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崎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详细内容
【个人简介】
姓名
李崎
性别
女
出生日期
1971.02
职称
教授
电话
0510-85918176
传真
0510-85805219
liqi@jiangnan.edu.cn,chili1999@163.com
【学术简介】
1998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啤酒酿造科学,留校工作至今,一直在该研究领域进行科研与教学工作。曾以项目第二主持人(技术负责人)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主持国家经贸委重大课题“啤酒保鲜、抗老化及风味研究”项目,1999年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鉴定和验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内如青岛啤酒、燕京啤酒以及江苏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等啤酒酿造企业得到应用和推广。“九五”期间,曾主要参与江苏省科技(工业)攻关课题“耐碱性木聚糖酶的生产及应用研究”的研究开发,主要负责酶制剂的菌种改良、工艺开发等工作。“十五”期间主持江苏省工业攻关项目“淀粉液化芽孢杆菌复合酶的规模化生产及工业应用”,并于2005年10月通过省科技厅验收,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十一五”期间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发酵食品生产用功能微生物的改良和发酵技术”,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子课题“b-葡聚糖酶的规模化制备”,主要参与并完成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我国传统优势食品制造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课题。较为系统开展了啤酒新菌种、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工作,取得了一系列能够直接指导实际生产的研究成果。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啤酒风味稳定性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首先在国内进行了微生物制麦技术的研究,为提高国产啤酒大麦品质和国产啤酒大麦的使用比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可以大幅度减少我国啤酒工业对国外进口啤酒大麦的依赖程度;在国内进行了啤酒自由基与啤酒抗氧化的研究,为啤酒风味抗老化的机理阐述进行了研究;采用自克隆技术提高啤酒酵母产谷胱甘肽的水平,从而提高啤酒的内源性抗氧化力;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敲除酵母细胞中蛋白酶A的基因,为纯生啤酒的泡沫稳定性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率先在国内开展啤酒口味的柔和性、淡爽性与高浓酿造的关系,并初步取得了一些研究结论。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相关科研论文100余篇(SCI收录8篇),译著2本(共90余万字),申请与啤酒酿造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15项(授权5项)。2004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学习经历〗:1989-1998无锡轻工业学院,无锡轻工大学本科、博士学位
〖研究经历〗:1999.03-2001.05无锡轻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留校任教,讲师
2001.06-2006.06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6.06-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
2008.03-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助理
2009.05-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
〖学术及社会兼职〗:中国啤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啤酒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啤酒国家特邀评委,杭州市钱江学者特聘专家,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无锡市第11,12届青联委员,九三学社江南大学委员会委员、蠡南支社主委,江南大学青年教师协会主席
【主讲课程】
硕士研究生:现代酿酒科学与技术
本科生:酿酒工艺学,酒类风味化学及感官评定
【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
硕士研究生:发酵工程,微生物学
博士研究生:发酵工学
【研究领域】
酿酒科学与工程,酿酒微生物,酶工程
【主要论著】(著作和论文)
1.JingLiu,JianjunDong,QiLi,JianChen,GuoxianGu.InvestigationofNewIndexestoevaluationagingofbottledbeer.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ofBrewingChemists,2008,66(3):167-173.
2.JingLiu,QiLi,JianjunDong,JianChen,GuoxianGu.Multivariatemodelingofaginginbottledlagerbeerby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andmultipleregressionmethods.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2008,(56):7106-7112.
3.JunguangHao,JianjunDong,R.AlexSpeers,WeiShen,LianjuShan,WeiFan,QiLi,GuoxianGuandJianChen.ConstructionofasinglePEP4alleledeletioninSaccharomycescarlsbergensisandapreliminaryEvaluationofitsbrewingperformance.JournalofJinstituteofBrewing,2008,114(4):322-328
4.JunguangHao,QiLi,JianjunDong,JunhongYu,GuoxianGu,WeiFan,JianChen.Identificationofmajorproteinsinbeerfoambymassspectrometryfollowingsodiumdodecylsulfate-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JASBC,2006,64(3):166-174.
5.XIANGYang,LIYin,LIQi,GUGuo-xian.Factorsinfluencingthecontentoforganicacidsinfinalmalt.JASBC,2006,64(4):222-227.
6.NawaRajDahal,QiLi,Guo-xianGu.TraditionalfoodsandbeveragesofNepal-Areview.FoodReviewsInternational,2005,1(21):1-25.
7.YixinZhang,QiLi,WeiShen,YanXie,GuoxianGu.EffectofknockoutECM25/YJL201Wgeneinbrewingyeastonbeerflavorstability.ChineseJournalofBiotechnology,2008,24(8):1420-1427.
8.InfluenceofPediococcuspentaseous,SaccharomycescerevisiaeandAspernigillusnigeronsensory,biochemicalandnutritionalcharacteristicsofMasyaura-Alegume-basedtraditionalfermentationfoodofNepal,Journal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Nepal,2005,1(1),49-54.
9.刘春凤,董建军,王林祥,李崎,郑飞云,李永仙,顾国贤,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检测啤酒中辛酸和癸酸,食品科学,2008,29(2):287-291.
10.刘春凤,董建军,郑飞云,李永仙,李崎,顾国贤.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啤酒口感协调性品评中的应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3):213-222.
11.周天,李永仙,郑飞云,李崎,顾国贤.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酒花浸膏中的异构化a-酸,分析试验室,2008,27(4),59-62.
12.周天,李崎,顾国贤.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异构颗粒酒花中的异a-酸,食品科学,2008,29(4):296-298
13.刘春凤,郑飞云,李永仙,李崎,董建军,顾国贤.啤酒口感品评的模糊综合评价法,食品科学,2008,29(4):138-142
14.李永仙,郑飞云,李崎,顾国贤.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ET28a(+)-bgl诱导表达b-葡聚糖酶的条件优化.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9,28(2):250-255.
15.王宁,李永仙,郑飞云,刘春凤,李崎,顾国贤.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啤酒中的黄腐酚,色谱,2009,27(3):372-375.
16.严敏,李崎,顾国贤.一个评价啤酒老化程度的新指标──DPPH清除率.食品科技.2006,3:91-93.
17.王栋,李崎,华兆哲等.食品感官评价原理与技术,中国轻工出版社,2001.
18.李崎,孙军勇,董霞等.麦芽与制麦技术,中国轻工出版社,2005.
【科研项目】
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发酵食品生产用功能微生物的改良和发酵技术”。
2.“十一五”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子课题“b-葡聚糖酶的规模化制备”。
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我国传统优势食品制造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4.江苏省科技厅“十五”工业攻关项目“淀粉液化芽孢杆菌复合酶的规模化生产及工业应用”;于2005年11月通过江苏省科技厅验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5.产学研合作项目“提高传统酿造食品酱的质量”。
6.产学研合作项目“小麦啤酒的研究”。
7.产学研合作项目“纯生啤酒的研究”。
8.产学研合作项目“啤酒风味抗老化研究(组)”。
【科研成果及奖励】
2004年“非添加甲醛啤酒酿造技术”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2002年“坚持产、学、研互动发展——建设崭新的生产实习模式”获江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五)。
2002年获江南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2005年无锡市九三学社先进个人称号。
2007年“《酒类风味化学与感官评价》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获江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
2008年获得东方奖教金
2009年获得荣智权奖教金
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资助
2010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所获专利】
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
【在读硕、博士人数】
博士生2名,全日制硕士生17名,工程硕士20名
【已毕业硕、博士人数】
博士生2名,工学硕士35名(其中1名为留学生),工程硕士40名
【指导本科生人数】
已毕业本科生30名
【以上资料更新日期】
2011.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