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一、考试范围:
第一篇 微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 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1-1.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
1-2.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1-3.病毒的繁殖
1-4.病毒的培养
重点掌握:病毒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病毒的繁殖过程及溶原性
2-1.细菌
2-2.放线菌
2-3.蓝绿细菌
重点掌握:细菌的形态、细胞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细菌的物理化学性质(细菌的带电性及等电点、革兰氏染色的原理与步骤);放线菌的菌丝体及菌落形态;兰细菌的细胞结构特点以及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的蓝细菌种属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3-1.原生动物
3-2.微型后生动物
3-3.藻类
3-4.真菌
重点掌握:原生动物的细胞结构、分类及胞囊;微型后生动物的分类;真菌的种类;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的藻类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理
4-1.微生物的酶
4-2.微生物的营养
4-3.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重点掌握:微生物酶的结构与组成、酶的催化特性、米-门公式的形式与意义;微生物的营养物与营养类型、微生物所需的碳氮磷比;微生物的培养基及其类型;微生物的呼吸类型、ATP的生成方式。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5-1.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5-2.微生物的生存因子
5-3.其他不利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菌种的退化、复壮与保藏
5-4.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5-5. 菌种的退化、复壮与保藏
重点掌握:细菌的生长繁殖阶段;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其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方法;微生物的生长因子;极端的温度、pH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菌种的保藏方法。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6-1.微生物的遗传
6-2.微生物的变异
6-3.基因重组
6-4.遗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重点掌握:DNA的概念、结构、复制与变性;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概念;RNA;蛋白质合成过程;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基因工程和PCR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1-1.生态系统
1-2.土壤微生物生态
1-3.空气微生物生态
1-4.水体微生物生态
重点掌握:空气微生物的卫生的标准;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及水体自净;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及判别依据。
第二章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1.氧循环
2-2.碳循环
2-3.氮循环
2-4.硫循环
2-5.磷循环
2-6.铁、锰的循环
重点掌握:碳循环;氮循环(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蛋白质的水解及氨基酸的转化);硫化作用;反硫化作用及其危害。
第三章 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
3-1.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生态系统
3-1-1.好氧活性污泥法
3-1-2.好氧生物膜法
3-2.活性污泥丝状膨胀和丝状膨胀控制对策
3-3.厌氧环境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
重点掌握:污水生物处理的微生物原理;好氧活性污泥及其组成;菌胶团、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MLSS、SV、SVI);活性污泥丝状膨胀原因与控制对策;甲烷发酵。
第四章 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4-1.污、废水深度处理——脱氮、除磷与微生物学原理
4-2.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问题
4-3.饮用水的消毒及其微生物学效应
重点掌握:生物脱氮的工艺与原理(A/O、O/A工艺流程及脱氮原理);生物除磷原理(除磷的A/O工艺流程与原理);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特点。
5-1.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5-2.废气的生物处理
重点掌握:堆肥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废气的处理方法。
第六章 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6-1.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6-2.微生物细胞外多聚物的开发与应用
6-3 优势菌种与生物制剂的开发与应用
重点掌握:了解微生物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二.主要参考书:
(1)教材:周群英、高廷耀编著,《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2002
(2)王家玲主编,《环境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题型:
填空,判断题,名词解释,问答题,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