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东北大学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琦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2020-03-22
姓名: 王琦
工作单位: 东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智能感知与光电检测技术研究所
职称: 教授,副所长
学历: 博士
出生年月: 1982.01
电子邮箱: wangqi@ise.neu.edu.cn
手机/微信: **
QQ/微信: **
王琦,男,1982年1月生,辽宁北票人。
2016年1月 - 至今: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年10月 - 至今:辽宁省光电测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6年4月 - 2017年4月:美国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Electrical & Computer Engineering Department,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
2013年1月 - 2015年12月: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副导师;
2010年1月 - 2012年12月: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副导师;
2011年3月 - 2014年10月:东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04年9月 - 2009年12月: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光学工程,博士;
2000年9月 - 2004年7月: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应用物理学,学士;
2012年12月:荣获 东北大学“优秀博士后”;
2013年6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2013年度 优秀共产党员;
2013年9月:入选辽宁省第七批“百千万人才工程”;
2015年6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3-2015年度 优秀共产党员;
2015年5月:东北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一等奖;
2015年5月:沈阳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二等奖;
2015年12月:沈阳市技术标兵;
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纤传感与智能光电测量仪器,迄今已在本领域国际学术期刊或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 120 余篇。其中,SCI检索 100 余篇,EI检索 80 余篇;。
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 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1 项;主编出版专著和教材 2 部;
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9 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 1 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培育项目 1 项、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新世纪人才培育项目 1 项、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国家基金培育项目 3 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 1 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
主要参加的科研项目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 20 余项。
教育经历:
2004年9月——2009年12月,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光学工程专业(光纤传感技术方向)(硕博连读),工学博士。
2000年9月——2004年7月,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方向),理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6年1月——至今,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2016年4月——2017年4月,美国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Electrical & Computer Engineering Department,访问学者(Research Associate)。
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1年3月——2014年10月,东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教学工作:
2011年 — 至今,负责承担东北大学本科生《传感器敏感材料及器件》课程。
2011年 — 2017,负责承担东北大学本科生《现代传感技术》课程。
2011年 — 2019,负责承担东北大学研究生《光纤传感器技术》课程。
2013年 — 2015,负责承担东北大学本科生《光电检测技术》课程。
出版专著与教材:
2012年7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编著《传感器敏感材料及器件》。
2014年6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编著《光电检测技术》。
教学获奖:
2015年,沈阳市技术标兵。
2015年,沈阳市 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2015年,东北大学 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2013年,东北大学 2013-2014学年度 优秀网络课程课件大赛,优秀网络课程,三等奖。
2013年,东北大学 2012-2013学年度 优秀网络课程课件大赛,优秀课件,三等奖。
2012年,东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2010年,东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2018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学生:王波涛,井建迎),(导师)。
2018年,东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学生:郭梦娟),(导师)。
2017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学生:王波涛),(导师)。
2016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学生:郭梦娟),(导师)。
2015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学生:刘旭),(副导师,与赵勇教授合作指导)。
2015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学生:王鹏),(副导师,与赵勇教授合作指导)。
2013年,东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学生:韩博),(副导师,与赵勇教授合作指导)。
2012年,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学生:张亚男),(副导师,与赵勇教授合作指导)。
2012年,东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学生:张亚男),(副导师,与赵勇教授合作指导)。
