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东政法大学 /2013-04-0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303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具有较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知识的,能胜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教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品学兼优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一)具有较高社会主义觉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能坚定地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二)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能遵纪守法、勤奋学习、进取创新,具有团队、合作、友爱的精神。
(三)能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理论,有较扎实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修养;重视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
(四)有较好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基本上做到“四会”。
(五)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本专业研究生将重点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与成果、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与启示、社会转型与社会发展战略、对外开放与中国国际战略等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与成果
(二)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三)社会转型与社会发展战略
(四)对外开放与中国国际战略
 
    三、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如确有必要,经本人提出申请,导师同意,报研究生教育院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一至两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采取学分制。总课程学分不低于4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1学分、必修课14学分、选修课程10学分。
(一)学位课程(共计21学分)
1、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课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课时,1学分);
2、外      语:第一外国语(72课时,2学分)、专业外语(72课时,2学分);
3.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4课时,3学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54课时,3学分)
4.专业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著作选读(72课时,4学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72课时,4学分)
(二)必修课(共计14学分)
1.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研究(54课时,3学分)
2.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54课时,3学分)
3.当代中国国际战略研究(54课时,3学分)
4.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54课时,3学分)
5.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36课时,2学分)
(三)选修课(共计10学分)
1、限制性选修课(限选2门,共4学分)
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36课时,2学分)
2)社会主义文化研究(36课时,2学分)
3)重大理论前沿问题研究(36课时,2学分)
4)政治学原理(36课时,2学分)
2、任意性选修课(任选3门,共6学分,其中必须包括一门非本一级学科课程)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一)指导教师根据每个研究生的原有基础、特长、专业重点、发展方向等,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每年检查执行情况,作必要的调整和修改。
(二)以自学为主、集体讨论为辅。学生除广泛阅读导师指定的马列原著、专业参考书和其他书籍报刊资料外,鼓励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要求每一学期写一篇学期论文。
(三)认真进行社会实践或教学实习,设实践学分5学分。教学实习课程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为主。学生须事先写好讲稿,在教研室试讲后进行,指导教师听课,评定成绩。
(四)毕业实习须在指导老师指导下进行,重点训练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能力。实习结束后须进行总结,由指导老师评定成绩。
(五)为研究生参加学术讨论会提供条件。鼓励导师及老师带研究生参加学术讨论会,并要求研究生提交学术论文。
(六)硕士研究生应当从事一定的科学研究,设科研学分为5学分。鼓励研究生独立承担或参加科研项目,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能力。
(七)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参加15场校内讲座,设讲座学分学分。课堂外,自主选择听取本学科和与本学科相关的专家讲座,扩展知识面。
 
六.中期考核
研究生通过两年学习后,导师组在第五学期依据《华东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经中期考核,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科研能力等方面合格者,可继续进入硕士论文写作阶段。
 
七.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集中在第三学年进行。在第二学年初步确定论文范围与方向,第四学期结束时提出论文开题报告,制定撰写计划与写作提纲,经导师及研究生教育院审批后实施论文写作计划,第六学期中前完成写作,经导师同意提交答辩委员会进行答辩,答辩通过后,再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后授予学位。

 
 程 设 置
 
 周 学 时
考核方式
备注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学位课
政治
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考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第一外国语
基础英语
72
4
4
 
 
 
 
 
考试
 
专业外语
72
 
4
 
 
 
 
考试
 
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54
3
3
 
 
 
 
 
考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
54
3
 3
 
 
 
 
 
考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72
4
 
4
 
 
 
 
考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著作选读
72
4
 
 4
 
 
 
 
考试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研究
54
3
 
3
 
 
 
 
考试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54
3
 
3
 
 
 
 
考试
 
当代中国国际战略研究
54
3
3
 
 
 
 
 
考试
 
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
54
3
 
 
 3
 
 
 
考试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54
3
 
 
 
3
 
 
考试
 
选修课
限选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36
2
 
 
 
 
 
考查
2
社会主义文化研究
36
2
 
 
2
 
 
 
考查
重大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36
2
 
 
 
2
 
 
考查
政治学原理
36
2
 
 
2
 
 
 
考查
任选课
任选3门(必须包含一门非本一级学科课程) 
实践
论文
教学、社会实践
 
5
 
 
 
 
√ 
 
 
 
参与讲座
 
3
 
 
 
科学研究
 
5
 √
 
 
 
论文开题报告与论文调查
 
 
 
 
 
 
 
 
论文撰写、论文答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表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