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大学2018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1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7-12-01


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招收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交叉学科方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材料学科与工程学科为上海市高峰学科、重点建设学科、我校"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本学科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研究。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的研究侧重于基于材料基因组理念的材料计算-制备-表征-服役和失效-应用-数据科学集成的全链条材料科学研究模式探索和具体应用,期望实现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力学-信息科学的深度交叉和融合,革新传统材料科学的研发模式,从而加速材料研究的创新进程,并结合材料科学数据库和知识库的建设为材料设计服务,实现从“实验寻优”向“系统寻优”转变。
学  制:2.5年
研究方向: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01. 高性能无机材料的结构设计和结构-性能关系研究
02. 新型能量转换和储存材料与器件
03. 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的高通量制备、表征与结构-性能关系研究
04. 热电转换材料
05. 节能材料与系统的设计、优化与原理
06. 智能材料
07. 多物理场耦合下的能量转换机制和输运物理
08. 界面上的物理与化学及高比能体系
09. 新型功能材料的畴结构与多元固溶、跨尺度界面关系
10. 先进结构材料的多尺度微结构关系与复相固溶、界面调控规律。
080502材料学
01. 合金热力学计算及相变动力学模拟
02. 熔体物理化学性质的理论计算与实验测定
03. 材料性能与制备过程的计算物理化学
04. 金属提取过程的热力学与动力学
05. 合金热力学及相图的实验测定
06. 第一性原理计算在合金设计中的应用
07. 多元多相合金体系的相场模拟、计算热力学、相变动力学模拟和材料设计数据库及相平衡理论
08. 基于“材料基因组”理念的材料设计
09. 先进材料服役及失效。
10. 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数据挖掘的材料设计
指导教师:
张统一、王崇愚、陈立泉、周廉、罗宏杰、李谦、郭炳焜、巫金波、杨炯、聂安民、冯凌燕、孙升、吴立华、高兴华、张源、赵莉娟、吕迎春、龚秀清、席丽丽、刘杨、姜颖、顾辉、鲁晓刚、翟启杰、骆军、施思齐、陆文聪、陈飞、奚晋扬、刘轶。
招生人数:44
考试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302数学二
4. 849材料科学基础 或 848普通物理(二)或 847物理化学(二)
5. 复试科目:
材料科学基础 或 普通物理(二)或 物理化学(二)(复试科目与初试科目不得重复)
备  注:
本专业在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培养,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080600 冶金工程                返回页首
本学科为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设有钢铁冶金博士点和冶金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建有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钢铁冶金新技术开发应用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钢铁冶金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本学科点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在钢铁冶金的众多研究领域成果显著。学科点装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具有一流的实验室和工作条件,培养工作规范。与国外联系密切,并联合培养研究生。
本学科点主要从事钢铁冶金新技术开发应用及基础研究,研究课题涉及钢铁冶金领域的前沿技术和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攻关项目,成果丰硕显著,在纯净钢及二次精炼 、熔融还原、熔体物理化学、冶金反应工程及过程数模及计算机控制、电磁冶金及连续凝固等方面取得了不少属国内外领先、为同行专家瞩目的技术和理论成果。近五年来,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和宣读论文1000余篇,多次获国家、市、省和部级奖励。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钢铁冶金学硕士和博士,已有两名博士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励,两名获得提名奖。毕业生主要面向与钢铁冶金和金属材料相关的高校、研究所和企业,其中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钢铁企业负责人等杰出人物。
有志继续深造的优秀毕业生,可申请提前或连续攻读博士学位,部分优秀学生有出国深造机会。
学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纯净钢及二次精炼
02.(全日制)还原及资源综合利用
03.(全日制)铁合金精炼
04.(全日制)特冶及冶金反应工程
05.(全日制)冶金熔体物理化学
06.(全日制)过程数学模拟、控制及专家系统
07.(全日制)电磁冶金、强磁场在冶金中应用
08.(全日制)连铸及凝固
09.(全日制)外场下电化学冶金
10.(全日制)金属材料制备新技术
11.(全日制)有色金属冶金
12.(全日制)粉末冶金  
指导教师:
徐匡迪院士、周国治院士、任忠鸣教授(****)、翟启杰教授、尤静林教授、张捷宇教授、杨健教授、鲁雄刚教授、邓康研究员、李重河研究员、操光辉研究员、钟庆东教授、钟云波研究员、汪学广教授、王兴庆教授、李喜教授、高玉来教授等正副教授50余名。
招生人数:16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50冶金物理化学 或 851金属学
5.复试科目:钢铁冶金学 或 材料加工技术 或 有色金属冶金学
备  注:
1. 本专业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欢迎其他冶金类和金属材料、物理、化学、化工、压力加工、热加工、电化学等专业的本科生报考,考试科目可选择我校相应专业的第四门专业课程。
2. 联系方式:钟云波 yunboz@staff.shu.edu.cn 邵玮shaow@shu.edu.cn (021)56331465屠挺生 tstu@staff.shu.edu.cn