2012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学生:白璐),(副导师,与赵勇教授合作指导)。
2011年,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学生:黄鹤),(副导师,与赵勇教授合作指导)。
2011年,东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学生:黄鹤),(副导师,与赵勇教授合作指导)。
2015年,东北大学 信息学院优秀本科毕业设计 指导教师(学生:张永伟)。
2017年,东北大学 信息学院优秀本科毕业设计 指导教师(学生:蔡文琦)。
2016年,东北大学 优秀本科毕业设计 指导教师(学生:赵万明)。
2015年,东北大学 信息学院优秀本科毕业设计 指导教师(学生:张永伟,管宇鹏)。
2014年,东北大学 信息学院优秀本科毕业设计 指导教师(学生:王鹏,冯昕)。
2014年 - 2015年,第十一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学生:赵万明,胡晓峰,王超),(指导老师)。
2014年 - 2016年,第十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学生:闫东超,崔彬彬,郭子瑄),(指导老师)。
2014年 - 2015年,第九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学生:赵万明,胡晓峰,王超),(指导老师)。
2014年 - 2015年,第九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学生:李春月,赵成武,李维政),(指导老师)。
2013年 - 2014年,第八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学生:李雪,赵徐行,赵成武),(指导老师)。
2012年 - 2013年,第七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学生:夏霁,刘旭,桑春恒),(指导老师)。
2011年 - 2012年,东北大学 第二批“学生自主科研项目”,结题被评为 优秀(学生:夏霁,刘旭),(指导老师)。
本课题组立足工业应用实际、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学术前沿,针对工业自动化、生物制药、健康医疗、农业与食品、
生态环境、石油化工、能源与资源、国防军事、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海洋探测等行业的测量与检测需求,在智能测量仪器与先进
检测技术领域,尤其在基于光学、光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的传感测量领域,在如下几个方向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工作:
1. 智能测量仪器与系统(Intelligent Measurement Instruments and System)
概述:智能测量仪器与系统结合了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的功能,将计算机技术与测量控制技术结合在一起,兼有信息检测与信息处理的系统。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发展尤为迅速,出现了多种多样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并向着体积小、功能齐全的智能仪器方向发展,它不但具有传统仪器的功能,而且能在自动化技术、航天、军事、生物技术、医疗领域起到独特的作用。
具体研究方向:(1)智能仪器仪表;(2)智能检测与智能分析技术;(3)用于智能机器人的传感器;(4)可穿戴智能传感器。
2. 光电测量仪器与检测技术(Photoelectric Measurement Instruments and Detection Technologies)
概述:光电检测技术是光电信息技术的主要技术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以及自动控制系统信息处理技术的提高,它以测量精度高,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迅速发展,并推动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光电检测技术具有数字化、智能化的特点,是一种非接触式快速,高精度检测技术,可用于遥感遥测。
具体研究方向:(1)局部放电检测与定位技术;(2)光纤电流传感器;(3)光纤电压传感器;(4)基于光电检测技术的蛋白质检测传感器。
3. 光纤传感器(Optical Fiber Sensor)
概述:光纤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感测量技术,以其重量轻、体积小、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易于复用形成分布式测量等优点,成为传感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利用传感元件内光与外场的相互作用规律,待测参数与进入调制区的光相互作用后,导致光的波长、强度等发生变化,经解调获得被测参数。
具体研究方向:(1)电磁谐振型光纤传感器;(2)干涉型光纤传感器;(3)光纤光栅传感器;(4)特种光纤传感器; (5)光纤矢量弯曲传感器。
4. 纳米光子学及传感器(Nanophotonics and Sensors)
概述:纳米光子学是一门结合纳米科学与光子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纳米尺度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以及光子学在纳米技术和纳米生物技术中应用的科学和技术。在当今世界上飞速发展的纳米制造技术和纳米材料技术的基础上,纳米光子学及传感器技术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具体研究方向:(1)微纳光纤传感器;(2)聚合物纳米波导传感器;(3)光纤荧光传感器。
5. 生物光子学及传感器(Biophotonics and Sensors)
概述:生物光子学是通过光学技术研究生物分子、细胞和组织的一门学科,是光子学领域的分支之一。生物光子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为生物医学的应用发展及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目前,生物光子学在生物成像、生物传感、光动力学治疗等方面都已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结合多个学科,探索光子学技术在生物研究及医学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已成为国际上迅速发展的领域。
具体研究方向:(1)基于光栅的SPR的生物传感器;(2)基于光纤SPR的人IgG检测;(3)基于荧光猝灭的光纤溶解氧传感研究;(4)微纳光纤生物传感器。
6. 纳米功能材料及其传感技术(Functional Nanomaterials and Sensing Technology)
概述:纳米功能材料是一种单元结构尺寸介于1-100nm间的纳米级结构材料,具备优异的物理、化学、电催化等性能,加之其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可将传感器的性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本方向主要研究各种具有优异敏感特性的纳米材料,并将其与光纤传感器结合,利用材料自身的吸附性以及对被测物质的敏感性等,达到改善和提高光纤传感器某方面性能的目的。
具体研究方向:(1)基于新型二维材料(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等)的光纤传感器;(2)基于纳米复合材料的光纤传感器;(3)基于超材料的光纤传感器;(4)基于纳米金属膜的光纤传感器。
代表性论著:
19. Chao Du, Qi Wang*, Xu Liu, Yong Zhao, Xiao Deng, Liqin Cui.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Ice Thickness and Snow Depth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DOI: 10.1109/TIM.2016.**.
