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方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中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名称(英文):
课程性质:■公共课□学位基础课/核心课 □选修课
预修课程:
修读对象:硕士研究生
任课教师:赵子文 黄玮 邬思源
办公地点:学院楼A
答疑时间:周五上午
联系电话:67703324(赵) 67703410(黄) 67703568(邬)
E-mail地址:zzw@shift.edu.cn huangw@shift.edu.cn yuansiwu@126.com
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参考书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张维为《中国震撼》,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主要内容:本课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出发,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主要分析研究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及国际战略等问题。
教学目标:
⒈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⒉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的认识
⒊提高运用这一理论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与研讨交流相结合,教材学习与原著阅读相结合。
考核方式:考勤、参与研讨、期末随堂论文。
考核与评分:
| 项目 | 比例 |
| 课堂出勤 | 20% |
| 平时作业 | |
| 期末考试 | 80% |
| 试卷题型 | 随堂论文 |
教学进度:
| 周 次 | 教 学 内 容 |
| 1 | |
| 2 | 导论 |
| 3 |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上) |
| 4 |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下) |
| 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 |
| 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下) |
| 7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上) |
| 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下) |
| 9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 10 | 讨论 |
| 1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上) |
| 1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下) |
| 13 |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上) |
| 14 |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下) |
| 1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
| 16 | 当代中国与世界(上) |
| 17 | 当代中国与世界(下) |
| 18 | 答疑 |
| 19 | 考试 |
学生须知:
⒈勇于设问,勤于思考,积极参与研讨。
⒉课程采用百分制评定成绩,70分以下不及格。
3.旷课时数达到总课时数的50%,取消考试资格,成绩按零分处理。
2012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