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唐加福
工作单位: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系统工程研究所
职务: 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所所长
职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学历: 工学博士
出生年月: 1965.03
电话: +86-
电子邮箱: jftang@mail.neu.edu.cn
唐加福,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第六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现任东北大学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自动化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物流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1998至2002年先后在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日本秋田县立大学、韩国蒲项工业大学进行学术合作研究和访问。2003年入选“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知识分子”、2002年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7年领导的研究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009年入选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多项,其中负责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后期绩效评估中评为“特优”和优秀,成果入选《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年度报告》中。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篇,译著与编著2部;其中,在国际重要期刊IEEE SMC、Transportation Science、IJPR、EJOR、FSS等发表学术论文共50篇,已被SCI收录45篇、EI收录100篇。发表的SCI论文中300人次被国外学者(SCI他人)引用和评价。
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肯定,曾多次应邀在香港城市大学、理工大学和日本大学等开展合作研究、应邀在国内多所高校和学术会议上作专题演讲或在国际会议中担任分组主席,被EJOR、FSS、IEEE SMC、IJPR、IEEE FS、AOR等杂志主编邀请为审稿人。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排名第二)、辽宁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2005年、排名第一)。
1985-1989 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9-1992 东北工学院 自动控制系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6-1999 东北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2.7-1996.3在东北大学研究生院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1992.11-1992.12参加了国务院学位办在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首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研修班’学习
工作经历
1996.3-至今在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系统工程研究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访问经历
1998.01-1999.01年在香港城市大学制造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 访问学者
1999.12-2000.12 在香港城市大学制造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 高级副研究员
2002.01-2002.10 在香港理工大学系统与工业工程系 任客座研究员 (Research Fellow)
2003.11-2004.1 在Akita Prefectural University 任访问教授
2004.02-2004.10在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系 任客座研究员 (Research Fellow)
1、制造系统生产运作与物流管理(Production Operations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Manufacturing systems)
2、商业与服务系统运作优化与决策(Operation Optimization and Decisions in Commercial and Service systems)
3、质量系统工程(Quality Systems Engineering)
4、企业信息化管理与集成方法(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1] 2011-2013,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第二期,延续资助项目,**),“先进运作管理中的建模、优化与决策分析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负责人
[2] 2008-2010,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先进运作管理中的建模、优化与决策分析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负责人
[3] 2007-2010,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化理论与技术”,负责人
[4] 2011-2012,企业横向项目,“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公交网络规划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项目编号:2011-0-1-04124), 负责人
[5] 2010-2012,中央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N) :“面向城市接送机场服务中的车次分配与调度系统的基础理论”,负责人
[6] 2009-2012,国家973计划子项目(2009CB320601):“考虑能源和资源重用的轧辊生产中的热处理计划与调度方法研究”,负责人
[7] 2010-2011,973预研合作项目“柔性制造系统调度技术的开发与实现”,负责人;编号2009-0-1-157
[8] 2011-2012,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计划项目“矿热炉调度与监控技术及系统”(LT**),负责人
[9] 2010-2011,国际合作研究项目,IBM-大学合作研究计划Multi-mode network optimization for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JSA **-1)编号2010-0-1-04094负责人
[10] 2010-2011,企业横向项目“卷烟设计系统优化的前期基础研究与技术培训”,负责人,编号2010-0-1-521
[11] 2009-2010,企业横向项目“山西百一公司冷轧辊质量统计与分析系统”编号:2009-0-1-102;负责人
[12] 2008-2009,企业横向项目“浙江达峰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质量管理与改善顾问服务”负责人,编号:2008-0-1-132
[13] 2007-2009,辽宁省科技厅计划科学研究项目:“面向钢铁生产流程的资源重用策略及优化关键技术”,负责人
[14] 2007-2009,国家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分布式制造环境下集成生产分销计划的模糊建模与软计算方法”,负责人
[15] 2006-2007,企业横向项目“太钢机修公司冷轧辊生产过程数据管理系统”负责人,2006-0-1-121
[16] 2005-2007,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80)‘网络化分布式制造企业的集成供应链计划系统的建模与优化方法研究”’,负责人
[17] 2005-2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供应商参与下基于QFD的新产品开发过程规划的优化理论与方法”, 负责人,**
[18] 2004-2006,教育部科技研究重点项目,“ 生产-分销型企业集成供应链计划的模糊建模与软计算”, 负责人.批准号:104064
[19] 2001-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非确定性环境下层次型生产计划系统”,负责人.批准号:**
[20] 2003-2005,国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供应商和客户参与的新产品质量优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教人司[2002]350号),负责人
[1] Jiafu TANG, Lifeng, MU, C K Kwong, and Xinggang LUO, An optimization model for software component selection under multiple applications develop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011( 212), pp. 301-311
[2]Dong G, Tang JF and KK Lai, An Exact Algorithm for Vehicle Routing and Scheduling Problem of Free Pickup and Delivery Service in Flight Ticket Sales Companies Based on Set-partitioning Mode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2011,22(5): 789-799
[3] X. G. Luo; C. K. Kwong; J. F. Tang; S. F. Deng; J. Gong Integrating supplier selection in optimal product family desig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v49 n14, pp4195 – 4222.
