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国际航运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东政法大学 /2013-04-09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国际航运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国际法学专业(国际航运法律方向)
攻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30109 )
 
一、培养目标
   为 配合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目标,本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水平、较深厚的专业理论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马列主义的学术观点和科学研究精神,通晓国际航运法律及相关业务知识,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法律专门人才。
 
二、学习年限
学制一般为三年。根据具体情况,弹性学习时间延长可至五年。
   
三、课程设置
 课程采取学分制。总课程学分不低于4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1学分、必修课14学分、选修课程10学分。
(一)学位课程(共计21学分)
1、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课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课时,1学分)
2、外      语:第一外国语(72课时,2学分)、专业外语(72课时,2学分);
3、公共基础课:法理学专题研究(54课时,3学分)、民法学原理(54课时,3学分);
4、专 业 课:国际贸易法专题(72课时,4学分)、国际运输法律制度专题(72课时,4学分)。
(二)必修课(共计14学分)
1、国际公法专题(54课时,3学分)
2、海事国际私法专题(54课时,3学分)
3、航空运输法律专题(54课时,3学分)
4、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54课时,3学分)
5、法学方法论与文献检索(36课时,2学分)
(三)选修课(共计10学分)
1. 限制性选修课(限选2门,共计4学分)
1)船舶碰撞法律与实务(36课时,2学分)
2)航海学概论(36课时,2学分)
3)船舶结构与设备(36课时,2学分)
2. 任意性选修课(任选3门,共计6学分,其中至少有一门课为本一级学科之外其他学科开设的课程)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研究生的课程教学,采取基础理论与专业部门法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专业特点,加强复合型课程设置、加强实践课程管理。
在导师力量安排上,采取“双导师制”,即由在校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导师联合培养。校内专职导师负责理论学习和研究方法培养、思想品行教育等;校外导师负责业务教学讲座和实务能力培养。
培养方式采取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集体培养与指导教师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方法。
(一)硕士研究生应当从事一定的科学研究,设科研学分5学分。
(二)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参加15场校内讲座,设讲座学分3学分。
(三)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当完成一定的社会实践或教学实习,设实践学分5学分。
 
五、中期考核
导师组在第五学期依据《华东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经中期考核,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科研能力等方面合格者,可继续进入硕士学位论文阶段。
 
六、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国际法学专业(国际航运法律方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表
 

类别
课 程 设 置
 
每 周 学 时
考核方式
任课
 
教师
备注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学位课
政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考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考试
第一外国语
基础外语
72
4
4
 
 
 
 
 
考试
 
 
专业外语
72
 
4
 
 
 
 
考试
 
 
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
法理学专题研究
54
3
3
 
 
 
 
 
考试
 
 
民法学原理
54
3
3
 
 
 
 
 
考试
 
 
国际贸易法专题
72
4
 
 
4
 
 
 
考试
 
 
国际运输法律制度专题
72
4
 
 
4
 
 
 
考试
 
 
必修课
法学方法论与文献检索
36
2
2
 
 
 
 
 
考试
 
 
国际公法专题
54
3
3
 
 
 
 
 
考试
 
 
海事国际私法专题
54
3
 
3
 
 
 
 
考试
 
 
航空运输法律制度
54
3
 
 
3
 
 
 
考试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
54
3
 
 
 
3
 
 
考试
 
 
限制性选修课
航海学概论
36
2
 
2
 
 
 
 
考查
 
任选两门
船舶碰撞法律与实务
36
2
 
2
 
 
 
 
考查
 
船舶结构与设备
36
2
 
2
 
 
 
 
考查
 
任意性选修课
任选三门,必须包括一门非本一级学科课程
实践
论文
教学、社会实践
 
5
 
 
 
 
 
 
 
须于中期考核前完成
参与讲座
 
3
 
 
 
科学研究
 
5
 
 
 
论文开题报告与论文调查
 
 
 
 
 
 
 
 
 
论文撰写、论文答辩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