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南科技大学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俊新教授介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0-01

导师类别 硕导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6年10月
联系电话 **
通讯地址 四川省绵阳市西南科技大学土建学院
Email @qq.com

个人简介
刘俊新,男,汉族,1976.10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工学博士,双博士后。2000年本科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2007年博士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同时2009年和2013年分别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和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学习。主要从事岩土材料及工程密闭评价、冲击荷载下岩土体的动态力学性、路基与边坡工程等研究工作,其中在红层非饱和路堤本体沉降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以及泥页岩油气盖层密闭性动态评价研究等方面有着较强的创新成果。到目前为止,已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2篇、EI检索20余篇,出版专著1部,申请发明专利2项,主持或参研国家、省部级以及企业委托等科研项目10项,其中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3项,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研省部级项目2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2项,参研横向科研项目2项,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到校经费合计200万元左右。

工作经历
2017/01-至今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教授;
2011/01-2016/12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副教授;
2007/10-2010/12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讲师;
2000/07-2002/09 天津铁道第三勘察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教育经历
2013/01-至今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博士后,杨春和研究员;
2009/06-2011/06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博士后,陈忠富研究员;
2002/09-2007/10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博士,谢强教授;
1996/09-2000/07 西南交通大学,地质工程系,本科/学士。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和工程地质协会员


研究领域
岩土介质工程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研究及相对应的密闭性和稳定性评价

科研项目
1.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型高尾矿库溃坝灾害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高应力条件下尾矿材料的变形破坏特征与表征方法(合同编号:2017YFC**),2017/09-2019/12,20万元,在研,主持。
2.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6GZ0157,高放核废物地质处置回填材料缓冲性能关键技术开发,2016/01-2018/12,20万元,在研,主持。
3. 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1DA105287-FW201404,页岩压裂性评价及复杂裂纹网络形成机理研究,2014/09-2017/09,10万元,在研,主持。
4. 中国辐照防护研究院委托科研项目,Y415031G01,高庙子钠基膨润土部分特性演化研究,2014/01-2017/12,180万元,在研,参与。
5. 四川省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项目,2014HH0007,粘土岩细观结构及渗透特性对封闭机理的影响研究,2014/01-2016/12,20万元,在研,主持。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岩土体与下垫面对降雨滑坡运动参数的作用机制及主控关系,2013/01-2016/12,76万元,在研,参与。
7.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GZ0071,软土地基中多室地下连续墙桥梁基础设计开发,2013/01-2015/12,20万元,已结题,主持
8.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委托科研项目,Y315111G01,泥页岩力学试验与裂缝预测研究,2013/01-2014/12,75万元,已结题,参与。
9. 国防科工局项目,B****4,钢筋混凝土******生存能力研究,2012/01-2013/12,150万元,已结题,参与。
10.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委托科研项目,09ZH0196,高寒区隧道防渗防冻技术研究,2009/09-2011/09,已结题,主持。
11. 国防973 项目子课题,61**2***,XXXX侵爆毁伤数值试验和演示,2009/01-2013/12,400万,已结题,参与。



