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吴礼权老师介绍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7

吴礼权
教授 硕士生导师
简历

吴礼权,男,汉族,安徽安庆人。1964年7月25日生。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现代汉语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农工民主党员。社会兼职有:全国青联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复旦大学总支委员会组织委员。学术兼职有:中国修辞学会理事、华东修辞学会理事、华东修辞学会秘书处主任、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编委、上海市语文学会秘书长等。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先后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中国笔记小说史中国言情小说史等专著,其中前者大陆商务印书馆引进台湾版权在大陆出版,因是中国笔记小说史的拓荒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台湾学者据此体例也写有一部同名作品(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资料显示)。并在海内外各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情·鬼·侠小说与中国大众文化心理西湖二集:一部值得研究的小说中国古典言情小说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以及其他文学类论文十余篇。其中前者1994年获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优秀论文奖。

二是中国古典语言学研究,内容涉及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语法学等。先后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和大陆各大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语言哲学史中国历代语言学家评传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语言卷等专著(前者)和合著(后二者),并发表〈经传释词〉之“因声求义”初探论孙炎的语言学成就等论文十余篇。其中前者获得上海市(1996-199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三是修辞学研究,为近年来的重点所在。先后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和大陆各大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修辞哲学史中国现代修辞学通论游说·侍对·讽谏·排调:言辩的智慧中国智慧大观·修辞卷阐释修辞论中国修辞学通史·当代卷公关语言学等专著(前四者)和合著(后三者)。并在国内外各大学术刊物上发表修辞结构的层次性与修辞解构的层次性中国修辞学发展今后所应依循的三个基本方向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等论文数十篇。著作和论文多是视点新、选题新之作,论文被转载的数量多,在国内外修辞学界有较大影响。

三个方向的研究在国内外三个不同领域的学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999年3月至2000年3月任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客员教授,并先后到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大、台湾师大等大学作学术访问或讲学活动。1999年6月应邀赴台湾参加台湾“第一届中国修辞学学术研讨会”,并发表了论夸张的学术讲演,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于中国古典小说与修辞学研究领域在日本和香港、台湾等海外学界影响较大。

所开课程

先后讲授的大学生课程有:语法修辞、应用写作、中国古代小说名著赏析。

开设的硕士生课程有:修辞学名著选读、修辞学理论、中外修辞学史、修辞心理学

讲授的博士生课程有:修辞心理学

指导的硕士生有三名,其中一名已毕业,一名韩国学生现休学,一名在读。

教学奖励、荣誉称号:1998年9月10日获复旦大学“复华教学科研奖励基金”奖励证书。

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

游说·侍对·讽谏·排调:言辩的智慧(专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

中国历代语言学家评传(合著,与濮之珍教授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出版。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语言卷(合著,与濮之珍教授等,并任编委)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

中国智慧大观·修辞卷(专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

言辩的智慧(专著) 台湾国际村文库书店,1993年8月出版。

中国笔记小说史(专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年8月出版。

中国言情小说史(专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5年3月出版。

中国修辞哲学史(专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5年8月出版。

中国语言哲学史(专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7年1月出版。

中国笔记小说史(专著,再版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8月出版。

公关语言学(合著,与李济中教授等)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

中国现代修辞学通论(专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8年7月出版。

阐释修辞论(合著,并列第一作者,与童山东教授合作)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

中国修辞学通史·当代卷(合著,第一作者,与邓明以教授合作)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

发表论文(100余篇,未能搜集完备兹略列举如下)

试论孙炎的语言学成就古籍研究1987年第4期

试论汉语委婉修辞格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87年第6期

中国现代史上的广东语言学家(与司芳合作)岭南文史1988年第1期

试论古汉语修辞中的层次性淮北煤师院学报1988年第4期


--香港诗人杨贾郎〈乡思〉〈月夜箫声〉赏析 target=_blank title=网上书城检索>“乡思”呼唤着“月夜箫声”

--香港诗人杨贾郎〈乡思〉〈月夜箫声〉赏析
语文月刊1988年第5期

中国哲学思想在汉语辞格形成中的投影营口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

试论吴方言数词的修辞色彩语文论文集百家出版社(上 海)1989年10月出版

试论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与成就岭南文史1990年第2期

〈经传释词〉在汉语语法学上的地位(与周静贤合作)复旦学报1991年第1期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 年第 期转载