18. Chao Du, Qi Wang*, Jin Li, Yong Zhao. Highly Sensitive Temperature Sensor Based on an Isopropanol-Filled Photonic Crystal Fiber Long Period Grating.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 DOI: 10.1016/j.yofte.2016.11.013.
17. Chao Du, Qi Wang*, Haifeng Hu, Yong Zhao. Highly Sensitive Refractive Index Sensor Based on Four-Hole Grapefruit Microstructured Fiber with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PLASMONICS, DOI: 10.1007/s11468-016-0468-y.
16. Qi Wang*, Mengjuan Guo, Yong Zhao. A Sensitivity Enhanced Micro-Displacement Sensing Method Improved by Using Slow Light in Fiber Bragg Grat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DOI: 10.1109/TIM.2016.**.
15. Qi Wang*, Chao Du, Lingxin Kong, Haifeng Hu. High Sensitivity Fibr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ensor Based on Silver Mirror Reaction.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DOI: 10.1177/0**0357.
14. Qi Wang*, Peng Wang, Chao Du, Yong Zhao, Riqing Lv, Haifeng Hu, Jin Li.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Fiber Grating Based Slow Light. Optics Communications, DOI: 10.1016/j.optcom.2016.01.088.
13. Qi Wang*, Chunyue Li, Chengwu Zhao, Weizheng Li. Guided-Mode-Leaky-Mode-Guided-Mode Fiber Interferometer and Its High Sensitivity Refractive Index Sensing Technology. Sensors-BASEL, 2016, 16(6), 801.
12. Qi Wang*, Chao Du, Riqing Lv, Yong Zhao. Sensitivity-Enhanced Temperature Sensor Based on PDMS-Coated Long Period Fiber Grating. Optics Communications, 2016, 377: 89–93.
11. Qi Wang*, Lingxin Kong, Yunli Dang, Feng Xia, Yongwei Zhang, Yong Zhao, Haifeng Hu, Jin Li. High Sensitivity Refractive Index Sensor Based on Splicing Points Tapered SMF-PCF-SMF Structure Mach-Zehnder Mode Interferometer.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6, 225: 213-220.
10. Qi Wang*, Wenqing Wei, Mengjuan Guo, Yong Zhao. Optimization of Cascaded Fiber Tapered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 and Refractive Index Sensing Technology.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6, 222:159-165.
9. Qi Wang*, Xu Liu, Yong Zhao, Riqing Lv, Haifeng Hu, Jin Li. Magnetic Field Sensing Based on Fiber Loop Ring-Down Spectroscopy and Etched Fiber Interacting with Magnetic Fluid. Optics Communications, 2015, 356: 628-633.
8. Ji Xia, Qi Wang*, Xu Liu, Hong Luo. Fiber Optic Fabry-Perot Current Sensor Integrated with Magnetic Fluid Using a Fiber Bragg Grating Demodulation. Sensors-BASEL, 2015, 15(7): 16632-16641.
7. Qi Wang*, Xin Feng, Yong Zhao, Jin Li, Haifeng Hu. Research on Optical Fiber Double Loop Coupling Resonance Slow Light and Displacement Sensing Technology.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 2015, 233: 472-479.
6. Qi Wang*, Ji Xia, Xu Liu, Yong Zhao, Jin Li. A Novel Current Sensor Based on Magnetic Fluid and Fiber Loop Cavity Ring-down Spectroscopy. IEEE Sensors Journal, 2015, 15(11): 6192-6198.
