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晚,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罗培新教授应邀在我校主讲本学期“法治中国”课程第五讲“数据治理: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课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庆寺教授主持。

罗培新通过“分橘子”的故事引入课堂内容,介绍了效能导向的价值观和需求导向的价值观。罗培新指出,法律技术与杂耍技术的区别在于法律必须作出价值判断,他强调公平需要价值来界定其实现方式。

借助“老人倒地,扶不扶?”等相关案例,罗培新指出,公平责任是一个充满价值判断的命题,必须因时因地做出最合乎当下时代需求的价值选择。罗培新强调,小小“善念”,倘若缺乏价值衡量和技术理性,将铸成社会大恶。

罗培新对“一颗樟树执法引发的争议”进行了介绍,通过对“砍伐”行为的系统梳理,罗培新认为,执法时必须考虑当事人的主观意图和主观过错,断不可仅以客观后果作为处罚的唯一依据,要做到法理事理情理理理相通。同时,以搜题APP软件为例,罗培新讲述了教学的公序良俗。罗培新指出,拍照搜题APP省却了学生冥思的痛苦,却也消灭了孩子们真正的快乐。借助一系列具体案例,罗培新向学生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生动幽默的讲授引起学生阵阵喝彩,他们感言受益匪浅。


2114班刘昊天说道:“罗培新教授告诉我们,法律人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价值判断。他结合自己学习和工作经历,向我们展示了法律人的温情,并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我们交流了自己的观点,让我们受益匪浅。”
2019班的黎宇说道:“罗老师善于将知识融入生动的例子中。课程开始,罗老师就用分橘子这个简单的例子,生动阐述了价值判断、技术理性、公平责任等概念,让我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听了罗老师的课,我深受感动,不仅拥有了勇于扶人的勇气,更重要的是,让我认识到一个拥有法学知识和高度道德感的法律人的形象。”



据悉,为对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我校立足学校办学特色,依托优势学科,整合优秀师资,专门开设“法治中国”品牌课程,主要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国法治实践等核心内容,旨在坚持立德树人目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的培育和提升,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来源丨马克思主义学院图文丨夏梦颖 王聪 刘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