〈西湖二集〉:一部值得研究的小说权威期刊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2期

情·鬼·侠小说与中国大众文化心理上海文论1991年第4期

1994年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优秀论文奖

点化名句的艺术效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学语文1992年第4期

情真意绵绵,绮思响“雨巷”--谈戴望舒〈雨巷〉一诗的修辞特色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2年第5期

回顾·反思·展望--复旦大学组织全国部分青年学者关于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过去现状及未来的讨论综述鞍山师专学报1993年第4期

语言美学发轫复旦学报1993年第5期

汉语外来词音译艺术初探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3年第5期

论〈文则〉在中国修辞学史上的地位鞍山师院学报1994年第2期

汉语外来词音译的特点及其文化心态探究复旦学报1994年第3期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评王希杰新著〈修辞学新论〉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4年第4期

试论赋的修辞特点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5年第1期

先秦时代中国修辞哲学论略上海文化1995年第2期

试论汉语委婉修辞手法的范围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关于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5年第3期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5年第10期转载

王引之〈经传释词〉的学术价值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第4期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4期转载

修辞结构的层次性与修辞解构的层次性延边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4期转载

两汉时代中国修辞哲学论略江淮论坛1995年第5期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2期转载

〈经传释词〉对汉语语法学的贡献中西学术第1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6月版。

创意造言的艺术:苏轼与刘 的排调语篇解构台湾国文天地1995年第11卷第6期(总第126期)

旧瓶装新酒:一种值得深究的语言现象香港词库建设通讯1995年第4期(总第6期)

改革开放与汉语的发展变化学术研讨会综述1995年11月上海社联年鉴

〈经传释词〉之“因声求义”初探古籍研究1996年第1期

1998年获上海市(1996-199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谐译:汉语外来词音译的一种独特型态长春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英雄侠义小说与中国人的阿Q精神台湾国文天地1996年第11卷第8期(总128期)

论修辞的三个层级云梦学刊1996年第1期

音义密合:汉语外来词音译的民族文化心态凸现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咏月嘲风的绝妙好辞--晏子外交语篇的文本解构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6年第2期

论汉语外来词音译的几种独特型态雁北师院学报1996年第4期

触景生情的语言机趣--陶 与钱 外交语言解构台湾国文天地1996年第12卷第6期(总138期)

〈语助〉与汉语虚词研究平原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关于〈声类〉的性质与价值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6期

论夸张的次范畴分类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6年第6期

新世纪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和我们的历史使命全国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7年第1期

论委婉修辞生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缘由河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清代语言学繁荣发展原因之探讨云梦学刊1997年第1期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8期转载

论中国修辞学研究今后所应依循的三个基本方向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7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6期转载

80年代以来中国修辞学理论问题争鸣述评黄河学刊1997年第2期

论委婉修辞的表现形式与表达效应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湘潭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中国修辞哲学论略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论夸张表达的独特效应与夸张建构的心理机制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训诂学居先兴起原因之探讨语文论丛第5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版

语言美学的建构与修辞学研究的深化(第一作者,与宗廷虎教授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7年第5期

“夫人”运用的失范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语文建设1997年第6期

论〈马氏文通〉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地位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论委婉修辞生成的心理机制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8年第2期

论孔子的修辞哲学思想雁北师院学报1998年第3期

“水浒”现象与历史变迁人民政协报1998年4月27日第3版学术家园

二十世纪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的省思全国综合性社科核心期刊社会科学(上海)1998年第5期

修辞心理学论略全国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8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1998年第11期

中国现代修辞学研究走向语言美学建构的历史嬗变进程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与宗廷虎合作)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丛书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

关于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史分期及各个时期研究成就的估价问题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问世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宗廷虎教授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

潘金莲形象的意义台湾古今艺文1998年11月第25卷第1期

进一步沟通海峡两岸的修辞学研究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8年第4期

吴方言数词的独特语用效应修辞学研究第8集,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年 6月出版

中国风格学源流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湘潭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金瓶梅〉的语言艺术载张兵·张振华选编经典文丛·金瓶梅说,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语言理论新框架的建构与21世纪中国语言学的发展云南省一级学术期刊学术探索(云南)1999年第1期

修辞学转向与现代语言学理论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9年第2期

委婉修辞的语用学阐释语文论丛第6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论修辞文本建构的基本原则扬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 期