5. Qi Wang*, Ji Xia, Xu Liu, Yong Zhao. Novel Method of Detecting Movement of the Interference Fringes Using One-dimensional PSD. Sensors-BASEL, 2015, 15(6): 12857-12871.
4. Qi Wang*, Xu Liu, Ji Xia, Yong Zhao. Fiber Ring Resonator Based Slow Light and High Sensitivity Gas Sensing Technology.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15, 7(64): 2005-2011.
3. Qi Wang*, Xin Feng, Yong Zhao, Haifeng Hu, Jin Li. Fiber Ring Resonator Based Slow Light and High Sensitivity Gas Sensing Technology.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5, 214: 197-203.
2. Qi Wang*, Qingxu Yu. Continuously Tunable S and C+L Bands Ultra Wideband Silica-based Erbium-Doped Fiber Ring Laser. Laser Physics Letters, 2009, 6(8):607–610.
1. Qi Wang*, Lei Zhang, Qingxu Yu. Multiplexed Fiber-Optic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Sensor System for Down-Hole Measurement. IEEE Sensors Journal, 2008, 8(11):1879-1883.
招生信息:
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 3 名,硕士研究生 7 名。
博士招生专业:
(1) 控制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博士招生对象:
(1)控制科学与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仪器科学与技术(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3)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4)光学工程;(5)控制工程;(6)电气工程;(7)仪器仪表工程;(8)物理学(光学)等相关专业。
硕士招生专业:
(1)控制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2)控制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3)电子科学与技术;
硕士招生对象:
(1)仪器类(测控技术与仪器);(2)自动化类;(3)电子信息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4)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机械类(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6)物理类(应用物理学、物理学)以及相关专业。
在读学生:
博士生:
杜超(2015级,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赵万明(2017级,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硕士生:
井建迎(2017级,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校长奖学金获得者);范晓晨(2017级,控制工程);江鑫(2017级,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校长奖学金获得者);李想(2017级,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赵鑫武(2017级,控制工程)。
王磊(2018级,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校长奖学金获得者);金学鹏(2018级,控制工程);牛立业(2018级,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王世超(2018级,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段佳星(2018级,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李津毅(2018级,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张璐(2016级,控制工程,工程硕士);孙守杰(2016级,控制工程,工程硕士)
已毕业学生:
王波涛(2018届,控制工程,2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辽宁省优秀毕业生):目前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
刘玉(2018届,控制工程,命名奖学金获得者,辽宁省优秀毕业生):目前就职于海信集团。
郑志超(2018届,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目前就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
张佳明(2018届,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目前就职于荣信汇科电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郭梦娟(2017届,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2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辽宁省优秀毕业生):目前就职于北京中冶集团。
吴龙灿(2017届,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目前在东北大学攻读博士。
刘先忠(2017届,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强军计划):已回原单位继续工作。
孔令鑫(2016届,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目前在南开大学攻读博士。
王鹏(2016届,控制工程):目前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主持的科研项目:
2015/01--2015/12: 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培育项目:“微纳光纤传感技术”(N)
2017/01--2018/12: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微纳熔锥微结构光纤光栅慢光及其高灵敏度传感技术研究”()
2015/01--2015/12: 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用于电流电压检测的新型光纤传感器技术研究”(L**)
2013/01--2014/12: 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新世纪人才培育项目:“微结构和微纳光纤光栅慢光传感技术基础研究”(N)
2013/01--2015/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慢光的新型高灵敏度光学气体传感技术基础研究”(**)
2013/01--2015/12: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基于光子晶体波导慢光的新型光学气体传感技术基础研究”(038)
2013/01--2014/12: 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国家基金培育项目:“光纤光栅慢光干涉仪及其在长距离分布式传感中的应用基础研究”(N)
2013/05--2014/0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基于新型光子晶体槽波导慢光的气体检测技术基础研究”(2013T06293)
2011/01--2012/12: 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国家基金培育项目:“光纤中宽带慢光产生方法及其传感技术理论研究”(N)
2011/06--2013/0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光子晶体慢光波导的新型光纤气体传感技术基础研究”()
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
2017/01--2019/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特高压环境下高灵敏度分布式光纤电流传感技术研究”(**)
2016/01--2018/12: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教育公平视角下的中美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考评机制的比较研究”(EDA150351)
2016/01--2018/12: 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培育项目:“高性能光纤传感器理论与关键问题研究”(N)
2015/01--2019/12: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光电测量与传感器技术”(**)
2015/01--2015/08: 企业委托研发项目:“电力系统开关柜触点温度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与开发”
2014/01--2016/12: 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学术创新团队项目:“新型光纤传感器理论与关键技术”(N)
2014/01--2016/12: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空间偏移拉曼光谱无损检测技术理论研究及应用”(F)
2013/01--2015/12: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新型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及其实用化关键技术研究”()
2013/01--2016/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型磁调谐光子晶体光纤光栅功能器件及传感技术研究”(**)
