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利奇德《古希腊风化史》(辽宁教育出版社)
7、奥托·基弗《古罗马风化史》(辽宁教育出版社)
8、爱德华·傅克斯《欧洲风化史》(三卷,辽宁教育出版社)
9、汉斯-维尔纳·格茨《欧洲中世纪生活》(东方出版社)
10、里夏德·范迪尔门《欧洲近代生活》(三卷,东方出版社)
11、罗宾·布里吉斯《与巫为邻》(北京大学出版社)
12、倪世光《西欧中世纪骑士的生活》(河北大学出版社)
13、罗贝尔·穆尚布莱《魔鬼的历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4、斯蒂芬·伯特曼《奥林匹斯山之巅》(复旦大学出版社)
15、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二卷,三联书店)
填写人:郭海良 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20601097 课程名称:古典文明专题
课程英文名称:Study on the Classics with some special topics
学分: 2 总学时:30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世界史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古代希腊是欧洲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文明是我们深入理解西方文化的一把钥匙。古希腊文明的勃兴、其特异的风采与卓越的成就享誉后世,并被人称之为“希腊的奇迹”。本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讲解古代希腊人所取得的精神文明方面的成果。
要求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能够较为深入地理解古代希腊文明的特质,从而在源头上把握西方文化中某些内在的东西,以期进一步加深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讲 米诺斯文化:失落的文明
一、从神话到史实
二、米诺斯文明发现的意义
附、何为“希腊人”?
第二讲 诗人、英雄与传说
一、古代民族的“诗性智慧”
二、解读“黑暗时代”
三、文化与民族的象征:荷马及其史诗
第三讲 作为公共空间的城邦
一、何为城邦?
二、城邦产生的原因:
三、公民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第四讲 城邦的两种典型
一、雅典的民主政治:
二、斯巴达的贵族政体
第五讲 神圣空间与正统仪式
一、神圣空间的设定
二、奥林匹斯主神
三、城邦的守护神
四、正统仪式的确立
第六讲 空间与仪式
一、仪式中的时间与空间
二、仪式的结构与功能
三、作为仪式的体育竞技与戏剧表演
四、古典时代后期的秘仪
考核方式及要求:论文一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完成本科期间的世界通史学习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无教材,主要参考书目如下:
(古希腊)荷马:《伊利亚特》,罗念生、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
(古希腊)荷马:《奥德赛》,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
(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
(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78 年。《古希腊悲剧经典》(上、下),罗念生译,作家出版社,1998年。
(法)让-皮埃尔·韦尔南:《希腊思想的起源》,秦海鹰译,三联书店,1996
年。
(英)基托:《希腊人》,徐卫翔、黄韬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世界古代史研究网站:http://www.cawhi.com/
希腊罗马艺术网站:http://www.hongen.com/art/sjds/index2.htm
填写人:吴晓群 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20601100 课程名称:20世纪世界史专题研究
课程英文名称:Classific Study for World History in 20th Century
学分:2 总学时:40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20世纪世界史、冷战史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讨论式教学,师生围绕有关20世纪世界史各种理论问题展开讨论。讨论题目如下:
一、 20世纪世界史的体系问题
二、 关于社会主义问题
1、 关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理论思考。
2、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内涵的变化。
3、 如何看待斯大林模式的产生背景和历史作用。
4、 如何看待20世纪末期苏联的体质转轨。
5、 如何看待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作用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6、 如何看待20世纪社会民主主义的运动与实践。
三、 关于资本主义问题
1、 关于资本主义的内涵与外延。
2、 如何看待凯恩斯主义的历史作用。
3、 如何理解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方位。
4、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产权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5、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知识经济时代。
四、 关于民族主义与全球化问题
1、 关于全球化的动力与途径。
2、 如何看待20世纪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运动。
3、 如何看待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特色。
4、 如何看待全球化进程中的文明冲突与文明交融。
讨论式教学追求三个层次的目标:最低标准为互相交流信息,交换看法;中间层次为互相展开学术观点的交锋,促使参与者厘清思路;最高层次是使参与者对某些问题产生“大彻大悟”的感觉。
考核方式及要求:考查,要求参与者对每个小问题发表看法,并在4个大问题中至少围绕其中1个小问题作重点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