磁散射与电磁兼容技术
指导教师:
黄宏嘉院士、陈振宜研究员、杨雪霞教授、肖中银研究员、杨广立教授、石志东研究员、季敏宁教授、肖诗逸教授等。
招生人数:16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30电磁场理论基础
5.复试科目:微波技术
备  注:
本专业在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培养,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返回页首
通信与信息系统是信息领域重要的研究学科。本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交换与处理。主要研究领域有:数字通信与接入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与传输技术、光纤通信、宽带无线通信、多媒体通信及终端技术、光纤器件、光纤传感网络等。
本专业是上海市一流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拥有开展通信工程研究所需的成套精密实验仪器设备,近年来承担一百多项科研项目,获得数十项国家、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与奖励,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著名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并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单位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
本专业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包括专业基础理论以及反映本专业最新成就的专业课以及文献阅读课。研究内容大多数是国际、国内前沿课题或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攻关项目。本专业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使他们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学生中的优秀者可直接提前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博士学位。
学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光纤通信
02.(全日制)数字通信与接入网技术
03.(全日制)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04.(全日制)多媒体通信及终端技术
05.(全日制)光纤传感网络及信号处理
指导教师:
汪敏教授、王廷云教授、郑国莘教授、甘朝钦教授、刘云启教授、王春华教授、李迎春研究员、王潮教授、彭章友教授、王涛教授、方捻教授、庞拂飞教授、宋英雄教授、邹君妮教授、牟成博教授、徐树公教授、张瞬卿教授等。
招生人数:113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29信号系统与电子线路
5.复试科目:通信原理
备  注:
本专业在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培养,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返回页首
本专业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编码、传输、检测、控制、识别、理解、显示等理论和技术。主要研究领域有:高性能视频处理与编码、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新型显示系统与内容生成、多媒体内容安全、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通信信号处理、盲信号处理及应用、图象处理与多媒体通信、视频大数据处理、语音信号与声信号处理。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实验设备先进,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效益显著。本学科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多年来连续得到国家211工程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的有力支持,曾被上海市教委授予上海市先进重点学科。并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上海高等研究院等单位开展研究生的联合培养。
本专业所设课程充分反映信息与通信领域中当前的国内外先进研究成果,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研究内容大都是国家和上海市下达的前沿研究课题,并与上海市的支柱产业―信息与通信产业的重大项目相结合。学生取得硕士学位后除一部分攻读博士学位外,大多数到中、外企业从事高技术研发工作。
学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高性能视频处理与编码
02.(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
03.(全日制)多媒体内容安全
04.(全日制)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05.(全日制)通信信号处理
06.(全日制)盲信号处理及应用
07.(全日制)新型显示系统与内容生成
08.(全日制)图象处理与多媒体通信
09.(全日制)视频大数据处理
10.(全日制)语音信号与声信号处理
指导教师:
方勇教授、张之江教授、安平教授、张新鹏教授、黄素娟教授、刘志研究员、张海燕教授、王国中教授、管业鹏教授、沈礼权研究员、钱振兴教授、冯国瑞教授等。
招生人数:46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29信号系统与电子线路
5.复试科目:数字信号处理
备  注:
本专业在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培养,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0810J3 数字媒体创意工程                返回页首
数字媒体创意工程是以信息技术、媒体传播和文化创意为基础,以数字媒体技术的理论、方法研究与技术开发为切入点,融合新闻传播、影视创作、创意设计、版权保护等的学术研究与应用需求,强调技术与艺术、科学与文化的结合,拓展文化创意领域应用与发展空间的交叉性学科。在互动媒体、媒介融合、影视制作、动画设计、游戏开发、展览展示等数字内容创意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需求与市场前景,特别是对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且有着很好的应用和产业背景。近年来承担了一系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重大和重点攻关及重点基础研究等项目,以及一批企业和社会委托的数字媒体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并获得十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和技术专利。
本专业旨在培养影视娱乐、数字内容、展览展示等业界急需的具备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的理论及专业知识及相应的艺术文化素养,又具有战略眼光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其中优秀者可直接提前攻读数字媒体创意工程学科博士学位。
学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数字视音频技术及应用
02.(全日制)数字娱乐技术
03.(全日制)数字内容制作与创意设计
04.(全日制)数字内容传播
05.(全日制)数字媒体展示技术与创意
指导教师:
张文俊教授、丁友东教授、张敏教授、陈一民教授、石川教授、许华虎教授、林少雄教授等。
招生人数:24
考试科目:
相关话题/招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