2012/01--2014/12: 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基于慢光的新型高灵敏度光学气体传感技术基础研究”(N)
2012/01--2014/12: 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项目:“面向采掘业和巷道施工安全作业的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N)
2011/01--201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慢光光纤干涉的新型波长检测技术研究”(**)
2011/01--2013/12: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基于磁流体纳米功能材料的新型磁光器件及传感技术基础研究”(029)
2010/01--2012/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全光纤外差干涉型SPR传感器技术”(**)
2008/01--2010/12: 国家863计划项目:“高精度自容式光纤温盐深检测系统”(2007AA09Z102A)
2008/01--2009/12: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委托研发项目:“高温海洋石油井下永久式光纤压力-温度监测系统研制”
2007/01--2009/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光纤声波传感的光声微量气体检测技术”(**)
2006/01--200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热稳定性聚合物光波导微环谐振器及应用基础问题研究”(**)
2006/01--2007/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委托研发项目:“高温稠油下永久式光纤压力监测系统研制”
所获奖励及荣誉:
2015年,沈阳市技术标兵;
2015年,获 辽宁省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2015年,获 沈阳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二等奖;
2015年,获 东北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一等奖;
2015年,获“2013-2015年度 东北大学信息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2013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2013年,获“2011-2013年度 东北大学信息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2012年,获 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 一等奖;
2012年,获 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 二等奖;
2012年,获“东北大学 优秀博士后”;
2011年,获 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 特等奖;
学术兼职:
辽宁光电测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 会员(IEEE Member);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会员;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分会 理事;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 委员;
中国光学学会 会员;
中国光学学会光电专委会 委员;
国际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审稿人;
国际学术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审稿人;
国际学术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审稿人;
国际学术期刊《IEEE Sensors Journal》审稿人;
国内著名期刊《自动化学报》审稿人;
国际学术期刊《Optical Engineering》审稿人;
国际学术期刊《Instrument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审稿人;
国内著名期刊《仪器仪表学报》审稿人;
Qi Wang (Ph.D. Full Professor) was born in 1982 at Liaoning. He received his Bachelor and Ph.D. degrees, respectively, in Applied Physics (Opt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Optical Engineering (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ology) from th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in 2004 and 2009. In January 2010, he joined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works as a Lecturer. He was doing his postdoctoral research work as a postdoctoral in the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ostdoctoral Station)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from 2011 to 2014. During the postdoctoral research work, he obtained a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funded project and a Special funded project, and in December 2012, he was named "Outstanding Postdoctor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 In January 2013, he was promoted to Associate Professor at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and In June 2013, he was awarded as the “Liaoning Bai-Qian-Wan Talents” by Liaoning Province. In January 2016, he was promoted to Full Professor at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His 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s are novel fiber optic sens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novel photoelectric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devices , photonic crystal fibers ( photonic crystal ) sens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slow light and sens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and other related areas of research work.He has authored and co-authored more than 120 scientific papers and conference presentations, 2 books. He is also an IEEE Member. Email: wangqi@ise.neu.edu.cn, Tel/WeChat: +86-**, QQ/WeChat: **, personal home page : http://faculty.neu.edu.cn/ise/wangqi/
王琦,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光电测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1982年1月生,辽宁北票人,2004年大连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导师:孙长森 教授),2009年大连理工大学光学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导师:于清旭 教授)。2010年1月开始在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13年入选辽宁省第七批“百千万人才工程”。2011年-2014年于东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合作导师:赵勇 教授 **** 国家杰青),2012年被评为“东北大学优秀博士后”。2016年4月-2017年4月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公派全额资助赴美国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 Computer Engineering 进行访问研究(Prof. Ming Han)。目前担任辽宁省光电测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分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会员,中国光学学会光电专委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会员,IEEE Members,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s and Measurements,IEEE Sensors Journal,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Sensors and Actuators A-Physical,自动化学报,仪器仪表学报审稿专家。