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
一、考试范围:
第一章 环境学原理
1.1 环境科学-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研究的起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
环境科学问题科学的内涵——为解决环境问题而产生;长期缺乏基础理论。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必要性——指导实践;明确学科地位;指导学科发展。
1.2 环境多样性原理
自然环境多样性
类需求与创造的多样性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多样性
环境多样性的内涵和意义
1.3 人与环境和谐原理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内涵
人与环境和谐的五个台阶的内涵
人与环境和谐的量度
人与环境和谐原理
1.4 规律规则原理
规律的内涵、特征
规则的内涵、特征
规律规则原理的内涵及其理解
1.5 五律协同原理
五类规律
环境规律的概念和内涵
环境规律与其它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五律协同原理内涵
1.6 环境科学战略思考
环境基本原理内涵总结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任务
环境科学学科结构
环境科学战略思考
学习要求:了解环境科学的起源;了解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了解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掌握环境学四个基本原理;掌握环境科学知识结构体系;思考有关环境科学发展的战略问题。
重点掌握:环境学四个基本原理;环境科学知识结构体系。
第二章 人口与环境
2.1 人口发展的五律解析
2.2 中国人口发展特征
2.3 中国人口发展趋势
2.4 人口调控与环境
重点掌握:影响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中国人口变化特征;人口调控对策。
第三章 大气环境
3.1 大气概述
大气的成分
大气结构
大气运动
大气边界层的主要特征
3.2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及其危害
几种典型的大气污染:煤烟型大气污染、交通型大气污染、酸沉降污染
成因、条件、特征和典型案例
大气污染的危害
3.3 大气污染控制
大气污染控制策略
清洁能源(各种能源的利用对大气污染影响的差异,清洁能源发展策略和方向)
绿色交通(合理的交通规划和清洁的交通工具)
末端治理(技术)
环境自净(生态环境建设)
3.4 全球大气环境变化
温室气体与全球气候
全球变暖的影响
控制温室气体的对策
臭氧与臭氧空洞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臭氧层保护
学习要求:掌握大气的组成与分成;掌握大气边界层特征,尤其是与污染有关的大气状态和运动;掌握大气污染的来源、污染物类型及其危害;掌握主要的大气污染类型、特征、成因;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掌握主要能源利用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大气污染控制策略;掌握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了解全球变暖的影响;掌握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的关系;掌握臭氧对于人类的意义,掌握臭氧层破坏的原因;了解臭氧层保护的相关行动;掌握我国能源利用形势,掌握主要能源利用的五律协同分析方法和结论。
重点掌握:大气边界层特征;大气状态、运动与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产生的条件;大气污染类型及其特征;大气污染控制策略;全球气候与温室气体的关系;臭氧层保护行动;主要能源的五律协同分析。
第四章 水环境
4.1 地球上的水
(1)水的自然循环
(2)水的社会循环
(1)生活用水
(2)生产用水
(3)生态用水
4.2 水资源
(1)水资源的含义
(2)水资源的特性
(1)全球的水资源短缺
(2)我国的水资源短缺
(1)开源:南水北调工程
(2)节流:节水的对策
(3)治污
(4)综合管理
4.3 水灾害
(1)洪灾的危害
(2)洪水的成因
(3)防洪减灾战略与措施
(1)旱灾的危害
(2)干旱的成因
(3)旱灾的减灾措施
4.4 水污染
(1)点污染源
(2)面污染源
(1)地表水污染特征
(2)地下水污染特征
(3)海洋污染特征
(1)水污染控制模式
(2)污染的源头控制
(3)污水的人工处理
(4)尾水的生态处理与资源化
(5)尾水的自然处置
学习要求: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状况;了解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掌握水资源的概念,了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状况;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掌握水资源“开源、节流,治污为本,加强综合管理”的策略体系;了解中国水灾害及灾害影响;掌握不同地区防洪减灾战略与措施;了解旱灾防控策略;掌握水污染概念;掌握天然水的化学性质;掌握水污染来源分析;掌握主要水环境污染及其环境效应;掌握主要水污染特征;掌握水污染控制模式,熟练掌握水污染三级控制的内容和内涵;掌握运用五律协同原理分析水污染、研究设计水污染控制对策的方法。
重点掌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策;防洪减灾战略与措施;水环境污染与主要水环境污染物及其环境效应;水污染特征;水污染源;水污染控制对策;三级控制策略。
第五章 土壤环境
5.1 土壤概述
(1)土壤的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
(2)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5.2 土壤的污染与防治
学习要求:了解土壤的基本常识,掌握与土壤污染相关的土壤组成、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等;掌握土壤污染的概念、特点,掌握主要土壤污染物及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特征;掌握土壤污染以防为主的防治策略。
重点掌握:与土壤污染相关的土壤组成、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掌握主要土壤污染物及其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特征,掌握土壤污染防治思想。
第六章 物理环境
6.1 声学环境
6.2 电磁辐射
6.3 放射性污染
6.4 光污染
6.5 热污染
学习要求:掌握各种物理性污染的概念、内容、特征和危害;掌握噪声污染防治的主要方法;了解其它物理性污染的防治方法;掌握热污染的控制途径。
重点掌握:噪声污染特征、危害、防治对策;热污染的原因、防治对策。
第七章 生物环境
7.1 生物多样性
7.2 生物安全
7.3 生物污染
学习要求: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了解食品安全与生物安全的概念、影响因素等;掌握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趋过程,了解一些主要污染物的生物环境行为;了解一些主要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变化与归宿,掌握主要污染物对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
重点掌握: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人类活动对生物及生态系统的影响;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主要污染物对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八章 人居环境
8.1 人居环境的发展和类型
8.2 城市人居环境
8.3 人居环境舒适度评价
学习要求:了解人居环境发展历程;熟悉掌握理想人居环境的内涵和探索历程;熟悉掌握城市人居环境的构成、要求;掌握人居环境舒适度内涵;了解主要的人居环境舒适度评价方法。
重点掌握:人居环境的概念;理想人居环境内涵及其探索历程;城市人居环境的内容;人居环境的舒适度内涵。
第九章 景观环境
9.1 景观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9.2 自然景观
9.3 人文景观
学习要求:掌握景观环境的概念的分类;了解自然景观的构成与分类,了解自然景观欣赏的内容;掌握人文景观的构成与分类;了解景观生态学在景观环境研究中的作用。
重点掌握:景观环境的概念及分类;景观生态学常识。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
10.1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10.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
学习要求:了解环境科学思想发展历程;掌握可持续发展思想发展历程中的代表人物、代表事件、代表著作和代表文件;熟悉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了解可持续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
重点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关键人物、事件、著作、国际会议和文件;可持续发展基本理念。
学习网站:
http://tres.nju.edu.cn/msmk/Courses/hjx/index.htm
教材:《环境学》,左玉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