平淡情事艺术化的修辞策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修辞主体论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方言研究:透视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云南省一级学术期刊学术探索1999年第3期

请读我唇三人谈(宗廷虎、陈光磊、吴礼权)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语文建设1999年增刊

看文人妙笔生花,让生命得到舒畅――评沈谦林语堂与萧伯纳台湾中国语文1999年第4期(总508期)

修辞学研究新生长点的培植与催化(与宗廷虎教授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9年第4期

借代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2期选摘

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上)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第54号(1999年)

中国古典言情小说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 台湾国文天地2000年第1期

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下)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第55 5号(2000年)


社会评价

迄今已在海内外各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数十篇被国内学术权威期刊转载,1 篇94年获国家奖,1 篇98年获上海市社科奖。论文大多发表于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和全国综合性学术核心期刊,5篇发表于台湾和香港的学术期刊上,1篇被收入由全国语言学各分支学科代表人物撰写的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一书中,是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学术丛书之一,在国内外反响较大。学术成就光明日报(1994年12月28日)、文汇报(1993年11月27日)、台湾国文天地(1996年第6期)、日本东京中国语世界(1999年5月27日)等有专门报道评论。不少学术论文多能站在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有较强的前瞻性学术观点,因此在学术界有较好较强烈的反响,被同行称引者也较多。

已出版的学术专著如中国修辞哲学史中国言情小说史阐释修辞论中国语言哲学史等,面世后都受到了同行学者的好评,认为具有开创性。如中国修辞哲学史一书,国际知名学者、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复旦大学顾问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著名修辞学家郑子瑜先生在为该书所写的序中指出:“陈望道的再传弟子吴礼权先生的中国修辞哲学史,是可备一说的。”在中国修辞学通史·序中指出“宗廷虎的中国现代修辞学史(浙江教育,1990年)和吴礼权的中国修辞哲学史(台湾商务,1995年),二书都有其特色,而且也都是首创之作。”著名修辞学家、河北大学中文系、新闻系主任李济中教授书评修辞学园地一朵灿烂夺目的奇葩--评吴礼权〈中国修辞哲学史〉修辞学习1996年第2期)一文则较为全面地评价说:“我国修辞哲学的发展源远流长,特别是古代的修辞哲学,其成就令人瞩目。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领域很少涉足,缺乏研究。现在吴礼权撰著的中国修辞哲学史首次发凡起例,对此课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撰著成书,此举颇具开拓性,填补了我国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成为我国修辞学园地中一朵灿烂夺目的奇葩,对我国修辞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影响。该专著的问世令修辞学界同仁可喜可贺。”并概括该书的三方面贡献说:“一、第一次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修辞哲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二、体系严密,方法得当,论述全面”,“三、理论表述简洁明快而富于文采,为修辞学著作立一新模式”。

又如中国言情小说史一书,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郑元者博士书评历史优先性原则与小说史研究--评〈中国言情小说史〉复旦学报1997年第4期)评价说:“从19世纪末至今,中国文学史研究在本世纪30年代和80-90年代出现过两次高潮,初版和重版的各类中国文学史著作有1200余部,其中有关中国小说的著作约有40余种,从中可见,近百年来的中国小说史研究,大都以专体性的通史面目显现于世,并几乎成了一种相沿成习的著述类型,小说断代史的数量相当有限,至于明确以‘志怪小说’、‘武侠小说’和‘公案小说’之类的专题为视点展开系统的研究,基本上是八十年代尤其是九十年代才开始出现的学术景观,而以‘言情小说’为专题的系统性研究似乎未曾有过。正因为如此,吴礼权先生的新著中国言情小说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真可谓适逢其时,它填补了中国小说史研究中的一项空白,顺应了八、九十年代专题性中国小说史研究这一学术新气象。”并且指出:“在当今的学术界,人们常常以‘填补空白’引以为荣。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空白’决不是自我命名、自我标榜的东西,它应该有其质的规定性,应由学术发展史本身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所决定的。中国言情小说史所填补的空白,恐怕正是这种意义上的学术空白。”“当然,这种填补学术空白的使命感,主要还只是小说史研究者的主观期待和学术愿望,更为重要的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和叙述策略中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历史眼光,从而体现历史优先性的原则。本书作者不但立足于具体的言情小说作品,把具有相当量化标准的历代言情小说聚集在自己的学术视野之中加以有条不紊的评赏和分析,从而避免了通常那种过分的规律性演绎,而且还把具体的言情小说作品放在整个中国言情小说史的历史发展之中来审视。”“正因为有了一种强固的历史眼光,而这种眼光又使得具体的言情小说作品总是置入到整个中国小说的历史脉络上,所以,历史的眼光就相对优先于逻辑的演绎,这样,就奠定了小说史成其为小说史的一个根基性的品格。这种难能可贵的品格,使得这部中国言情小说史对诸如中国言情小说史的分期问题、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言情小说创作的特点及原因、各个时代的重要作品的评价、各个流派的各种言情作品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等方面,都能力求‘自出机杼’,提出比较允当的见解。”

