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
Confucianism and Daoism
无
本专科生
该课程为人文通识类选修课,其功能主要在于拓宽学生视野,优化其知识结构,增强其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本课程着重介绍中国传统哲学的两大主要流派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的基本观点、思维模式、代表人物、演变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分析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价值,探讨其消极因素与应对策略。
本课程的目标是,拓宽学生视野,优化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理论思维能力、古籍阅读能力,增强其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本课程教学,共18课时,其中课堂教学16课时,考试2课时。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周 次 | 教 学 内 容 |
1 | 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派别 |
2 | 《周易》——儒家与道家共同的经典 |
3 | 先秦儒学——儒家的创始期(孔子) |
4 | 先秦儒学——儒家的创始期(孟荀) |
5 | 《老》《庄》——道家哲学的两座高峰 |
6 | 汉代儒学——儒家的发展期 |
7 | 宋明儒学——儒家的成熟期(程朱陈叶) |
8 | 宋明儒学——儒家的成熟期(陆王) |
9 | 考试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派别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哲学的特点以及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中的重要性,掌握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明了学习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KeyPoints)】
本章的重点是了解中国哲学的特点,掌握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课时安排(TeachingHours)】
课堂讲授:2课时
【教学内容(SessionOutline)】
一、中国哲学的合法性
1、“哲学”的来历
2、中国哲学是世界三大哲学传统之一
二、
1、儒家主干说
2、道家主干说
3、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两大主要派别
三、以
1、情感型哲学
2、内向型哲学
3、阴性的哲学
四、
1、对于炎黄子孙的影响
2、对于周边国家的影响
3、对于西方世界的影响
【思考题(
1.如何评价中国传统哲学?
2.怎样看待儒、道关系?
3.学习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有何意义?
第二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阴阳学说以及易学的一些基本常识,掌握算卦似是而非的原因,认识《周易》的真正价值。
【教学重点(KeyPoints)】
本章的重点是阴阳学说、算卦似是而非、《易传》中的哲学思想。
【课时安排(TeachingHours)】
课堂讲授:2课时
【教学内容(SessionOutline)】
一 阴阳学说
1、何谓阴阳
2、阴阳相须
3、阴阳与矛盾
二 易学常识
1、——、――二爻的起源
2、八卦的来历及其象征意义
3、六十四卦与《易经》的基本内容
4、算卦为什么似是而非
三
1、《易传》包含丰富的哲理
2、历代易学著述
3、易学哲学的基本内容
【思考题(
1、《周易》是本怎样的书?
2、为什么儒、道二家均以《周易》为重要经典?
3、《周易》在现代社会还有没有价值?
第三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孔子其人、《论语》 其书,掌握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KeyPoints)】
本章的重点是孔子的思想、《论语》的内容。
【课时安排(TeachingHours)】
课堂讲授:2课时
【教学内容(SessionOutline)】
一
1、“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2、先秦儒家概说
3、孔子其人
二 孔子的思想
1、仁
2、礼
3、正名
4、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
三 孔子与《论语》
1、《论语》简介
2、《论语》的主要内容
3、《论语》选讲
【思考题(
1. 为什么先秦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2. 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3. 怎样评价孔子学说的现代意义?
第四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了解“四书”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地位,掌握先秦儒家思想演变的历史原因。
【教学重点(KeyPoints)】
本章的重点是了解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礼法思想,把握先秦儒家思想演变的历史原因。
【课时安排(TeachingHours)】
课堂讲授:2课时
【教学内容(SessionOutline)】
一
1、孟荀历史地位的演变
2、孟荀各从一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
二
1、孟子的时代
2、孟子其人其书
3、义利之辩
4、仁政学说
5、性善论
三
2、荀子其人其书
3、性恶论
4、隆礼重法
5、制天命而用之
四
1、“四书”简介
2、《大学》:三纲领八条目
3、《中庸》:“孔门心法”
【思考题(
1.试分析先秦儒家思想演变的历史原因。
2.如何理解性善论与性恶论?
3.“四书”在中国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第五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老子》与《庄子》是道家双璧,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掌握《老子》与《庄子》的主要思想,明了道家与道教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老子》中的辩证法与政治哲学、《庄子》的处世哲学与认识论。
【课时安排(TeachingHours)】
课堂讲授:2课时
【教学内容(SessionOutline)】
一
1、究竟谁是老子
2、《老子》中的宇宙观
3、《老子》中的辩证法
4、《老子》中的政治哲学
二 《庄子》
1、庄子其人其书
2、《庄子》对自由的追求
3、《庄子》的处世哲学
4、《庄子》的认识论
三 道家与道教
1、从道家到道教
2、道教简介
3、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思考题(
1. 试分析《老子》与《庄子》的关系。
2. 如何评价《庄子》的处世哲学?
3. 道家思想对于道教的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
第六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儒学“独尊”的原因、经学与子学的区别,了解董仲舒、扬雄的著述及主要思想。
【教学重点(KeyPoints)】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儒学“独尊”的原因、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与五行学说。
【课时安排(TeachingHours)】
课堂讲授:2课时
【教学内容(SessionOutline)】
一
1、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2、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及其原因
3、经学与子学的区别
二
1、董仲舒及其《春秋繁露》
2、天人感应
3、五行学说
4、三纲五常
三
1、扬雄其人
2、《太玄》
3、《法言》
【思考题(
1.为什么儒家能战胜诸子获得独尊地位?
2.如何评价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3.试分析五行学说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宋明儒学的主要派别及其相互关系,掌握程朱学派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重要地位,了解陈亮叶适的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KeyPoints)】
本章重点是理欲之辩、朱子理学、陈叶之学。
【课时安排(
课堂讲授:2课时
【教学内容(
一
1、宋明理学(不含陈叶)与宋明儒学
2、宋明儒学的主要派别及相互关系
3、周(敦颐)张(载)邵(雍)之学
二 程朱
1、二程同异
2、理欲之辩
3、朱子其人其书
4、朱子的理学与知行学说
三 陈叶
1、陈亮及其《龙川集》
2、叶适及其《水心集》
3、陈叶也是儒家一派
【思考题(Questions
1、何谓圣贤境界?
2、如何评价“存天理灭人欲”?
3、如何认识陈叶之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陆王心学的基本思想及其重要地位,了解心学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KeyPoints)】
本章重点是了解陆象山的本心说、王阳明的致良知说、心外无物说。
【课时安排(
课堂讲授:2课时
【教学内容(
一
1、理学与心学
2、心学的渊源
3、心学的影响
二 陆学
1、象山其人其书
2、朱陆之争
3、本心说
4、立志与静坐
三 王学
1、阳明生平与著述
2、致良知
3、心外无物
4、知行合一
【思考题(Questions
1、如何认识心学与理学的关系?
2、何谓本心?
3、如何评价王阳明的致良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