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文汇报》 | 对话俞祖成:以人为本,浦东的品质感源自人们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6

什么是“以人为本”?

“出门就是地铁、三甲医院、高档商场。”浦东新区老百姓对“家门口”的阐释让俞祖成对“为人民”有了生动具象的理解,作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城市基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无论在理论领域还是感受层面,如今俞祖成在浦东新区都能体察到“将人当作核心诉求”的那种品质感。
“‘以人为本’体现在三个维度,即人民碰到问题通过何种渠道反映;政府如何有效地回应诉求;如何加强人民参与公共事务的义务感?”俞祖成对文汇记者表示。
曾赴日本东京都调研考察的俞祖成,对这座城市的整洁、有序、舒适留下深刻印象。东京样本,从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和社区管理经验对三种维度作出了诠释。言及域外经验对浦东的借鉴意义,俞祖成表示,“我认为浦东在这些方面都做出了探索。”
是的,30年间,全球化思维,对标世界最高标准始终贯穿在浦东的开发开放进程中。“站在地球仪旁思考”这句源自浦东开发初期的名言,历数十载而弥新。
人民城市为人民。
14年前,浦东市民中心揭牌,让市民的大部分事务能在一门内办结。
如今,浦东正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深入推进“家门口”服务,将15分钟服务圈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推进建设,正不断在数据汇集、系统集成、联勤联动、共享开放等方面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相互赋能,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
这样的探索让人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也为上海对话全球任何一座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提供了底气。
对话俞祖成:
文汇:谈及“与人为本”,对比东京的居民组织化,浦东新区做了哪些探索?
俞祖成:日本非常看重居民的组织化,以东京都23个特别行政区为例,社区治理主体至少包括区政协力委员·灾害对策委员、保健环境委员、民生委员·儿童委员、女性会、儿童会、老人俱乐部、体育推进委员、消防团、PTA、地域福祉推进协议会以及志愿者团体·非营利组织。
那么在这方面,浦东在全区力推的“家门口”服务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这是浦东新区在社会治理领域进行的一项创新,在村居层面建设一个资源整合、功能集成、机制有效、群众参与的平台,并以此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供就近、便利、稳定可预期的七大类基本服务(党群服务、政务服务、生活服务、法律服务、健康服务、文化服务、社区管理服务),打造15分钟服务圈。
文汇:在这个探索中,如何体现党建引领?
俞祖成:以浦东赵桥村为例,该村党总支成立了“党员联系服务圈”为村民提供拓展服务,每名党员定点走访和联系周边群众。在处理村内问题上,党员骨干提前与村民代表进行座谈、收集民情民意,及时掌握群众所需。村民通过党群服务点的渠道反映问题后,负责人把他们的呼声带到理事会,经理事会和村两委实地走访调研后,做出相应的决定。
文汇:在浦东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如何加强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俞祖成:我认为“网格化党建”是一个很好的抓手。“网格化党建”打破了以前区域化党建或者社区党建的局限,把落实政府网格化管理的基层部门和党建结合起来,通过党协调基层部门,更好地解决居民和社区提出的问题。
文汇:如何理解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制度创新?
俞祖成:我认为在基层治理当中,各种制度创新,现在已经到了进一步融合和协调的状态。如何整合在一起形成1+1大于2,大于3的效果,相应的做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文汇:东京都的社区治理之所以能够顺利运转,得益于以居民高度义务感为内生动力的居民自治。在加强居民义务感方面,浦东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俞祖成:对于浦东来说,“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让政府信息的流动和基层组织联动更高效。“两张网”的建设加强了基层的能动性,让他们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带领居民参与公共事务。
今后我们在强调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并推动治理资源下沉以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的同时,需要通过联动学校教育以及普及社区居民教育等手段,强化居民作为社区主人的意识并促使其自觉履行作为社区居民的应尽义务。





相关话题/社区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