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环球网》| 章玉贵: 发展“新基建”,中国底气何在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6

“新基建”这个词今年以来很火,无论政府还是市场层面,都对加强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
“新基建”为何如此受重视
从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现实需要来看,国家和市场如此重视前瞻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一方面是因为当今世界主要国家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集中于对重要产业的技术标准和产业主导权的争夺;另一方面也由于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有实力的参与主体一直致力于寻找强劲的内生性驱动力,以摆脱“萧条经济学”的阴霾。而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结合大规模的应用场景和深度的消费潜力,有望培育出新的超长产业链,引领经济实现新旧增长动能的转换。
从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全球视角来看,80多年前那场世纪大萧条,尽管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差不多倒退了30年。但代表新兴力量的美国,依靠汽车、石化和通讯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引领,尤其是富有成效的政府干预,仅用8年时间就使经济元气得以恢复,并顺势进入重化工业时代,一跃成为世界首席经济强国。
40多年前的两次石油危机期间,以钢铁、汽车、化工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业遭受严重打击,但已有丰富危机应对经验的美国大力发展计算机、航天航空、生物工程等高附加值、低能耗的新兴产业,顺势完成经济结构转型。差不多同时,欧洲在计算机、机器人、通信网、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先后取得一大批超前技术成果,为产业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最近十年来,全球产业经过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冲击,更多时候处于调整和恢复期。但产业发展与技术变革步伐不会因金融危机而停止。美欧、中国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及其处于顶层的一些企业,一直在酝酿新产业革命,力图造就一个能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超级产业。
中国越来越有底气
在这场关乎全球核心价值链未来分工地位的竞争中,作为超级新兴经济体的中国,依靠前瞻性的政策规划、大当量的技术研发投入、极具深度与广度的市场应用以及相关企业敏锐的市场直觉和行为自觉,走在了世界前列,也表现得越来越有底气。
早在2008年,我们就把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努力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竞争优势。十年后的2018年,坚持新发展理念,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竞争优势等得到进一步强调。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更被明确提出来。
“新基建”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与产业化应用配套推进的体系化存在,既承接了传统基建稳增长的属性,又具有助推创新乃至推动投资效率边际递增的功能。
放眼全球,中国对发展“新基建”可谓最为专注。尽管受到不少外部干扰甚至蓄意阻挠,我们仍锐意进取,全力破解关键短板装备、基础零部件、工业软件等问题。以5G应用为例,从今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移动等四家运营商颁发5G商用牌照,到11月1日中国移动等三大运营商正式推出5G套餐,前后不到半年,中国的5G即进入全面商业化应用阶段。目前,全国已建成将近9万个5G基站,预计年底将突破13万个。这种只争朝夕的精神与高度专注,就是中国“新基建”的底气所在。
这种底气,还在于我们对“新基建”各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已达到相当高水平。今日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研发人员总量更是稳居全球第一。不少志向高远的高科技企业把大当量的研发投入视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支撑。目前,中国领先型高科技企业的年研发投入超过150亿美元,其中投入到前沿技术及基础技术研究的经费就达到30亿美元。这个水平,即便在全世界也能进入前五名。
另外,超大规模的应用场景、极具深度的消费潜力以及日益增强的资本对接能力,也是中国“新基建”的底气所在。
今年5月,国家宣布建设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将聚焦人工智能的芯片、算法、开源开放平台等核心技术,引导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一些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在面向制造、医疗、金融、交通等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应用场景等方面促进人工智能新产品新技术的普及应用。结合上交所业已常态化运行的科创板,说明国家不仅希望通过科创板的制度设计与执行为“新基建”领域的高潜力公司提供获更高估值的机会,更希望在数以亿计的消费群体和机构投资者参与下,中国能诞生一批伟大的高科技公司。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相关话题/经济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