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与真菌之间存在漫长的相互关系。在众多昆虫与真菌的互作关系中,菌食性在昆虫中广泛存在,而在某些具备真菌“种植”能力的白蚁或切叶蚁中尤为显著。菌食性在鞘翅目昆虫(甲虫)中较为常见,包括多种取食真菌的方式,如刮食孢子、咀嚼菌丝和经口前消化的流质吸食等。菌食习性在多数原始甲虫类群中广泛存在表明取食真菌是一种原始的食性,起源早于取食植物组织(如叶片)。尽管菌食性甲虫化石在中生代曾有报道,但一直缺乏与取食行为直接相关的形态特征。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蔡晨阳博士、黄迪颖研究员等在距今约1亿年前的缅甸琥珀中发现了一类口器极其特化的原隐翅虫亚科昆虫化石,揭示了白垩纪中期昆虫与真菌的相互关系。研究成果于12月21日上午8时在线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
隐翅虫科是昆虫纲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一个庞杂类群,分为32个亚科,目前已描述种类超过62000种。然而,原隐翅虫亚科(Proteininae)是一个较小的亚科,包括5个现生族,11个现生属,约230种。原隐翅虫体型较小,常见于真菌、树皮或落叶层中。目前为止,尚无原隐翅虫化石被正式描述和报道。
此次发现并报道的是一类体型超小(长约1.3毫米)、形态原始、但口器高度特化的隐翅虫化石。通过琥珀昆虫研究的前期准备(切割、打磨、抛光和制片)、多手段的形态观察(荧光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和体式显微镜等)发现,这类昆虫可归入现生的原隐翅虫亚科,并命名为Vetuproteinus cretaceus(白垩古原隐翅虫)。但由于其具有多数原始特征和极其特化的口器特征,不能归入现生族中,从而建立了一新族Vetuproteinini(古原隐翅虫族)。
现生类群的分支系统学研究表明,原隐翅虫中较原始的4个族类群仅分布于冈瓦纳大陆板块,如澳大利亚和南美洲,而较进化的一个族绝大部分都分布于北半球。因此,之前有学者认为原隐翅虫亚科可能是冈瓦纳大陆起源。但缅甸琥珀中古原隐翅虫族的发现暗示了原隐翅虫亚科并非南半球起源,而其起源可能较早,在泛大陆解体之前该类群已经十分多样且广布。
白垩古原隐翅虫最为显著的特征是特化的口器。其口器发育有超长且突出的外颚叶,外颚叶端部具有盘状的“孢子刷”构造。整个外颚叶的结构酷似人们日常使用的牙刷。类似的“孢子刷”构造在现生隐翅虫总科中并非独一无二,与之相似的特化孢子刷也偶见于隐翅虫科的毛薪甲亚科(Dasycerinae)、前角隐翅虫亚科Gyrophaenina亚族的大部分属种,以及球蕈甲科(Leiodidae)的Agyrtodini族中。现生类群口器上发育的孢子刷可将真菌孢子从子实层中刮下、聚集并送入口中。
与现生类型不同的是,白垩古原隐翅虫的孢子刷发育于外颚叶末端,而非内颚叶末端。通过与现生类群取食习性的对比研究,推测这类昆虫化石很可能是利用其特化的外颚叶刮食菌类的孢子。取食对象可能是担子菌或子囊菌,也可能是其他产孢子的微生物,如粘菌等。
缅甸琥珀中原隐翅虫的发现代表了该亚科中生代唯一可靠的化石记录,证明了原隐翅虫亚科是一个古老的类群,起源早于冈瓦纳大陆裂解。更为重要的是,其代表了甲虫菌食习性的直接证据,表明昆虫与真菌的相互关系在白垩纪中期已经建立。
此项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项目,中科院先导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
论文相关信息:Chenyang Cai*, A.F. Newton, M.K. Thayer, R.A.B. Leschen, D. Huang, 2016. Specialized proteinine rove beetles shed light on insect–fungal associations in the Cretaceous. Proc. R. Soc. B.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原隐翅虫揭示白垩纪昆虫与真菌相互关系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相关话题/昆虫 论文 博士 微生物 结构
白垩纪琥珀中发现系列昆虫伪装行为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昆虫演化出不同的伪装术,例如拟态、保护色。其中,极少数昆虫可以主动利用环境中的各种材料遮盖体躯,达到伪装效果(覆物行为)。覆物行为是昆虫伪装术中最奇特、最复杂的一类,需要昆虫同时具有辨别、采集、携带材料的能力以及相关的形态学适应。该行为的化石证据极其稀少,因此我们对该行为的早期演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古昆虫研究揭示昆虫咀嚼式口器向刺吸式口器的过渡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近日,南京古生物所黄迪颖研究员联合法国、德国、黎巴嫩等国的科学家对距今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中的一类形态独特的小昆虫进行了深入研究。这类昆虫叫古啮虫(Archipsyllidae),它们在1.65亿年前的中侏罗世道虎沟生物群就频现身影,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更古老的地质年代,它的构造特征与现代啮虫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浙江常山发现最早的含串管海绵微生物礁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串管海绵(sphinctozoan)在二叠纪-三叠纪曾是重要的造礁生物,在现代珊瑚礁的洞穴内也能找到。