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全球文明史研究所讲座回顾 | 邱澎生:商品与欲望:略谈明清中国物质文化史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6

2019年11月26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邱澎生受邀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文献中心二楼报告厅举办讲座,主题为“商品与欲望:略谈明清中国物质文化史”。讲座由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所长王献华教授主持,副所长王欢副教授参加了此次讲座。同时到场聆听的还有全球文明史研究所、英语系等院系的研究生和本科生。
邱澎生教授以问题开启讲座:物质文化如何影响了人的欲望?人与物如何互动?随即讨论十八世纪西方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等因素促成的消费革命,使人们沉溺于消费活动而非政治生活。更加灵活的消费税取代了低弹性的农业税,成为国家依赖的重要税源,进而促成了现代财政国家的兴起。而中国在这段时期的物质生活并非如许多人所想的那样贫穷落后,邱澎生教授指出,恰恰相反,中国在十八世纪扮演着全球消费引领者的角色。中国生产的陶瓷、茶叶等产品行销海外,与其他地区的致瘾商品一道冲击着西方社会。邱教授引用许多真实生动的记载,以点带面地从多方面展示了明清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消费生活的繁荣景象,诸如饮食、夜生活等方面。
邱教授提到,消费背后有超出物质享受层面的其他意义,消费是一种权力展现:在士大夫阶层里,虽贫穷却自诩情趣高雅、人格高尚的道德逐渐发生转变,赚钱能力也逐渐成为评价士大夫的标准,而学习士大夫文人的高雅情趣也成了商人风尚,道德风尚的转变有力反映了消费和物质文化对于社会的冲击;大量私人藏书以及缠足妇女也可以看作展现权力的炫耀性消费。最后,消费与民生社稷的关系也值得讨论:究竟奢侈的消费对社会有益还是有害?教授引用了陆楫对消费的辩护和钱泳所作的“荡子销金窟”和“贫民觅食乡”的对比,展现了与习惯性思维不同的观点。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出问题,邱澎生教授分别做出回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相关话题/社会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