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陈维昭老师介绍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7

陈维昭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简历
陈维昭,1960年11月出生,广东省汕头市人。1987年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于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87年6月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助教。1990年调至汕头大学,2000年晋升为研究员。2002年调入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应邀参加了自1995年以来多届全国及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现为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
研究范围
主要学术领域是元明清文学,1999年之前,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尤其在红楼梦研究方面,出版、发表了一系列论著。1999年之后,重点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史、20世纪戏曲学术史。
参加过“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中国喜剧史”等国家级科研课题。
所开课程
自1987年任教以来,独立为本科生讲授过必修课程“元明清文学史”、“明清文学史”,独立为本科生、专科生讲授过选修课“中国古代小说史”、“红楼梦研究”等。为硕士研究生讲授过选修课“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美学”等。
科研成果
一、专著
1.红学与二十世纪学术思想[M]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3。
2. 带血的挽歌――清代文人心态史[M]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1
3. 中国喜剧史[M] 汕头大学出版社,1998,4。(与人合著)
4. 世情写真金瓶梅[M] 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7。
二、论文
(一)戏曲方面
1. 王国维戏曲研究与现代学术范式[J] 复旦学报,2001,(2).。
2.中国戏曲的双重意义阈[J] 戏曲艺术,2001,(3)。
3.“梅齐合璧”与中国戏曲的技艺化倾向[J] 汕头大学学报,2001,(3)。
4.20世纪戏曲史述的几大模式[M] 戏曲研究(57),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12。
5. 元杂剧的演唱体制及其叙事学意义[J] 戏剧艺术,2000,(3)。
6.中国戏曲演剧形态与20世纪中西方戏剧思潮[J] 学术研究,2002,(8)。
7. 名教与风流合一──论李渔喜剧的创作定位[J] 艺术百家,1998,(3)。
8. 论历史剧创作中作家心理定势[J] 戏剧艺术,1986,(3).
9. 关于中国古典悲剧的喜剧结局的文化批判[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8,(3)。
10. 戏曲程式与戏剧观[J] 黑龙江:电视与戏剧,1988,(4)。
11. 历史剧本体论[J] 黑龙江:电视与戏剧,1990,(2)。
12. 王国维的戏曲意境论简介[J] 语文辅导,1990,(2)。
13.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悲剧意识[J] 汕头大学学报,1991,(1)。
14. 也谈关汉卿的理想人格与价值取向[J] 广州:剧论,1991,(2)。
15. 牡丹亭之"情"的文化意蕴[J] 艺术百家,1994,(4)。
16. 论明清杂剧中的主体价值体验[J] 艺术百家,1996,(2)。
(二)小说方面
1. 索隐派红学与互文性理论[J] 红楼梦学刊, 2001,(2)。
2. 超越模仿,旨在建构[J] 红楼梦学刊, 2000,(2)。
3. 关于“红学探佚学”的逻辑与感悟问题[J] 红楼梦学刊, 1999,(3)。
4. 考证与索隐的双向运动──关于两种红学方法的哲学思考[J]。红楼梦学刊,1998,(4)。
5. 论红学中的社会学诠释维度[J] 红楼梦学刊,1997,(3)。
6. 红学的本体与红学的消融[J] 红楼梦学刊, 1997年增刊.。
7. 论历史演义的文体定位[J] 明清小说研究, 2000,(1)。
8.金圣叹:一个企望文化主流的边缘狂士[J] 广东社会科学,2001,(2)。
9. “红学探佚学”与结构论[J] 山西大学学报, 1998,(2)。
10. 解读大观园:透视红学与20世纪文化思潮[J] 汕头大学学报, 2000,(4)。
11. 儒林外史的互文、戏拟和反讽[J] 汕头大学学报, 1999,(6)。
12. 胡适的“自叙传”说与20世纪红学[J] 汕头大学学报, 1998,(4)。
13. 红学与20世纪学术思想[J] 汕头大学学报, 1997,(5)。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