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医学一级学科代码:1005一级学科名称:中医学)
(二级学科代码:100506二级学科名称:中医内科学)
请点击这里查看英文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
中医内科学学科始创于1958年,是我校建立最早的专科之一。现为东南大学二级学科硕士授予点。设有中医学教研室、中医内科、针灸科和中医骨伤科四个职能科室。长期致力于虚寒体质和虚寒证、失眠和亚健康状态、脾胃肝胆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中医诊治研究,对于脊柱相关疾病和老年病的治疗也有独到经验。学科注重发挥经方优势,将中医药、针灸和手法治疗结合起来,用于多种疑难病证的研究;并与我校其它学科密切配合,形成了中医西医结合、药食结合的诊治特色。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培养带教国际留学生的任务。学科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名,讲师(主治医师)6名,助教(住院医师)5名。其中,博士4名,硕士7名。担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针灸学会副主任委员2人,常务委员3人。近年来,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10余部。已培养研究生20余名。 |
|
二、培养目标 |
1、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中医药事业而献身。2、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应用中医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或手法)独立分析和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病证。掌握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中医专业知识以及必要的实践技能,了解中医学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中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4、通过学位课程考试,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
|
三、研究方向 |
1、失眠和虚寒证的中医诊治规律研究;2、针灸治疗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3、经方与中药的现代研究。 |
|
四、培养年限 |
一般为3年,最长可延至4年。 |
|
五、学位论文 |
文献阅读 :在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范围内至少阅读文献30篇,其中外文文献10篇,完成一篇综述。论文撰写:除符合学校规定外,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充分、论述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且层次分明、文笔简洁、流畅、图标清晰。论文学术水平:学位论文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有一定学术价值,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一定意义的课题。围绕论文开展科研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本学科申请硕士学位前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 |
|
六、课程设置与考试要求
|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时间 | 授课方式 | 考试方式 | 备注 | A 公 共 学 位 课 程 | S000150 | 学位英语 | 68 | 3.0 | 春秋季 | 面授讲课 | 笔试 | | S0003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0 | 秋季 | 面授讲课 | 笔试 | | S043999 | 专业英语(文献精读) | 18 | 1.0 | 春秋季 | 面授讲课 | 笔试 | | C 专 业 必 修 学 位 课 程 | S041108 | 免疫学原理与技术 | 65 | 3.0 | 秋季 | 面授讲课 | 笔试 | | S041111 | 高级病理生理学 | 36 | 2.0 | 春季 | 面授讲课 | 笔试 | | S042207 | 医学统计学 | 54 | 3.0 | 秋季 | 面授讲课 | 笔试 | | S043107 | 内科学进展 | 36 | 2.0 | 秋季 | 面授讲课 | 笔试 | | S043503 | 中医临床经典 | 36 | 2.0 | 秋季 | 面授讲课 | 笔试 | | D 专 业 选 修 课 程 | S0003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0 | 秋季 | 面授讲课 | 笔试 | 限选 |
必修环节 | 实践环节训练 | 一般为教学实践、生产实践(临床实践)或社会调查。计1学分 | 选听人文与科学素养系列讲座 | 要求硕士生在中期考核前应选听人文与科学素养系列讲座至少8次。计1学分 | 参加学术活动及学术论文撰写 | 参加学术研讨活动至少2次并撰写学术论文1篇。计1学分 |
|
注:1. 硕士生在校期间课程总学分最低要求为:理工类28学分,医学类30学分,文管类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为:理工类16学分;文管医类18学分,其余为非学位课程。此外,还应完成必修环节3学分。2.要求硕士生所有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半内完成,其中学位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内完成。3.学位课程根据此表,非学位课程从“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