发表论文
一、期刊论文(仅不列此项时可删除该标题)
1.第一作者论文(仅不列此项时可删除该标题)
(1)Liu junxin(#),Liu Wei(*),Liu Peng,Yang Chunhe,Xie Qiang,Liu Yutian,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unsaturated Red-layers embankment settlement based on rheology and consolidation theory,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16(75):502-523。 (SCI检索编号:054)
(2)JunxinLiu(#)(*), Chunhe Yang, Jianjun Gan,et al. Stability analysis of road embankment slope subjected to rainfall considering runoff-unsaturated seepage and unsaturated fluid-solid coupl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2017,15(6):865-876。(SCI检索编号: 002)
(3)刘俊新(#)(*),廖杰森,袁玉松,胡启军,朱宝龙,刘育田.泥页岩前期名义固结压力的层理效应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待刊。
(4)刘俊新(#)(*),张 可,刘 伟,施锡林.不同围压及应变速率下页岩变形及破损特性试验研究,岩土力学,待刊。
(5)刘俊新(#)(*),杨春和,刘伟,霍亮,冒海军,泥质岩盖层前期名义固结压力及封闭特性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34(12):2377-2387。(EI检索编号:20**7)
(6)刘俊新(#)(*),杨春和,冒海军,基于CT图像处理的泥页岩裂纹扩展与演化研究,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5,43(1):66-72。
(7)刘俊新(#)(*),杨春和,谢强,刘育田,基于流变和固结理论的非饱和红层路堤沉降机制研究,岩土力学,2015,36(5):1295-1305。(EI检索编号:20**8)
(8)刘俊新(#)(*),刘育田,西南红层泥岩压实粉碎粘土的真三轴试验研究,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5,43(3):283-287。
(9)LIU J X(#),LIU W,LIU Y T,et al,inverse deduction of unsaturated soil parameters based on rbf neural network mode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2014,07(03):1199-1201。(EI检索编号: 20**0)
(10)LIU J X(#),LIU YT,CHEN J,et al,Roof failure mechanism of salt-solution goaf in bedded salt deposi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2014,07(03):1178-1185。 (EI检索编号: 20**4)
(11)刘俊新(#)(*),刘伟,杨春和,霍亮,不同应变速率下泥页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14,35(11):3093-3100。(EI检索编号:20**5)
(12)刘俊新(#)(*),杨春和,刘育田,光滑帽子动态本构模型验证及应用研究,振动与冲击,2014,33(16):201-206。(EI检索编号:20**1)
(13)刘俊新(#)(*),陈忠富,陈刚,徐伟芳,冲击压缩荷载下压实粘性土的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3,(03):304-308。
(14)刘俊新(#)(*),陈忠富,徐伟芳,压实粘性土三轴拉伸试验研究,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2,40(2):183-187。
(15)刘俊新(#)(*),陈忠富,徐伟芳,陈刚,压实度和含水率对压实黏性土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12,33(6):1631-1639。(EI检索编号:386)
(16)刘俊新(#)(*) ,陈忠富,徐伟芳,何鹏,压实粘性土动态力学性能的SHPB试验,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1,46(6):960-965。(EI检索编号:560)
(17)刘俊新(#),刘育田,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对非饱和土参数的反演,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0,38(01):90-94。
(18)刘俊新(#)(*),刘育田,邱恩喜,非饱和红层路堤沉降理论与应用研究,岩土力学,2010,31(1):217-222。(EI检索编号:524)
(19)刘俊新(#)(*),刘育田,胡启军,非饱和地表径流-渗流和流固体耦合条件下降雨入渗对路堤边坡稳定性研究,岩土力学,2010,31(3):903-910。(EI检索编号:274)
(20)刘俊新(#)(*),谢强,文江泉,邱恩喜,红层填料蠕变特性及工程应用研究,岩土力学,2008,29(5):1295-1298。 (EI检索编号:)
(21)刘俊新(#)(*),谢强,曹新文,胡启军,红层填料路堤变形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z1):3032-3039。 (EI检索编号:)
(22)刘俊新(#)(*),谢强,文江泉,邱恩喜,粉喷桩-土工格栅复合地基应力现场测试研究,岩土力学,2007,28(2):376-380。 (EI检索编号:)
(23)刘俊新(#)(*),卿三惠,王春雷,邱恩喜,离心模型试验在碎石桩处理红层松软土地基沉降中的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5,37(5):36-40。 (EI检索编号:)


2.通讯作者论文(勿与第一作者论文重复)(仅不列此项时可删除该标题,序号按实际情况编排)
(1)刘鹏(#),刘俊新(*),冒海军,杨仲田,刘伟,巫尚蔚.γ辐照老化对GMZ天然钠基膨润土力学强度和变形特性影响研究[J].岩土力学,已录用。
(1)张永泽(#)刘俊新(*),冒海军,霍亮,候振坤,单轴压缩下页岩力学特性的各向异性试验究,金属矿山,2015,(474):33-37。
(2)荆志东(#)刘俊新(*),红层泥岩半刚性基床结构动态变形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10,31(7):2116-2121。

3.既非第一作者又非通讯作者论文(仅不列此项时可删除该标题,序号按实际情况编排)

(1)侯景军(#)(*),何俊,汤正俊,刘俊新,谭万元,软土基坑中内插H型钢重力式挡土墙支护的变形及稳定性的有限元研究,岩土力学,2014,(S1):431-436。
(2)刘伟(#),李银平(*),杨春和,马洪岭,刘俊新,王兵武,黄小兰,层状盐岩能源储库典型夹层渗透特性及其密闭性能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33(3):500-506。

二、会议论文(仅不列此项时可删除该标题,标题序号按实际情况编排)
请按如下顺序列出:
1. 第一作者论文(仅不列此项时可删除该标题)

