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东北大学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琦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2020-03-22


张 琦,男,1977年9月生,山西大同人,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成员。

2001.7 获东北大学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专业工学学士学位、2003.9 东北大学热能工程硕博连读,2008.7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工业系统节能减排理论与技术、能源系统优化与能效分析、工业余热余能回收与利用等。
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重点项目和教育部及校企合作项目20余项,完成鞍钢、宝钢、首钢、莱钢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能耗分析、能源介质优化等项目,为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做出一定贡献。迄今为止,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论文30余篇,SCI高被引论文2篇,热点论文1篇,申请(授权)专利10项,获批软件著作权5项,主编著作(教材)3部,获省部级奖4项,同时担任Applied Energy、Energ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等国际Top期刊审稿人。电子邮箱:zhangqi@mail.neu.edu.cn;neu_zq@126.com
通讯地址:东北大学345信箱,邮编:110819











教育经历:1997年9月——2001年7月,东北大学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专业,工学学位。
2003年9月——2008年7月,东北大学热能工程专业硕博连读,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1.8-2003.8,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2001级团总支书记兼2001级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辅导员
2002.8-2003.8,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团委书记兼2000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专业辅导员
2008.6-2011.12,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热能与环境工程研究所,讲师
2009.6-2012.3,东北大学冶金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14.7-2015.8,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National Lab)做访问学者
2012.1-2018.12,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热能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9.1- 至今,东北大学冶金学院,热能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承担课程: 1)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
发电厂热力系统及设备、能源利用与系统工程(双语课,校精品课)
2)热能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能量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3)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习、课程设计
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工艺流程大赛、节能减排大赛等多项
主编(副主编)教材:
1)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发电厂热力系统及设备》(ISBN 978-7-5024-7035-7),冶金工业出版社,2015
2)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习教程,《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关键技术与装备》(ISBN 978-7-5517-0269-0),东北大学出版社,2012











招收研究生专业: 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工业生态学及相关专业
在读研究生数量: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1人
招生数量: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2人/年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4人/年
工程硕士:2-3人/年
本科生做毕业设计人数:2-3人/年
欢迎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工业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考生报考!
招募中,欢迎新同学加入......












纵向课题:2019-2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机理与数据协同驱动的多能源介质动态耦合调控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6-2020,“十三五”国家重点研究计划:“能量流网络模型与能源管控技术研究”,项目执行负责人
2016-2020,“十三五”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钢铁-化产-建材多联产过程耦合节能减排系统构建与评价”,项目负责人
2015-2017,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直接提钒焙烧前处理关键工艺、参数与设备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4-2015,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于能效优化的冶金能源系统多维网络模型的基础研究” ,项目负责人
2014-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粉煤灰基沸石CHA制备及其分离工业废气中的CO2的基础研究”,项目参与
2013-2014,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钢铁制造流程能源系统集成优化的基础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2-2014,教育部目标导向重点项目:“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负责人
2012-2013,国际合作项目:“钢铁企业炼铁系统碳减排经济分析软件开发”,项目负责人
2011-2013,辽宁省计划项目:“辽宁省节能减排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与应用示范”,项目参与
2010-2011,辽宁省博士后项目:“高炉-转炉流程能耗分析及节能技术开发”,项目负责人
2010-2011,教育部新教师启动基金:“钢铁生产过程能源介质供需预测与优化分配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9-2011,国家863项目:“大型联合企业先进能源管理体系开发与应用”,项目执行负责人
2009-2011,国家863重点项目:“烧结过程余热资源分级回收与梯级利用技术的研发”,项目参与
2008-2010,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程化技术集成”,项目参与
2008-2010,国家973项目:“典型能源产品的流动规律及其优化控制”,项目参与
横向课题:
2018-2019,校企合作项目:“鞍钢智能化能源管控平台项目(多介质耦合优化和碳排放分析模型开发技术实施服务)”,项目负责人
2010-2011,校企合作项目:“南钢煤气系统现状分析及其回收利用优化方案的研究”,项目参与
2009-2012,校企合作项目,“鞍钢煤气资源优化分配利用技术开发”,项目执行负责人
2009-2010,校博士后基金,“高炉-转炉生产流程系统节能减排耦合模型及优化策略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9-2010,校企合作项目:“余热蒸汽系统调研及方案优化”,项目参与
2006-2007,校企合作项目:“首钢煤气管理系统开发”,项目负责人
2005-2007,校企合作项目:“鞍钢能耗分析及对策研究”,项目参与












2012年6月10-12日,应邀出席在瑞典律勒欧召开的第四届国际钢铁发展大会(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cess Development in Iron and Steelmaking)并进行大会发言,本次大会由瑞典国家冶金研究院(Swerea MEFOS)主办。在此期间,与PRISMA中心主任Mikael Larsson博士和Chuan Wang博士进行了交流。
2012.6.11-13,访问Lulea Technology University(律勒欧理工大学),与能源科学系和采矿与冶金系的Jan Danl教授、Carl-Erik Grip教授、Xiaoyi Ji教授和Qixing Yang教授进行了亲切交流,同时访问了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皇家理工学院)。
2014年3月24日-26日,应国际钢铁协会(World Steel Association -WSA)Henk Reimink主任和吴致呈经理的邀请,参加在北京希尔顿酒店召开的国际钢铁协会能耗与生命周期评价研讨会,并进行大会报告和发言。
2015.3 参加美国TMS2015年会并做口头报告,Orlando, FL
2014.7-2015.8,在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进行访问学者一年,并获Award of Achievement from Lawrence Berkeley Lab.

2014.7-2015.8 在California University, 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课程进修和学术交流。
2014.12,2015.7在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进行学习交流。
2015.8 Yale University(耶鲁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MIT(麻省理工)、Cornell University (康奈尔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 (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名校访问交流。





















张 琦,男,1977年9月生,山西大同人,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成员。

2001.7 获东北大学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专业工学学士学位、2003.9 东北大学热能工程硕博连读,2008.7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工业系统节能减排理论与技术、能源系统优化与能效分析、工业余热余能回收与利用等。
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重点项目和教育部及校企合作项目20余项,完成鞍钢、宝钢、首钢、莱钢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能耗分析、能源介质优化等项目,为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做出一定贡献。迄今为止,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论文30余篇,SCI高被引论文2篇,热点论文1篇,申请(授权)专利10项,获批软件著作权5项,主编著作(教材)3部,获省部级奖4项,同时担任Applied Energy、Energ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等国际Top期刊审稿人。电子邮箱:zhangqi@mail.neu.edu.cn;neu_zq@126.com
通讯地址:东北大学345信箱,邮编:110819









相关话题/东北大学 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