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季度四川消费者信心指数暨四川民生满意度指数发布现场(图片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宣传部)
(图片来源:西南财大民生指数研发中心)(0表示很不满意, 50表示满意程度一般,100 表示很满意)
2014年1季度四川民生满意度总体情况
2014年1季度四川民生满意度总指数49.4, 其中居民生计满意度指数47.9,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数50.8,民生环境满意度指数48.5,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数49.3。民生满意度总体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
在城乡居民对改善民生的期望值不断增强情况下,1季度四川民生满意度总指数(49.4)环比小幅下降1.3个百分点,全省居民的民生满意度总体保持稳定态势。 4个分类指数中,除居民生计满意度环比小幅回升0.7个百分点,公共服务、民生环境和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数均呈现不同程度回落。其中,居民生计、民生环境和文化消费满意度均低于中值水平
1季度四川民生满意度总指数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中,居民生计满意度指数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数环比下降1.7个百分点,民生环境满意度指数环比下降2.1个百分点,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数环比下降3.0个百分点。
1季度四川民生满意度总指数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其中,”居民生计“ 满意度指数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民生环境满意度指数同比上升6.3个百分点,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数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数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分析一:
深化改革开局之年,直面民生问题四川需要“四力”
今年是四川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综合2014年1季度四川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民生满意度指数运行状况来看,尽管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但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民生满意度指数显示的情况并不乐观。
开年以来,与全国经济走势趋同,四川经济潜在增长率已所降低,投资和制造业增势减缓,民生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并未缓解,改革引发的阵痛将持续出现。
受此影响,四川要实现2014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不动摇; 继续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充分释放改革动力,挖掘经济增长潜力,保持转型发展定力,全面激发市场活力,直面和解决民生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分析二:
给百姓生产生活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大环境
政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总指数低于中值,民生满意度不容乐观,这说明四川居民的民生满意度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政府身上的担子很重,百姓的需求离得到较好的满足还有一定距离。
2、四大项目都在50分的中值左右徘徊,政府要想提高百姓的满意度 ,在就业、物价、治安环境、食品安全、社会保障、提供公共文化的产品和服务等方面,都要同时努力,都不可偏废。
3、四个一级指标中, 养老,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的得分最高;而民生环境得分最低,这说明,食品安全、治安、生态建设等问题和养老、医疗、教育、交通等同样属于公共问题的民生问题还有所不同,前者是和全社会所有阶层切身利益更刚性关联的普遍性需求。青年人不一定会关注养老问题,健康的人不一定会关心医疗服务,老年人不一定关心交通,但舌尖上的安全、心肺之患(大气污染的防治),出门是否安全(社会治安),这是不分男女老少、身份职业的所有社会成员都会关注的共同焦点。由于民生环境类问题的刚性关联性,所以,人们对政府在这个领域的举措,会更敏感,更挑剔,要求会更高。也许这也是这个项目的满意度总是处于垫底位置的社会心理原因。
民生环境居于民众满意度最低的位置,这说明政府要继续努力,打击违法犯罪,大力推进法治四川的进程;要通过严厉打击食品安全领域犯罪行为,来让人们吃得放心,安心;高度重视环境民生在当前社会舆论中的焦点地位,敏感属性,推动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在内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消除百姓对于污染的恐惧感 ,占据生态环境舆论引导的主动权,给百姓生产生活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大环境。
中心专家解答
食品安全
——哪些措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趋向好转的信心?
自今年一季度“四川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启动以来,全省各地食药监部门加大了食品市场巡查力度,重点对食品安全问题易发和高发的生产经营场所、生产经营条件、食品标签标识、企业主体责任等加强监管,及时处置了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同时通过新闻发布、网站公告等形式,向社会作出风险提示和预警,维护了消费者权益,增强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趋向好转的信心。
此外,今年5月1日将实施新的《四川省法律援助条例》,该条例把民生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和因使用伪劣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及其他伪劣产品导致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人员也纳入援助范围。由于四川食品消费安全形势稳定趋好,1季度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随之提高。
——目前我省食品安全形势目前如何?
1季度有43.3%调查户对食品安全不满意, 我省食品安全形势依旧严峻。例如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亟待提高,食品安全的动态监测体系尚未建成,消费者要求扭转食品领域严重的侵权行径,期盼舌尖安全的愿望依然强烈。
—— 提高民众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满意度,需哪些措施?
必须继续对涉及食品安全的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品种和重要节点进行专项治理,全面实施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完善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的惩处力度;强制推行在农、林、牧、副、渔及食品生产企业建立覆盖全过程的风险监测网点,建立起有效的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
——什么因素促使了人们对住房的满意度自去年2季度以来稳步提升?
尽管我省消费者的住房满意度指数值较低,但自去年2季度以来稳步提升。这跟以下措施的采取相关:继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棚户区改造的政策出台后,四川棚户区改造(即“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的配套政策有望在今年内推出;同时,《规范四川省房地产市场销售行为的工作方案》也将于近期出台。由于改善中低收入者居住条件和保障住房消费者权益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住房满意度指数有望继续保持提升态势。
需要注意的是住房满意度指数的提升幅度有限。1季度调查显示,对住房评价“不满意”的消费者为37.0%,评价“满意”的消费者占26.5%,这或许来源于当前银行信贷偏紧的情况下,首套房贷款利率上浮、放款周期延长等因素均削弱了刚性购房者的支付能力。
———仅有14.2%的调查户对四川表示满意,不满意者达53.3%,看来物价领域四川人民的意见不小啊!