虽然此类化石可以追溯到寒武纪,并在奥陶系快速多样化,但是其造礁能力在早古生代一直被认为十分有限,仅在晚志留纪有与叠层石共同造礁的报道。奥陶系的串管海绵在澳大利亚、阿拉斯加、美国加尼福尼亚州、哈萨克斯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酒泉盆地首次发现直翅目昆虫化石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酒泉盆地是我国陆相白垩系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盆地内白垩系称为新民堡群,自下而上划分为赤金堡组、下沟组和中沟组,虽经长期研究,其时代意见仍未统一。近年来,南京古生物所张海春研究员团队在甘肃酒泉地区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工作,在玉门地区赤金堡组、下沟组和中沟组采集了大量昆虫化石。这些标本不仅为昆虫区系和古生态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缅甸琥珀中发现昆虫育幼行为的直接证据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育幼行为是动物双亲对自己的卵及幼仔的照顾行为,可以提高子代成活率。该行为广泛存在于动物中,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以及昆虫等。由于动物的行为证据很难保存为化石,我们对古代育幼行为的了解非常有限。 昆虫是生物界最丰富的类群,育幼行为在昆虫中广泛存在,其起源也可能非常古老。但昆虫行为学的化石证据本身就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热河生物群及缅甸琥珀直翅目昆虫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短脉螽总科(Elcanoidea)是直翅目昆虫中已经绝灭的一个类群。其系统发育关系一直缺少详细研究,至今分类位置仍然存在非常大的分歧,该类群早先被认为是螽斯亚目的基干类群,后有学者认为它是蝗亚目的祖先类群。该类群最早发现于英国普尔贝克灰岩层;而该地也是短脉螽类昆虫研究最为详细的地区。琥珀中保存的短脉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缅甸琥珀内含白垩纪昆虫研究取得系列新发现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琥珀被称为“时间胶囊”,精美的保存了生物在地质历史中精彩的演化片段,是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缅甸琥珀产自于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最早有关缅甸琥珀的记载见于我国《汉纪》(公元205年-265年),但对其内含物的研究历史仅仅大约100年。缅甸琥珀的时代为白垩纪中期森诺曼期(Cenomanian),距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酒泉盆地早白垩世昆虫化石及地层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甘肃酒泉盆地是我国陆相白垩系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盆地内白垩系称为新民堡群,自下而上划分为赤金堡组、下沟组和中沟组。虽经长期研究,其时代意见仍不统一。近几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海春研究员团队在甘肃酒泉地区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工作,在玉门地区下沟和中沟组地层中采集了大量昆虫标本。这些标本不仅为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微生物岩与微生物碳酸盐岩综述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微生物岩与微生物碳酸盐岩是近年来地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也是地质生物学的一个重点研究对象。微生物岩与微生物碳酸盐岩是由微生物在生长与新陈代谢过程中由自身的钙化作用和粘结作用所形成的,其广泛发育于前寒武纪、寒武纪–奥陶纪早期、泥盆纪晚期–石炭纪早期、三叠纪初期等地质时期;也经常与后生造礁动物共生而形成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微生物腐解分析挑战寒武纪节肢动物抚仙湖虫类可疑的内部器官解释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寒武纪节肢动物抚仙湖虫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所经历的的五个腐解阶段图解 (化石网报道)据科学网(张行勇):近些年来,有关寒武纪蜕皮类群的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化石报道引起了国内外古生物学界的极大关注。然而,五亿多年前的生物在死亡后经过微生物腐解、压实作用和矿物交替后仍然能够保存极为脆弱的脑子、神经和心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