主要从事光学测量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与装置,微纳传感器,纳米光子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9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1 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4 项(新世纪优秀人才培育基金 1 项,国家项目培育基金 3 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 1 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主要参加的科研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项,国家863计划项目 1 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2 项,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4 项(重大、重点、国家创新团队培育、学术创新团队),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1 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1 项,中石油委托技术研发项目 1 项,中海油委托技术研发项目 1 项。主要参加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1 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 1 项。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 1 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s and Measurements,IEEE Sensors Journal,IEEE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IEEE Photonic Technology Letters,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Sensors and Actuators A-Physical等国际权威期刊和重要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120 篇,其中,SCI检索 100 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6 项,授权 1 项。出版专著和教材 2 部。Email: wangqi@ise.neu.edu.cn,电话/微信: **,微信/QQ:**,详细信息见个人主页:http://faculty.neu.edu.cn/ise/wangqi//
姓名: 王琦
工作单位: 东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智能感知与光电检测技术研究所
职称: 教授,副所长
学历: 博士
出生年月: 1982.01
电子邮箱: wangqi@ise.neu.edu.cn
手机/微信: **
QQ/微信: **
王琦,男,1982年1月生,辽宁北票人。
2016年1月 - 至今: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年10月 - 至今:辽宁省光电测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6年4月 - 2017年4月:美国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Electrical & Computer Engineering Department,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
2013年1月 - 2015年12月: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副导师;
2010年1月 - 2012年12月: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副导师;
2011年3月 - 2014年10月:东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04年9月 - 2009年12月: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光学工程,博士;
2000年9月 - 2004年7月: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应用物理学,学士;
2012年12月:荣获 东北大学“优秀博士后”;
2013年6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2013年度 优秀共产党员;
2013年9月:入选辽宁省第七批“百千万人才工程”;
2015年6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3-2015年度 优秀共产党员;
2015年5月:东北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一等奖;
2015年5月:沈阳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二等奖;
2015年12月:沈阳市技术标兵;
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纤传感与智能光电测量仪器,迄今已在本领域国际学术期刊或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 120 余篇。其中,SCI检索 100 余篇,EI检索 80 余篇;。
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 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1 项;主编出版专著和教材 2 部;
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9 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 1 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培育项目 1 项、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新世纪人才培育项目 1 项、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国家基金培育项目 3 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 1 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
主要参加的科研项目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 20 余项。
相关话题/东北大学 师资
东北大学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爽
姓名: 王爽 工作单位: 软件学院 职称: 副教授 学历: 工学博士 ...东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2东北大学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永富
姓名: 王永富 工作单位: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职称: 教授 学历: 博士/博士后 ...东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2东北大学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迎春
姓名: 王迎春 工作单位: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电气自动化研究所 职称: 副教授 学历: ...东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2东北大学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占山
姓名: 王占山 工作单位: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职称: 教授 学历: 工学博士 ...东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2东北大学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宇
姓名: 王宇 工作单位: 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安全办公室 职称: 工程师 学历: 工学硕士 ...东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2东北大学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振华
姓名: 王振华 工作单位: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职称: 讲师 学历: 工学博士 ...东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2东北大学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昭东
姓名: 王昭东 工作单位: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RAL) 职称: 教授(博导) 学历: ...东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2东北大学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信俊昌
姓名: 信俊昌 工作单位: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职称: 教授 博导 学历: 博士 ...东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2东北大学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谢丽萍
姓 名: 谢丽萍 工作单位: 东北大学 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 历: 工学博士 ...东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2东北大学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徐涛
姓名: 徐涛 工作单位: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职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历: 工学博士 ...东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