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复旦大学一级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介绍(8)

复旦大学 /2013-01-13


 神经病学 返回页首
 

神经病学是复旦大学的特色临床学科。华山医院创立神经内科于1950年; 1981年由卫生部批准成立上海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并被确认为教育部神经病学博士点;1983年成为WHO神经科学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1992年组建中山医院神经内科;2001年及2007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是“九五”和“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脑血管病、癫痫、神经免疫与肌病、神经变性及遗传病。著名神经病学家秦震教授为中华医学会第二届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吕传真教授为中华医学会第三届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第四届神经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学科召集人洪震教授为中华医学会第四届神经病学分会常委、全国癫痫学组组长;学科骨干董强教授为中华医学会第四届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全国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上海医学会神经内科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科骨干汪昕教授为中华医学会第四届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全国癫痫学组委员。2001年至今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4项;发表SCI论文56篇,其中Lancet Neurology发表1篇,影响因子达11分。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返回页首
 


复旦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历史悠久,功绩卓著,曾在国内创造了数个第一:放射科最早建立博士点(1981年);最早建立介入病房(1991年),床位数最多;最早引进CT、电子束CT和MRI的单位之一;最早开展超声临床工作的单位之一(1958年);最早成立的PET中心之一;第一个卫生部批准的影像学重点学科(1997年)。放射科、核医学科和超声科均为上海市质量控制中心(1999年)。历代学科带头人如荣独山教授、陈星荣教授、林贵教授、周康荣教授、徐智章教授、林祥通教授等在国内具有很高知名度,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影响。

通过多年努力,本学科已经形成了包括常规放射、CT、MRI、介入放射学、超声以及核医学等多院系、多专业,诊断与治疗并重,形态与功能、基础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现代影像医学体系。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1)以肝癌为核心的常见恶性肿瘤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2)心血管疾病的无创伤性影像诊断;(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

“十五”建设期间本学科共获得包括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等科研课题67项。共获得21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荣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其中由周康荣教授和王建华教授主持的“影像学和介入放射学新技术在肝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系列研究”获得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篇文章在本学科权威期刊Radiology,AJR上发表。《X线诊断学》、《腹部CT》、《体部MRI》、《全身CT和MRI》等专著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影像医学的整体水平。

 外科学 返回页首
 


复旦大学外科学学科于1988年、2002年和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7年列入“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先后拥有沈克非、黄家驷、石美鑫、吴肇光、熊汝成、史玉泉、李鸿儒、杨东岳等一批享誉全国的著名专家,近年来,以顾玉东、吴肇汉、张元芳、周良辅、王玉琦、秦新裕、王春生、徐建光等为代表的学科带头人承担起学科建设的重任,组成了一支外科学术界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科队伍。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目前本学科形成了以下主要研究方向:(1)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现代化治疗;(2)微创外科的临床应用、普及与提高;(3)组织与器官移植的研究;(4)干细胞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

本学科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学术队伍,在学术队伍中有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学会、心胸外科学会等副主委,有 45人担任国际和国内重要学术团体负责人及学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和编委工作,包括《中华手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泌尿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有7位专家担任《Microsurgery》、《Clinical Anatomy》等外科国际权威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专家。

十五期间本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34项,其中国家级3项。如2005年“全长膈神经移位与颈7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 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本学科已经初步建成目前亚太地区最大的神经外科医、教、研中心之一。其中朱剑虹教授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论文。吴肇汉教授主编获得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2001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一篇。

 眼科学 返回页首
 


复旦大学眼科学系由国家一级教授郭秉宽创建,是国家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也是国内首批眼科专科医生培训基地之一,已建有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同时也是复旦大学“211工程 ”重点建设学科。

本学科充分发挥复旦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的特色,结合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开展临床眼科及视觉科学研究。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在眼科致盲疾病诊治以及视觉通路再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已经初具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学科优势,临床及研究水平居国内前列,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拥有临床与基础研究紧密结合、能对外开放的实验室,是国内高层次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为:基础科研为临床服务,紧紧围绕着维护健全视觉功能这一靶点,将视觉光学和视觉神经通路的功能缺陷及拯救和重建作为研究的两个抓手,研究其发生机制、病理过程,探索其生物学保护和功能重建方法,以及在生物学重建不理想或不可行的情况下,寻找仿生学替代功能,努力完善人的特殊感官功能。

本学科2006年获得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点项目、“973”和“863”课题等多项国家科研任务。

 耳鼻咽喉科学 返回页首
 


本学科1988年首轮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2007年连续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考评,经过多年建设,已成为全国同类学科中规模最大、系统完整、设备齐备先进、集医教研一体的全国重点学科、重要临床中心。

相关话题/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