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肖文副教授
卢肖文,女,1963年8月生,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法学学士。1999年赴香港理工大学培训,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赴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访学。现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上海党校系统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科社学会理事,上海市《东方讲坛》兼职教师。多年来,以清新生动的教学风格活跃在党校教坛上,在中青班、正处班等主体班次和研究生班、全日制本科班等各类班次讲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专题课和系统课,近年还开拓涉足“干部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研究和教学,数次获党校教学优秀奖。主编或参与写作《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导读》、《社区论》等数部专著与教材,在《求是》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一些成果获各类奖项。
主要研究成果: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导读》 著作 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3月
《社区论》 著作 副主编 纺织大学出版社 1999年2月
《城市社区党建》 著作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8月 30000字
《主体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基础》 论文 《社区文化建设丛书》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0年6月
《庄严的历史责任》 著作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3月 20000字
《注重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平台》 论文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海嘉定区江桥镇太平村的实践和启示》 论文 《党政论坛》 2006年第6期
《构建和谐社区建设需注重伦理关怀》 论文 《上海市科学社会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 2006年11月
《和谐心理与和谐社会建设》 论文 《上海市科学社会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
2007年11月
《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取向》 论文 《上海市科社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 2007年12月
《关于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的调研》 中央党校课题 2006年至2007年6月
主要学术观点:
●学习和把握邓小平理论,最重要的是从中悟出思想方法。
邓小平理论中蕴涵着一个方法论体系,大致可分成下述几个层次:1、解放思想的根本思想方法:邓小平不仅明确指出了解放思想的特定含义、实质内容,而且系统地提出了如何解放思想的理论。他认为,真正解放思想,就要打破思想僵化半僵化状态,冲破“左”的和旧的观念束缚;打破思想的封闭状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打破思想的保守状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办法。2、辨证统一的思维方法:邓小平是个辩证法大师,他始终以辨证统一的方法看待任何问题。比如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要站在政治的高度看待经济问题,同时要以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上,他提出要通过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同时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3、驾驭大局的宏观战略思维方法:邓小平以宽广的胸怀,一直强调要站在大局的角度看待中国的发展,他提出要站在中国的角度看世界,要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他认为我们去考察任何事物的时候,不但要关注眼前,更要关注长远;不但要关注局部,更要关注全局;不但要关注表相,更要关注实质。4、创新性实践的思维方法:邓小平强调在坚持进行创新性实践时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是要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其次是要敢闯敢试。要有一点闯和“冒”的精神。再次,是要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要学会探索性前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开拓新局面。最后是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5、具有时代气息的工作方法:邓小平强调要注重工作的有效性,要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他在工作中非常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以圆润周全的方式去解决各类棘手难题的工作方法尤其值得称道。
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锐利思想武器。创建邓小平理论体系,靠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体系,也要靠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学习、坚持和运用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长远建设,对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都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和谐是所有秩序的最高追求。建设和谐城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构建城市和谐社会,社区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特别是随着机制的转换和社会的转型,城市的改革、发展、稳定都依托于社区,城市居民的许多需求都通过社区的服务和管理来满足。可以说,没有社区的和谐,就没有城市的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
首先,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和谐社区的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平台。其次,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口。最后,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要构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健康运行和秩序良好的社会,构建和谐社区是一条有效途径。
和谐社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是整体社会的一个“全息缩影”,作为局部的社区是一个包含了整体社会基本信息的独立单元,社会的生活需求、利益关系、群体矛盾、阶层结构和运行逻辑,在社区都有对应的表现。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窗口,把握了社区就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了社会,把握了和谐社区建设的原理,也就意味着对于把握和谐社会有了基本感觉。
●构建和谐社区需注重伦理关怀
构建和谐社区归根结底是为了提升基层社会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伦理关怀是值得关注、需要重视的方面,也是当前构建和谐社区的工作重点。
构建和谐社区需注重伦理关怀,是出于和谐社会所需的新型伦理关系重建的需要、人的自身完善的需要、改变城市化进程中人际关系隔疏状况的需要以及改善社区建设和发展中的实际状况的需要。注重伦理关怀,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题中应有之意,更是适应新形势的工作重点。构建和谐社区注重伦理关怀从原则上讲应该让每一个社区成员都感受到阳光普照的温暖和细雨润物的安恬,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但在实际工作中,目前社区内有一些特殊成员特别需要关怀和慰籍,和谐社区构建注重伦理关怀应特别向这些成员倾斜。他们是老年人、下岗人员、外来人员、残疾人,知青子女和两劳释放人员。除了上述六种人,构建和谐社区注重伦理关怀还必须对社区内的病人、贫困者以及所有弱者予以关照和帮助,让他们在受惠中体会社会主义社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和友善,滋生出回报社区、回报世人的情感和热望,并转化为关心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参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样完成构建和谐社区的任务也就落到了实处。
治学格言:
以坚定的信念和充满热诚的姿态演绎理论,必定能使理论的光芒照亮自己也照亮学员的胸膛。
生命之树常青。理论同样能散发出最璀璨的动人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