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回音壁 | 季海群:胸怀“两个大局” 理顺三对关系 为学校发展贡献航天力量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2-20

编者按:9月4日,我校召开2020年下半年干部教师大会。大会回顾总结了学校2020年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了下半年重点工作,分析了学校未来发展形势,提出了学校近期及下一阶段的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为进一步推动会议精神落地落实,及时反映全校教师学习贯彻大会精神的思考与行动,我们特开设“回音壁”专栏,刊发干部教师代表学习会议精神的心得体会等。本期特刊发航天学院党委书记季海群的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新学期干部教师大会上,郑永安书记强调要深入学习和准确把握好“两个大局”“两个战场”“两个循环”等科学内涵,始终站在国家发展的大势大局来看南航、办南航。
研判这一形势,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一是在“两个大局”之下,世界航天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上世纪的美苏航天竞赛到美国渐处上风再到当前的多极竞争,中国航天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部分领域“领跑”的逐步演进,中国航天在世界航天格局中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二是航天科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传承“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精神,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凝练新时代航天精神,为航天强国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加引擎和动力,这是新时代中国航天人的使命担当。
胸怀“两个大局”,基于上述两点认识,我们要理顺三对关系,提升治理能力,为学校发展贡献航天加速度。
一是理顺守正和创新的关系。郑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正确处理好坚持“三航”特色和拓展学科方向的关系。单忠德校长在报告中指出,要着力打造“三航”特色支撑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当前,文理融合、医工融合等学科深度融合,学科呈现出既深度融合又高度细分的双重特点。学科布局的守正和创新愈发重要,一些985、211高校逐步拓展航空航天学科。我们既要守住“航天特色”主阵地,又要不断开放人工智能、5G等新领域并与“航天特色”有机融合。按学校的学科布局,学院牵头建设光学工程一级学科,支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要着力建设与光学工程、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学科共同体”。牵头建设的光学工程学科建设时间短、学科底子薄,因此学院要明确学科建设的主线,举全院之力建设光学工程。并以此为契机,引导部分教师向光学工程转型,使学院主体力量向光学工程靠拢。不断加强与民用高科技领域的“军民融合”,推进开放办院,积极参与“南京国际创新港”建设,以空间结构与机构及航天器冲击防护与星表操控、空间光电探测与感知系统为方向,在彰显航天特色中寻找新的增长极。就世界航天格局而言,合作共赢是世界航天的主旋律。为此,学院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提前下,统筹推进国际合作,以中乌合作为基础,以欧洲为重点,寻求国际合作办学新模式。
二是理顺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整体带动局部、局部影响整体,局部和整体是相对而言的。就学院而言,系所是局部,学院是整体。学院在前二年的机构论证时设置了强化了系统概念。既设置了主攻航天总体的系统工程系,也设置了各负其责的光电信息系和控制工程系。在三个系、二个学科、三个专业的建设中,既突出重点,又照顾均衡。就学校而言,学院是局部,学校是整体。航天作为学校“三航”特色之一,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南航人飞天的梦想。在航天学科逐步进入主流领域之际,航天学院发展要始终置于学校特色发展的大局和整体中,主动对接各学院,主动融入整体,克服“短板”效应,补齐“航天”短板。从而更好地服务学校整体,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就国家而言,院校是局部,国家是整体。当前,我们国家还在紧锣密鼓论证嫦娥七号任务。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国家还要开展太阳探测、木星探测、小行星探测。如小行星探测国家已经向全球发布了载荷搭载的指南,国内各科研单位正在申报载荷,还制定了一个总的原则就是:“经费自筹、免费搭载、数据共享”,我们学院也在论证搭载的项目。有了前二年我们学院承担天问一号的信标分系统的研制,学院积累了一套作为局部对接整体的经验、流程和管理办法。相信,今后,航天学院将在对接国家重大型号任务、进入国家主流的征程中发展壮大、越走越强。
三是理顺改革和稳定的关系。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的系统性、逻辑性、顺序性等都是影响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并由此产生影响稳定的问题。根据办学实践,在学院改革中,稳定性从高到低的基本顺序是:学科专业—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学生,而其灵活性和流动性则正好相反。比如教育部属高校基本都遵循“一级学科建院”的原则,有学科则有学院,学科变则学院变,可以说学院仅是学科的标签,学科才是学院的内核。而流动性和灵活性最大的则是学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四年一茬循环往复。学院改革必须基本遵行上述稳定性规律,越是稳定性高的改革越要慎重,越是稳定性低的相对容易入手。自2018年5月叶培建院士担任学院院长以来,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和叶培建院士的关心指导下,学院进行了整体搬迁、学科改革、专业设置调整、公用房改革等多项系统性、彻底性改革,改革项目多,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对学院整体的办学水平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因改革的全面性、复杂性等客观因素,改革不可避免地对学院办学资源进行重新分配,给学院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成本和压力。为了理顺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在去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学院就这一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今年7月,学院顺利整体搬迁至将军路校区新大楼,有了稳定的地理空间和落脚点,增强了学院师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学院将按照新的学科和专业布局,理顺新的机构运行机制,按新的学科专业主线引进师资,着力推进立德树人、全员育人。总之,航天学院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
新学期干部教师大会,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今后航天学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航天学院师生将胸怀“两个大局”,理顺三对关系,为学校发展贡献航天力量!

相关话题/航天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