近年来的指数调查显示,我省城乡居民确实对物价不断上涨,影响实际收入增加的意见很大。从整体上看,四川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全国来说是偏低的;这个因素再加上季节性和节日性因素叠加的影响,消费者物价满意度在历年1季度都会格外偏低,今年也不例外。指数值同比排名仍居所有分项指数值末位。仅有14.2%调查户表示满意,不满意者达53.3%。
不过,也要看到经济增速放缓后,通货膨胀的压力减小。 今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比去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物价上涨的高度和持续时间低于去年,所以消费者物价满意度指数同比、环比均在上升。
——1季度四川物价上涨的压力来自哪些方面?
今年物价上涨的翘尾因素有所增大, 生产成本上升最终会传导到物价上;需要注意的是 公共事业市场化改革可能导致水、电、煤、气等价格上调等,都会使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四川各市(州)民生满意度指数
地区民生满意度阿坝州、成都市等地靠前;
甘孜州、达州市、内江市垫底
2014年1季度全省市州民生满意度总指数全省平均水平为49.4。其中,1季度四川各地区民生满意度总指数排前3名的依次是:遂宁市、阿坝州、成都市;排后3名的依次是甘孜州、达州市、内江市。
——居民生计满意度:遂宁市、成都市、绵阳市排前3名;宜宾市、巴中市、甘孜州居后3名。
——公共服务满意度:攀枝花市、绵阳市、成都市排前3;达州市、内江市、甘孜州居后3名。
——民生环境满意度:雅安市、阿坝州、遂宁市排前3名;广安市、眉山市、内江市居后3名。
——文化消费满意度:遂宁市、眉山市、成都市排前3名;广安市、甘孜州、达州市居后3名。
2014年1季度各市(州)民生满意度总指数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
按各分类民生满意度指数对各市州进行的分类:
2014年1季度市(州)居民生计满意度指数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
2014年1季度市(州)公共服务和民生环境满意度指数与全省平均水平的比较
2014年1季度市(州)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数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
2014年1季度四川消费者信心指数暨四川民生满意度指数发布现场
延伸阅读:
关于西财民生满意度指数的产生方式、内容项目、统计目的等的说明
“西财消费者民生指数研发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四川省居民消费研究会、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联合组建,为帮助省、市党委和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了解民情民意,促进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心遵循国内外惯例,立足四川实际,逐季编制 “四川消费者信心指数(SCCI)”和“四川民生满意度指数”(PLSI)(以下简称双指数),并对社会公开发布。
“西财民生满意度指数 ” (PLSI,People's Livelihood Satisfaction Index) 致力于反映居民对于改善民生及提高消费生活质量满意度状况。为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四川居民对于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状况的评价以及期盼进一步改善的真切意愿,“四川民生满意度指数‘ 设定为 “居民生计”(收入、就业、物价、住房),“公共服务”(医疗、养老保障、教育、交通出行),“民生环境”(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生态环境),“文化消费”(文化娱乐、旅游消费和体育保健 );和4个一级指标14个项目(二级指标); 指数取值0—100之间,50为中值:0表示消费者很不满意, 50表示满意程度一般,100 表示很满意。
中心每季度在全省各地区安排抽样调查,回收问卷进行分析计算,分别统计、各自分析、相互映衬、彼此交融。确保抽样方式、调查方式、样本量及分布等方面的科学性, 最大限度保证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如何保证“双指数”调查的样本质量?
在抽样方式上,为保证样本质量和数据可比性,从2014年1季度开始,“双指数”采用了被访户部分固定,部分随机抽取的方式。1季度的抽样涵盖了四川人口分布特点,在地区、城乡、性别、收入、年龄、文化程度等6方面因素,对抽样制定了精确的配额;工作人员对回收后的样本,逐一进行复查,剔除了不合格的样本,保证了样本代表性。
如何提高调查方式科学性?
“双指数”调查对固定被访户采用了电话调查,对随机抽取的被访户采用了面访调查;对全省年龄在18岁—69岁间的常住居民(外籍人士除外)进行了抽样调查,派访员对常住居民的入户面访遍及全部21个市(州)。
如何控制调查质量?
指数研发中心实行了严格的调查质量控制,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在调查动员阶段,指数研发中心在全校范围内选拔调查访问员,剔除了责任心不强的访员,召开访员培训会,中心负责人对调查意义、访问要求及访问技巧等对访员进行细心指导;在调查实施阶段,落实各地区调查组长责任制及调查情况汇报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在调查问卷回收阶段,组织督导,对各地区访员问卷予以电话回访,剔除了不合格问卷72份。
通过以上质量控制,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原文链接:http://politics.scdaily.cn/szyw/content/2014-04/22/content_**.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