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Stefan Hedlund作客上外欧亚研究前沿讲坛,解读区域研究中的文化价值与遗产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6

2019年7月5日上午,应上海外国语大学欧亚文明研究特色研究生班的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名誉教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大学俄罗斯与欧亚研究中心学术主任斯蒂芬·赫德兰教授(Stefan Hedlund)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行政楼129教室,以《区域研究I:文化价值和遗产》(Cultural Values and Legacies)为题展开了专题讲座。欧亚班成员以及包括本科、硕士、博士、青年研究人员在内的夏令营暨方法论训练营全体营员参加。
Hedlund教授先从为什么要进行区域研究这一问题切入,引入了理解区域研究的一个基本前提:差异性。随后从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主体具有共性,但更重要的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也存在差异。他说,文化意味着“差异”,在经济政策统一的情况下,广泛意义上的文化是人们适应经济的方式。
他指出,全球经济发展之所以存在着长期的差异性,是因为尽管国家在建构意义上(政府机构、法律等)是相同的,但其文化传统各异。“经济学通常存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可以向发展更好的国家学习来实现赶超”的这种观点在赫德兰教授看来并不准确,因为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其中一些落后国家在借鉴发达国家经济模式的过程中陷入了“发展陷阱”,反而造成了衰退。
Hedlund教授还从殖民主义、剥削和地理学角度分析了导致欠发达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他认为,无论是殖民国家对第三世界的援助导致其经济具有依赖性还是欠发达国家自身地理环境的劣势,这些外部因素都不是导致其经济长期滞后的主要原因,而文化才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
同时,Hedlund教授提出了区域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文化会不会改变?文化能否被改变?他列举了欧盟国家腐败指数不同与意大利南北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例子,指出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每个地区受到了不同文化遗产的影响。他认为,人们的价值观是具有主观性并存在主体差异的,无法完全统一。教授随即又向同学们展示了世界文化地图上的不同文化区域,指出文化的改变只在固定区域内进行。并从两个层面对价值观进行分类与比较:“生存价值观”(即迫于求生而展现的价值观)与“自我表现价值观”(即为追求个性发展而展现的价值观);“传统价值观”与“理性/合法价值观”(即更符合现代标准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基于不同的文化也具有不同的表现。
最后,Hedlund教授又回到“发展陷阱”这一问题。他说,“发展陷阱”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落后国家与发达国家走向趋同,但是他再次强调,向发展更为成功的国家借鉴发展模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都不能使落后国家彻底走出发展困境;第二种情况是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提高,但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拉大。Hedlund教授认为,“发展陷阱”与发展援助都不能实现落后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成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来自内在的文化发展。
讲座结束后,Hedlund教授与同学们互动并且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欧亚班是上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和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两院以及政治学学科和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两个一级学科点的协同创新合作的结果,已作为子项目入选“上海市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项目——上海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研究特色研究生项目”。

相关话题/文化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