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张新老师介绍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7

张新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简历
张新,男,汉族,1948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现为复旦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新诗和上海文化研究。
科研成果
著作: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合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上册),1988年1月(中册),1991年5月(下册)
中国现代主义寻踪(合著),学林出版社1995年12月
新文学六十年(合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
戴望舒:一个边缘文化型诗人,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5月
中国现代文论选(合作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1984年2月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典(合作编著,兼编委),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
中国文论选(40年代部分,编著),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11月
放飞激情——20世纪中国文学精短选读(编著),上海文化出版杜2002年3月
新诗鉴赏辞典(撰稿,并任定稿者之一),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11月
元勋文采(撰稿),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10月
论文:
的评价问题 target=_blank title=网上书城检索>试谈<基督山伯爵>的评价问题,文汇报1979年3月22日
胡适“五四”前后文学主张剖析
复旦学报1979年第3期
一种新的文学思潮——“反思文学”
解放日报“新论”(未定文稿)1980年12月31日第6期
论闻一多关于新诗的“格律说”
蒙自师专学报创刊号1980年
新诗的“散文美”——论艾青关于新诗的一个美学主张
贵州社会科学1981年第3期
文艺要有理想之光——从〈天云山传奇〉里的的冯晴岚谈起
《“问题小说”往何处去? target=_blank title=网上书城检索>文学报}1981年4月23日
《“问题小说”往何处去?
文学报1982年3月25日
新诗运动与新的诗的观念
学习与探索1985年第5期
艨胧论——评中国象征诗派的美学思想
收入中国新文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8月
“无情世界的感情”——评长篇小说(袈裟尘缘)
文学报1987年1月8日
朱光潜闻一多与诗歌的原型批评
中州学刊1987年第4期
比较诗学批评 中州学刊1988年第6期
论五四时期新诗与宋诗的文化氛围
中州学刊1990年第6期
论诗人的格律意识
张爱玲与上海文化
大潮文丛第2辑,复旦出版社1994年3月(新民晚报同年10月10日摘录)
新诗与乡村文化,复旦学报1994年5月第3期
(人民大学文献中心现当代文学研究同年8月号全文转载)
灵魂超越俗世的渴求——梦如诗歌的人文精神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与评论1995年第3期
新诗的现代主义与都市文化,复旦学报1995年5月校庆专辑,
收入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现代思考,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10月
(人民大学文献中心现当代文学研究同年8月号全文转载)
闻一多猜想——诗化还是诗的小说化
中西学术第1辑,学林出版社1995年6月
再说蝴蝶的文化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与评论1996年第4期
现代诗人的自然观 中西学术第2辑,学林出版社1996年11月
现代诗人的诗画观 海上论丛(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
戴望舒诗中的吴越文化情愫
复旦学报1999年第3期
传统与反传统的统一——上海文化建设断想,文汇报1999年11月20日
城市诗的历史机遇
学习与探索2001年第2期
新诗中的蝴蝶意象 复旦学报2001年第6期
东西文化论争背景下的中国现代小诗
学术月刊2002年6月号

创作类:
浦东:上海的希望(四集电视专题片),上海电视二台(东方电视台前身)1990年7月27日—30日首播;电视文稿发表于电视艺术1991年2—5期;主题歌曲获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第四届创作歌曲健牌大奖赛第二名。
钢铁长龙蟠华东(电视专题片)获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中国铁道学会等单位举办的铁路科技电视短片展评一等奖(1990年11月)
浦东:新上海的——半(上海谭丛书之一),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