080800 电气工程                返回页首
本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是学校“211工程”建设项目、上海市高原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科设置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等四个二级学科。电机与电器学科包括电机电磁场、新能源电机系统理论与分析设计、特种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包括电力电子变换技术、新能源车用电驱动系统、新型电机系统、新能源变换与控制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包括电磁能理论和新技术、信息处理与应用电子新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包括电力市场、新能源变换与智能电网、电力系统规划与分析等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设有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学位授予点,建有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汽车电驱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机与控制工程研究所等,设有上大—自仪股份、上大—宝信软件等多个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本学科师资队伍雄厚、学科梯队完整,拥有教授10人,副教授2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7人,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教师十余人。长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省部级重大基础研究、国际合作和科技攻关等重大重要科研项目,多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和合作关系,目前已和英国、法国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交流机制。
本学科在专业教育上,注重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在学生的培养上,以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能够独立从事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技术开发及其相关管理和教学等工作的人才为目标。  
学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电机与电器
02.(全日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3.(全日制)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4.(全日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5.(全日制)海上智能运载科学与工程
06.(全日制)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
指导教师:
01—04、06方向:黄苏融教授、罗建教授、张琪教授、徐国卿教授、宋文祥教授、冉峰教授、徐美华教授、胡越黎教授、张少华教授、邹斌教授及20余名副教授。
05方向:罗均研究员、谢少荣研究员、孙钰教授、李小毛特聘研究员等10余位硕导。
招生人数:45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44电路(01—04、06方向) 或 834控制工程基础(05方向)
5.复试科目:
01方向:电机与拖动
02方向: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系统
03方向:微机硬件及软件(包含8086和C语言)
04方向:电力系统分析
05方向:机电综合
06方向:电机与拖动 或 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系统 或 微机硬件及软件(包含8086和C语言) 或 电力系统分析
备  注:
1.本专业在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培养,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2.联系人
海上智能运载科学与工程方向:邵文韫,021-56334316,sophie_shao@staff.shu.edu.cn
其他方向:李帅 (021)56331638 lishuaishu@i.shu.edu.cn

080902 电路与系统                返回页首
电路与系统是一门科学技术知识密集,以信息科学为基础,应用广泛,发展迅速的前沿学科,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嵌入式系统;集成电路设计;片上系统(SOC)设计与仿真;交互式图形处理;音频数据挖掘;智能信息处理;信息检测与控制。
本专业学术梯队完整,师资力量强大,专业实验室装备先进,拥有高性能图形工作站,交互式图形处理平台,先进的嵌入式与 SOC开发平台等。本专业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领先、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曾多次获国家发明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及国家专利等。出版多部学术专著与教学用书,其中一部获得国家教委二等奖。近年来,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信息产业部重大项目、上海市重大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课题等30余项,并承担多项国民经济中的重大攻关项目,科研经费充足。
本专业为硕士研究生所开设课程内容,反映了当前电路与系统学科的前沿水平,研究课题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学科前沿研究课题。培养研究生具有电路与系统的坚实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应用开发能力,具有很好的就业前景。其中优秀硕士生可提前直接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学位。
学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交互式图形图像处理
02.(全日制)音频数据挖掘
03.(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
04.(全日制)嵌入式系统
05.(全日制)集成电路设计
06.(全日制)片上系统(SOC)设计与仿真
07.(全日制)信息检测与控制
08.(全日制)遥感与信息处理
指导教师:
万旺根教授、刘学峰教授、张金艺教授、朱秋煜研究员、谢亚楠研究员等。      
招生人数:17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29信号系统与电子线路
5.复试科目:数字信号处理
备  注:
本专业在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培养,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一)                返回页首
本专业所在学科点拥有"材料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主要研究方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材料学)、我校"211工程"建设项目重点建设方向之一。
本专业从事的"有机电致发光平板显示器"研究,包括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红、蓝、绿彩色原型器件;彩色矩阵显示器;驱动电路控制电路及集成芯片。 "新型固态辐射探测材料与器件"研究,包括高能粒子、紫外光、X射线、 射线辐射探测材料的制备及其阵列探测技术。"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研究,主要包括高效、环保、低成本、大面积硅基薄膜、化合物半导体薄膜、有机薄膜等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设计和制备;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关键技术和基础理论。
相关话题/招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