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专家共聚上外 探讨世界文学中的“中国故事”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6

世界经典文学作品都展现出什么样的中国故事?这些对中国故事的多样表述对当今中外交往有何启发?12月5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张帆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故事’在世界文学中的征引阐释及启示研究”开题论证会暨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

会上,来自全国诸多知名****专家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如何系统呈现中国故事在世界文学中的立体丰富性和多维流散性,建构中国故事世界谱系,揭示中国故事参与共建世界文明的价值意义。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主持开幕式,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在开幕式致辞。姜锋书记表示,研究中国故事在世界文学中的表述,对于了解当代世界如何看待中国、助力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该重大攻关项目依托上外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优势,是对新时代国家战略和重大理论问题的有益探索,期待能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扎实的学理依据。

开题论证会由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王有勇教授主持。课题首席专家张帆教授表示,中国故事源于中国,但属于世界。它作为一个叙事的蓝本超越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壁垒,被世界文学广泛征引,变异影响深广,流传年份久远。课题组希望围绕经典中国故事在世界经典文学中的经典演绎展开系统的研究,探讨中国故事在世界文学中的征引阐释、传播路径、流变谱系与范式表征,掘发中国故事的普世价值与世界影响,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优秀中国文化国家战略需求提供坚实的学理依据。

该课题紧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致力于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坚持中国文化主体性,在世界文学对中国故事的征引阐释中凸显中国文化、中国价值、中国精神的世界影响;构建结构合理的跨学科体系:立足“中国文化走出去”,组建跨学科门类的重大团队,多语种交叉融合,打造跨学科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经世致用的学术体系:坚持以国家文化战略为导向,强化基础研究对应用实践的指导和转化。

浙江大学许钧教授肯定了项目研究在国家战略层面上的重要意义,重大项目即重大问题、重要路径、重要成果,它并非终极性而是开创性的,可以不断滚动拓展,并为未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开辟创造新的空间。浙江工商大学蒋承勇教授强调,立足中国立场,坚守中国观点,纠正误读,促进中国故事的正向传播。华东师范大学陈建华教授建议进一步明确研究对象范围,将课题落地落实落细。浙江大学聂珍钊教授建议将中国故事置于世界文学共同体视域下考察。杭州师范大学殷企平教授强调关注中国故事的接受土壤,为中国文学的未来对外传播提供借鉴。北京大学李昌珂教授强调应充分挖掘中国革命者与建设者的故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强调在研究中应注重案例的代表性、权威性、经典性、可持续性、可检测性,兼顾民族性与世界性。上海外国语大学宋炳辉教授、胡开宝教授、陈壮鹰教授与谢建文教授对课题研究的各个方面进行了鞭辟入里的点评。各位专家充分肯定了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和课题的总体框架、预期目标与任务分工、研究计划与实施步骤等,认为项目选题紧密对接国家“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具有极高的学术与实践价值。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是教育部实施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重要内容,其定位于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已成为衡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今年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国共立项52项,其中上海市获立9项。

近年来,致力于建成“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上海外国语大学依托“双一流”建设,立足多语种、跨学科、跨文化综合优势,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战略,注重协同创新、开放发展,不断传承和彰显外国语言文学的传统特色,依托政治学全新的学术增长点,汇聚中外高端研究团队,协同创新打造高校学术智库群,在语言文学、国际关系和国别区域研究领域享有优良声誉,在科研项目层次提升和高水平成果发表等多方面获得重要进展。

相关话题/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