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袁秉达
袁秉达男,1950.11浙江绍兴人,本科毕业,教授。1978年到上海市委党校工作。现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教授。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
兼任上海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华东政法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市社联讲师团讲师、“上海市图书馆讲座中心客座教授”等。
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上海市委党校局级班、中青班等计划内班次和其他班次中主要开设:《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若干问题》;《列宁最后的著作和书信辅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20多个专题。年平均完成教学工作量500至600课时,教学效果的平均满意率达到98%以上,连续十多年被党校评为“教学先进”。被十多所区、县、委办党校聘为“兼职教授”,多次作为“嘉宾”应邀去上海电视台、东方广播电台做专题访谈节目。2002年《解放日报》记者曾发表专题采访,以《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为题专门介绍他的事迹。
近年来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2004年)、参与完成上海市委委托课题(2002年)、主持完成2000年和2003年度校级战略聚焦课题等项目。出版著作和教材10多部,在《光明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探索与争鸣》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科研成果先后获得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与宣传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1995);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国社会主义五十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上海市第三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三等奖(2000)以及由上海市委宣传部、解放日报、文汇报联合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征文三等奖”(2001)。
联系方式
电话:64363041转80920
教学及教学研究情况:
在上海市委党校局级班、中青班等计划内班次和其他班次中主要开设:《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若干问题》;《列宁最后的著作和书信辅导》;《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的若干问题》;《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20多个专题。年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一般年均完成500至600课时。立足本职工作,努力提高授课技艺。深入学员,参加研讨,授课深入浅出,教学效果的平均满意率达到98%以上,连续十多年被党校评为“教学先进”。
先后参加了“上海市《七一讲话》宣讲团”、“上海市司法局法制教育宣讲团成员”、“上海市先进性教育活动宣讲团”和“东方大讲坛讲师团”,为我党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做出了贡献。
科研情况:
(1)主持完成的主要课题:
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4年);主持校级战略聚焦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研究”(2003年);十六大召开前夕,参与完成上海市委领导委托我校研究的有关修改党章的重要课题(2002年);主持校级战略聚焦课题“庄严的历史责任——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2000年),课题成果为35万字的学术著作,由学校资助出版。
(2)主要学术成果及社会影响:
出版著作和教材10多部:
《社区论》(主编1,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0.7),
《“三个代表”与党的建设》(独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7月), 《庄严的历史责任--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主编,时事出版社2002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独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2004年修订再版),
《红色的旅程--关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1年),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副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在《光明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探索与争鸣》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部分论文获奖或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主要代表作有:
《三个代表——发展着马克思主义》(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反映了作者近年来跟踪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成果。
代表性论文“社会主义认识新飞跃及其方法论意义”,入选全国第一次邓小平理论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言;《解放日报》头版发表。
“我党三代领导核心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性探索与规律性认识”,发表于《上海党史研究》等刊物。
其他科研成果有: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坚定理想信念”(光明日报2005年5月31日),
“重在思想领航——谈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涵的先进性”(解放日报2005年1月24日),
“把党的宗旨化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践”(上海党史与党建2005年第4期),
“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的四重维度”(党政论坛2005年第7期),
“首要的是驾驭执政规律——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解放日报2004.9.20),
“党建新的伟大工程的新部署”(解放日报2004.10.11),
“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检察风云2004年第20期),
“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解放日报2003-7-29)
“小康: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上海党史与党建2003年1月),“当代社会主义潮流与理论创新特征”(《困惑探索应对》论文集东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光明日报2002年10月),
“新结晶.新创造.新阶段”(解放日报2002年5月),
“‘三个代表’:十六大报告的主张和灵魂”(党政论坛2002年12月)
“‘三个代表’思想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政论坛2002年11月)
“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历程”(党政论坛2002年8月),
“中国共产党成熟的三大标志”(探索与争鸣2001年7月),
“新时期社区研究概述”(党政论坛2001年11月),
“红色旅程--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规律性认识”(解放日报2001年3月),
“解放思想、择求规律--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伟大品格”(党政论坛2001年第5期),
“‘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党政论坛2000年第9期)
“‘三个代表’的核心内容”(党政论坛2000年第7期)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解放日报2000年9月25日)
“‘三个代表’是党的根本指针”(解放日报2000.4.16)
“思想政治工作要有创造性特色”(解放日报00.2.2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市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论文集》1999年4月)
“国企改革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政论坛1999年第11期)
“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党政论坛1999年第8期)
“抓好新时期的思想教育”(解放日报1999年7月16日)
“三讲教育意义重大”(解放日报1999年5月7)等
(3)科研成果获奖
“社会主义认识新飞跃及其方法论意义”获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与宣传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1995);“我党三代领导核心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性探索与规律性认识”获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国社会主义五十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上海市第三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三等奖(2000)、上海市委宣传部、解放日报、文汇报联合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征文三等奖”(2001)
主要研究方向和主要学术观点
(未提供)
袁秉达1950年在十月革命纪念日——11月7日出生,也许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命中注定要信仰马列主义,从事科学社会主义专业教研工作。祖籍浙江绍兴柯桥,与文化名人鲁迅是同乡,也许在血脉中有“绍兴师爷”基因的缘故,所以“爬格子”笔耕不辍,“吃开口饭”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