其他著作如阐释修辞论有高万云书评修辞学就该这样研究--评童山东吴礼权〈阐释修辞论〉云梦学刊1999年第1期),中国语言哲学史有季永兴教授书评语言哲学小荷香--读吴礼权博士〈中国语言哲学史〉等,都有较高的学术评价。学术成就评价文汇报(1993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1994年12月28日)等报刊曾作专门报道。

获奖情况

1、情鬼侠小说与中国大众文化心理上海文论1991年第4期)

1994年11月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优秀论文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共青团中央主办)

2、〈经传释词〉之“因声求义”初探古籍研究1996年第1期)

1998年获上海市(1996-199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3、1998年9月10日获复旦大学“复华教学科研奖励基金”奖励证书

学术团体、学术会议、学术交流

1、学术团体:

上海市语文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华东修辞学会理事

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编委

中国修辞学会理事

2、学术会议

(1)、主持“中国语言学的发展与我们的历史使命”青年学者学术座谈会,1995年11月29日受上海市语文学会委托(上海·复旦大学)。

(2)、参加“第二届汉语修辞和汉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作“委婉修辞与中国文化”大会学术报告,1995年7月25-28日,江苏徐州师范大学。

(3)、参加华东修辞学第九届年会暨汉语国际文化交流研讨会,作“汉语外来词音译特点及民族文化心理探讨”大会学术发言,并与北京大学陈汝东先生一起主持“修辞学理论”组的学术讨论会,1996年10月,山东威海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4)、参加中国修辞学第九届年会,作“委婉修辞的语用学阐释”的小组发言,作大会发言学术评议人,评议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庆株先生的论文报告。1998年8月,天津南开大学。

(5)代表上海市语文学会协助筹办主持“纪念胡裕树张斌先生从事教育科研50周年暨学术思想研讨会”,1998年11月7日,上海市社会科学院。

(6)、代表上海市语文学会协助筹办主持“纪念马氏文通出版100周年学术报告会”,1998年11月26日,上海市社联。

3、学术交流

(1) 1999年-2000年3月任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客员教授,讲授中国文学研究等课程。

(2) 1999年6月4日赴香港中文大学访问,与郑子瑜教授作修辞学学术交流。

(3) 1999年6月5日至6月9日赴台湾参加“第一届中国修辞学学术研讨会”,其中,6月5日访问台湾“中央研究院”和傅斯年图书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故宫博物院昌彼得副院长等交流。6月7日在台湾师范大学作论夸张的学术讲演。6月8日访问台湾“国家图书馆”,与特藏组主任卢锦堂博士讨论古籍版本问题,并查阅了部分宋版图书。访问“国家图书馆”汉学研究中心,中心的耿立群先生了中心的工作,了解到台湾学者推进汉学国际交流的情况。

(4) 6月10日至11日赴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参观了科大的图书馆,查阅了部分图书资料。

(5) 1999年6月18日访问京都大学,参观并查阅了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藏的丰富的中国明清典籍,与金文京教授讨论中国明清小说与台湾和中国大陆修辞学问题。

(6) 1999年7月21日访问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查阅了所内的一些稀见古典小说及戏曲资料。

(7) 1999年7月22日访问早稻田大学,与文学部教授、日本著名汉学家松浦友久博士讨论了日本修辞学与中国修辞学的历史渊源以及现代中日修辞学研究的不同倾向、台湾与大陆学者对于修辞学研究的不同风格。

(8) 1999年7月23日访问庆应大学,拜访著名汉学家、庆应大学斯道文库教授尾崎康博士。此前尾崎康教授于1999年5月赴京都作访问研究,在京都外大一起讨论了中国古籍版本的相关问题。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