[4] Wu Zhiqiao, Tang Jiafu. An optimization model for reuse scenario selection considering reliability and cost in software product lin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Decision Making, 2011, (Accepted)
[5] C.K. Kwong, X.G. Luo and J.F. Tang, A methodology for optimal product positioning with engineering constraints consider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V132, n1, 2011, pp 93-100.
[6] Wu Zhiqiao, Tang Jiafu, C.K. Kwong, and C.Y. Chan. A model and its algorithm for software reuse optimization problem with simultaneous reliability and cost consider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2011. (Indexed by SCI) (Forthcoming)
[7] Jiafu Tang, Yuan Kong, Henry LAU and Andrew Ip, A note on "Efficient feasibility testing for dial-a-ride problems, 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 38(5),2010, 405-407. SCI: WOS:015
[8] Jiafu Tang and Jiwei SONG, Discre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Combined with No-wait Algorithm in Stages for Scheduling Mill Roller Annealing Proc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2010, 23(11), 979-991, SCI: WOS:003.
[9] Jiafu Tang, Jun ZHANG and Zhendong PAN, A Scatter Search Algorithm for Solving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Loading Cost,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0, 37(6), 4073-4083, WOS:007
[10] Jun ZHANG, Jiafu Tang and Richard Y K Fung, A Scatter search for multi-depot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weight-related cost, Asia-Pacific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Accepted), 2010.
[11] Li, YL, Tang, JF, Luo, XG, An ECI-based methodology for determining the final importance ratings of customer requirements in MP product improvement,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0,37(9): 6240-6250,SCI; WOS:014
[12] Xinggang Luo, Tang JF,KC Kwong (2010), A QFD-based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a scalable product platform,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2010,42(2),141-156,SCI: WOS:003
[13] Jiafu Tang, Xiaoqing Wang, Iko Kaku and Yung KL(2010), Optimization of parts scheduling in multiple cells considering intercell move using a scatter search approach,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2010,21(4),525-537.SCI: WOS:015
[14] Xiaoqing Wang, Jiafu Tang (corresponding author), KL Yung (2010), A Scatter Search Approach with Dispatching Rules for a Joint Decision of Cell Formation and Parts Scheduling in Batch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48(12),pp3513-3534, 2010.WOS:008
[15] Xiaoqing Wang, Jiafu Tang(corresponding author), Kai-leung Yung (2009), Optimization of the multi-objective dynamic cell formation problem using a scatter search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9, 44(3-4), 318-329.SCI: WOS:011
[16] PAN ZD, TANG JF, and LIU O (2009), Capacitated Dynamic
[17] TANG JF, Pan ZD, Fung RYK and Lau Henry (2009),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Fuzzy Time Windows,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60(5): 683-695. SCI WOS:009.
[18] Jiafu Tang, Xiaoqing Wang, Iko Kaku and Yung KL(2008), Optimization of parts scheduling in multiple cells considering intercell move using a scatter search approach,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ccepted
[19] TANG JF , Kai-Leung YUNG, Iko KAKU, Jianbo YANG(2008), The Scheduling of Deliveries in a Production-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Buyer,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161,5-23。SCI ISI:002
[20] TANG JF, Yung KL, AWH IP (2007), Synchronized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using Subcontracted Vehicles in a Production-Distribution Network,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Technology,30(2): 113-146,SCI:ISI:001
[21] Zhendong Pan, Tang JF(corresponding author), Richard Y K Fung (2009), Synchronization of Inventory and Transportation of Flexible Vehicles Constraint Based o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Mining,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 192 (3), pp. 824-836
[22] Yung KL, Tang JF, IP, AWH and Wang DW (2006), Heuristics for Joint decisions in Production, Transportation and Order Quantity, Transportation Science,40(1):99-116. SCI ISI:009
[23] Xiaoqing Wang, Jiafu Tang(corresponding author), Kai-leung Yung (2008), Optimization of the multi-objective dynamic cell formation problem using a scatter search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ccepted).
