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四川大学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清远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9-05


王清远
高层次人才,教授/研究员
四川大学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基金获得者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新世纪百千****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

联系方式:
Email:wangqy@scu.edu.cn
个人简介
破坏力学与工程防灾减灾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能源工程安全与灾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基金获得者,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新世纪百千****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入选人,中科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财政部择优支持人选,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教育部****与创新团队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工程力学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大学“西南资源环境与灾害防治”国家“985”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学术带头人。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50余篇,被他人引用约2000余篇次,申请专利50余项。承担和完成重大科研仪器项目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创新团队及国际合作项目等10余项。指导博士后出站12名(外国人2名),博士生毕业16人,硕士生毕业38人。组织国内外学术会议十余次,VHCF6(2014)大会主席。出席国外国际会议并作报告30余篇次, 其中多次担任大会分会主席。1995-2005年曾先后在法国, 美国, 日本, 加拿大, 德国, 荷兰, 比利时, 西班牙, 意大利, 奥地利, 瑞典, 韩国, 印度尼西亚,希腊,英国等20多个国家进行研究学习与学术交流访问。
研究方向
1. 超长寿命疲劳与可靠性

2. 新型材料与结构力学问题
3. 实验力学

研究经历
2013年—至今,四川大学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兼职教授、博导

2012年—至今,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教授,博导,深地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2011年—至今,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教授,博导,破坏力学与工程防灾减灾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1年—2014年,四川大学人事处处长,教授,博导,工程力学所所长
2005年—2011年,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工程力学所所长
2003年—2005年,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导,材料与结构环境强度研究所所长
2001年—2003年,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
1999年—2001年,美国普度大学工学院NSF,NASA项目博士后研究员
1998年—1999年,法国巴黎国立工艺与理工学院,博士后
1992年—1995年,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工程力学系,讲师
代表性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复杂载荷-环境下超长寿命疲劳振动加速综合实验系统研制”(负责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3D显微CT图像相关技术等的骨疲劳损伤机理与寿命预测研究”(负责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温长寿命振动疲劳加速试验系统研制”(负责人)
4. 教育部****计划创新团队基金:“灾变动力学与工程防灾减灾”(负责人)
5.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航空航天用超高强钛合金及超长寿命疲劳行为合作研究”(负责人)
代表性荣誉和奖励
1. 2014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 2014年: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负责人)
3. 2011年:四川省教学名师
3. 2010年:国家****基金获得者

4. 2010年:“工程力学”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
5. 2010年:“工程力学”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负责人)
6. 2006年: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代表性论著(10篇)
[1] Chao He, Chongxiang Huang, Yongjie Liu, Jiukai Li, Qingyuan Wang*. Effects of mechanical heterogeneity on the tensile and fatigue behaviours in a laser-arc hybrid welded aluminium alloy joint. Materials & Design, 2015, 65: 289-296.
[2] Yu Chen, Zhihang Pen, Qingyuan Wang*, Jianguo Zhu. Crystalline structure,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and electrical con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Cr co-doped Bi4Ti3O12 ceramic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14,612(5): 120–125.
[3] Wang QY, Huang ZY. Super Long Life Fatigue. Encyclopedia of Tribology: 3387-3397, Springer 2013.
[4] M.K. Khan, Q.Y. Wang*. Investigation of 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behavior of AISI 310 stainless steel up to very high cycle fatigu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13,54:38-46.
[5] Wang QY. Special Subject on Very High Cycle Fatigue, 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Editorial, 2012,2(3):1-2.
[6] Wang QY, Li T, Zeng XG. Gigacycle Fatigue Behavior of High Strength AluminumAlloys., Procedia Engineering, 2 (1): 65-70, 2010.
[7] Wang QY, Sriraman, M.R.; Kawagoishi, N.; Chen, Q. Fatigue crack growth of bonded composite repairs in gigacycle regime, Inter J Fatigue, 28(10): 1197-1201, 2006.
[8] Wang QY, Kawagoishi N, Chen Q, Effect of pitting corrosion on the very high cycle life fatigue behavior, Scripta Materialia, 49(7), 711-716, 2003.
[9] Wang QY, Bathias C, Kawagoishi N et al., Effect of inclusion on subsurface crack initiation and gigacycle fatigue strength, Int. J. of Fatigue, 24(12), 1269-1274, 2002.
[10] Wang QY, Berard JY, Bathias C. High-cycle fatigue 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behavior of spring steel wires, Fatigue & Fract. Engng. Mat. & Struct.2(8), 673-677, 1999.
学术专著
[1] QY Wang(王清远) 主编, Advances in Very High Cycle Fatigue,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ISBN 978-3-03835-575-5, 2015
[2] 吴圣川, 李源, 王清远 译, 材料与结构疲劳, C Bathias and A Pineau 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18-10703-6, 2016
[3] 丁星, 王清远 主编, MATLAB杆系结构分析, 科学出版社, ISBN 49, 2008
[4] 王清远 主编, 材料力学实验, 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 92, 2007




相关话题/工程学院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