(1)Liu Jun Xin(#)(*),Liu Yu Tian,A preliminary study of rainfall infiltration on the slope using a new coupled procedure of overland runoff and unsaturated water-gas two phases seepage model,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 Architectura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ICCAHE 2013),Zhuhai, P.R. China, 2013. 7.27-7.28?(EI检索编号: 231).
(3)Liu Junxin(#)(*),Hu Qijun,Liu Yutian,et al,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frost heave force for tunnel lining,The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 Architectura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ICCAHE2012), Zhangjiajie, P.R. China 2011.08.10-2011.08.12?(EI检索编号: 978)
(2)Liu Junxin(#)(*),Chen Zhongfu,Xu Weifang,Study on characters of triaxial extension strength of Compacted Clay,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 Engineering,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Materials(CEABM20011), Haikou, P.R. China, 2011.06.18-06.20? (EI检索编号: 231).



出版专著和教材
(1)刘俊新,胡启军,邱恩喜,谢强,西南红层工程特性及其路堤稳定性,科学出版社,273千字,2013。


科研创新
(1)刘俊新,朱宝龙,樊晓一,等,膨胀土双向膨胀力测量仪2016.04.27,中国, ZL0.6。
(2)刘俊新,刘育田,樊晓一,一种侧向受限的岩石单轴压缩试验装置,20014.4.16,中国,ZL5.8。
(3)樊晓一,田述军,张友谊,刘俊新,一种标准柱形岩石试样端面加工夹具装置,20014.7.7,中国,ZL1.6。

教学活动
2007年10月至至今,在西南科技大学土木教研室任教,承担了本科生《工程地质》、《土力学》、《基础工程》及硕士研究生《高等土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指导学生情况
截止目前为止指导本科生道路与岩土工程方面的毕业设计10届以及硕士研究生6届,毕业研究生4届,共计7人,其中2人国家奖学金。

我的团队
特殊岩土体工程特性团队的研究方向、特色、定位
(1)研究方向
特殊性岩土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环境 或人为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物理力学特性和工程特征,以及特殊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的岩土。我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复杂,分布土类繁多,工程性质各异。常见的特殊性岩土有软土(淤泥质土)、黄土、红黏土、膨胀岩土、冻土、盐渍土、人工填土等。
我国西部山区地层岩性种类众多,尤其黑色岩层(含煤地层)、红层泥岩和其他软弱岩层以及膨胀岩土等特殊岩土体广泛存在,并且这些特殊岩土体与工程灾害密切相关,因此,查清黑色岩层、红层泥岩等特殊岩土体在工程中的物理力学效应,准确把握其性能演化规律,可为灾害机理研究及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本方向以工程地质、岩土力学、现代测试技术等基础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主要在深入探讨特殊岩土体(主要指黑色页岩、红层泥岩和其他软弱岩层以及膨胀岩土等)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特殊岩土体结构类型及其描述方法、特殊岩土体力学行为和岩土体工程效应的理论与技术,力求探索特殊岩土体的地质特征与工程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分析和把握其特殊工程特性及其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而对特殊岩土体的不良岩土性质进行加固、改良和对不良工程问题进行治理。
(2)研究特色
在特殊岩土体工程特性研究方面,国外主要侧重在特殊岩土的矿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等地质特征,最具代表性是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Chigira Masahiro(千木良洪雅) 教授,以其在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方面的丰富研究成果而知名。另外,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ALONSO E E教授在核废物地质处置中使用的膨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上国际闻名。也有其他一些****在此领域开展了一些研究,但未形成系列成果。
因此,本研究团队的特色在于,针对黑色页岩、红层泥岩等特殊岩土体,采用岩土力学、地球化学与现代测试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特殊岩土体黏土化过程中化学动力学行为,探讨其黏土化过程中物质转化及物理力学性质演化的规律,揭示特殊岩土体工程特性弱(劣)化的物理、化学、力学耦合机理,为特殊岩土体变形和灾变的不确定性研究提供重要基础理论依据。

本方向已在黑色页、红层泥岩等特殊岩土体的地球化学性质、物理力学性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在特殊岩土体工程灾害防治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性成果。已基本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结构稳定的科研团队,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
近5年来,在黑色页岩研究方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项,地市级项目1项;在红层泥岩研究方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地市级项目1项及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项,科研经费达150余万元。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5篇,其中SCI、EI检索17篇,出版专著3部。
(3)定位
本研究团队主要针对黑色页岩(含煤地层)、红层泥岩等特殊岩土体进行研究,关注其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响应,并对其引起的工程问题开展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本团队经过建设,在特殊岩土体工程特性研究方面,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创新团队,力争申报成功省级科研创新团队。





相关话题/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