[24] MU LF, TANG JF, CHEN YZ and Luo XG (2008), A fuzzy multi-objective model of QFD product planning integrating Kano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ncertainty, Fuzziness and Knowledge-based Systems, Accepted, July 2008.
[25] Yi HAN, TANG JF(corresponding author), Kaku Iko (2008), Solving Uncapacitated Multilevel Lot-Sizing Problem using a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with Flexible Inertial Weight, 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ticle in press),available on line DOI: 10.1016/j.camwa.2008.10.024
[26] Yanlai LI, TANG JF(通讯作者), Xinggang LUO, Jie XU (2009), An Integrated Method of Rough Set, Kano's Model and AHP for Rating Customer Requirements' Final Importance,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36(3) , 7045-7053
[27] Tang JF, Yang LIU Richard Fung and Xinggang LUO (2008),Industrial Waste Recycling Strategies Optimization Problem: Mixed Integer programming Model and Heuristics,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 available on line DOI information: DOI: 10.1080/03052**3.
[28] Xinggang Luo, Y L TU, Tang JF(2008), Optimizing customer's selection for configurable product in B
[29] Kaku, Ikou; Gong, Jun; Tang JF; Yin, Yong, Modeling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Line-cell Conversion Probl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article in press), 2009, 47(8): 2055-2078
[30] Xinggang Luo, Tang JF and Dingwei WANG (2008), An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components selection using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39(1):158-167.
1
■ 硕士招生专业:系统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 博士招生专业: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招生要求:欢迎来自计算机、软件工程、数学、机械工程、自动化、管理、交通运输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报考。要求有较好的运筹学和概率统计等数学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高级语言编程能力(如C++、C#、JAVA)、英语过六级;
1999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二等奖 1项,获奖人: 汪定伟 唐加福 黄 敏 等6人; 获奖项目名称:MRP-II 与JIT结合的生产计划、调度与存储控制方法的研究。证书编号:98-180
2000年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题目: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辽宁省政府。
2005 辽宁省自然科学成果三等奖,获奖人: 唐加福 汪定伟 刘士新 董颖 陈以曾; 获奖项目名称:生产计划、调度与新产品开发过程规划的模糊建模与软计算
软件版权:唐加福,杨旭东,高彬等,《冷轧辊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系统》,2010,2010SR043544
个人荣誉
1992年辽宁省社教工作队优秀队员
1998年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甲类)二等奖 (第二获奖人)
2000年东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0年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1年 东北大学(优秀教师)江河奖教金
2001年 东北大学2001年度重点学科评审中突出贡献奖
2002年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
2003年 沈阳市五四奖章获得者
2003年 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知识分子
2003年 中国运筹学会‘运筹新人奖’获得者
2004年 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千人层次
2004年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
2005年 辽宁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第一获奖人)
2006年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07年 济南大学兼职教授
2007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负责人
2007年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百人层次
2008年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8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学部自动化学科评审专家组成员
2008年 建龙钢铁特聘教授
2008年 中南大学兼职教授
2008年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创新团队
2008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2009年 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湖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2009 年 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9年 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0年 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2010年 沈阳大学兼职教授
2010年 东北大学三育人工作先进个人
姓名: 唐加福
工作单位: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系统工程研究所
职务: 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所所长
职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学历: 工学博士
出生年月: 1965.03
电话: +86-
电子邮箱: jftang@mail.neu.edu.cn
唐加福,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第六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现任东北大学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自动化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物流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1998至2002年先后在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日本秋田县立大学、韩国蒲项工业大学进行学术合作研究和访问。2003年入选“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知识分子”、2002年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7年领导的研究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009年入选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多项,其中负责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后期绩效评估中评为“特优”和优秀,成果入选《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年度报告》中。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篇,译著与编著2部;其中,在国际重要期刊IEEE SMC、Transportation Science、IJPR、EJOR、FSS等发表学术论文共50篇,已被SCI收录45篇、EI收录100篇。发表的SCI论文中300人次被国外学者(SCI他人)引用和评价。
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肯定,曾多次应邀在香港城市大学、理工大学和日本大学等开展合作研究、应邀在国内多所高校和学术会议上作专题演讲或在国际会议中担任分组主席,被EJOR、FSS、IEEE SMC、IJPR、IEEE FS、AOR等杂志主编邀请为审稿人。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排名第二)、辽宁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2005年、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