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古昆虫研究揭示昆虫咀嚼式口器向刺吸式口器的过渡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近日,南京古生物所黄迪颖研究员联合法国、德国、黎巴嫩等国的科学家对距今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中的一类形态独特的小昆虫进行了深入研究。这类昆虫叫古啮虫(Archipsyllidae),它们在1.65亿年前的中侏罗世道虎沟生物群就频现身影,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更古老的地质年代,它的构造特征与现代啮虫目相近,但古啮虫只有2毫米左右,其在琥珀中特殊的保存方式为了解这类独特的生物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形态学细节。

  古啮虫具有复杂的口器构造,是一大类昆虫(包括啮虫目、虱目、缨翅目、半翅目)由咀嚼式口器向刺吸式口器过渡的中间类型。同时,其独特的形态特征代表了昆虫纲的一个新目:二叠啮虫目(Permopsocida),包括二叠纪至白垩纪的20多种灭绝类型。缅甸琥珀中的古啮虫是迄今所知最年轻的二叠啮虫目的代表,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近两亿年。古啮虫类的口器高度特化,从中侏罗统道虎沟组的化石类型中就可见一斑,道虎沟组古啮虫的腹腔中还发现了可能属于石松类的巨孢子。值得关注的是,缅甸琥珀中古啮虫腹部也发现了大量的花粉颗粒,经鉴定为紫树的花粉,它们独特的过渡型口器恰恰适合于吸食紫树微小的花粉颗粒(直径约10微米)。紫树目前仍生活在东南亚和北美,而古啮虫却早已灭绝。

  地质历史时期,被子植物出现后与昆虫形成了复杂的协同演化关系,促进了被子植物和现代很多昆虫类别的辐射发展,但中生代昆虫为被子植物传粉的直接化石证据极少,本项研究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植物和昆虫协同演化的范例。

  本项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科技部联合资助,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论文相关信息:Huang Diying, Bechly G., Nel P., Engel M. S., Prokop J., Azar D., Cai Chenyang, Kamp T. van de, Staniczek A., Garrouste R., Krogmann L., Rolo T. dos S., Baumbach T., Ohlhoff R., Shmakov A. S., Bourgoin T., Nel A., 2016: New fossil insect order Permopsocida elucidates major radiation and evolution of suction feeding in hemimetabolous insects (Hexapoda: Acercaria). Scientific Reports 6, 23004, doi: 10.1038/srep23004

相关话题/昆虫 生活 植物 生物 地质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辽西热河生物群木化石新发现揭示其季节性古气候特征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因产出带毛恐龙和早期被子植物等化石而闻名于世,但对该生物群中保存有解剖构造特征的木化石研究相对较少(目前仅报道5属6种)。近年来,南京古生物所王永栋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对辽西地区侏罗纪和白垩纪的木化石进行了系统采集和研究,并陆续取得了新进展。近日,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C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志留纪初腕足动物一新属在挪威和华南的发现及其意义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挪威在志留纪初属于阿凡隆尼亚-波罗的(Avalonia—Baltica)联合板块,与华南相距甚远,已有研究表明两个区域的腕足动物群面貌存在较大差异。  近年来,南京古生物所黄冰研究员等在贵州湄潭县兴隆场、云南镇雄县碗厂以及四川布拖县乌托的志留系底部新发现了一个腕足动物群,其中多以一种无洞贝族腕足动物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内蒙古西部发现热河生物群典型分子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早白垩世,伴随劳亚大陆的解体,在欧亚大陆的东部形成了一个以热河生物群为代表的陆地-淡水生物地理区系。热河生物群中除了带羽毛的恐龙外,还出现了被子植物、鸟类、哺乳动物和大量无脊椎动物等现代生物群的早期类群。该生物群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生物面貌区别比较明显,早期阶段分布局限,中、晚期阶段分布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华南早泥盆世埃姆斯期牙形刺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广西和云南东南部的下泥盆统埃姆斯阶产丰富的Ozarkodina属牙形类化石,其中最为常见的是OzarkodinaprolataMawson,1987和O.midundenta(WangandZiegler,1983)。前者在世界多处见诸报道,后者目前仅限于华南。Ozarkodinaprolata和O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我国中侏罗世发现完整保存的草本被子植物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不同,它们没有次生生长,这在种子植物中仅见于被子植物。虽然被子植物的踪迹可能早在三叠纪就有了,但草本被子植物在白垩纪以前尚未见诸报道。  我国内蒙古道虎沟是世界知名的化石宝库,曾经出产多门类的化石。最近,南京古生物所王鑫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在《地质学报》英文版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来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新疆中泥盆世地层发现最早的石松类球茎状根系化石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石松类植物是我国泥盆纪植物群中的优势类群。新疆中泥盆世植物群近年来发现与报道了多种类型的石松类植物,既有全球广布型的低矮草本石松,也有乔木状的石松,这些乔木状石松植物可能构成了我国中泥盆世森林的重要冠层植物,也是泥盆纪重要的成煤植物。  根的形态是石松类植物重要的分类与鉴别特征之一,不同类型的根系特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华南奥陶纪末大灭绝后复苏期腕足动物组合的新发现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奥陶纪末大灭绝后的志留纪初期,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快速上升,大片海底堆积了黑色泥质沉积物。世界一些地区报道过志留纪初期的腕足类化石,但多数标本较少,且地层的精确时代难以确定。南京古生物所黄冰研究员等于贵州湄潭兴隆场志留系近底部牛场组下部自下而上采集了9层腕足动物化石,经研究,发现该动物群多样性中等(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华南奥陶纪末主冰期及冰期后的碳酸盐沉积及化石记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华南是全球上奥陶统赫南特阶底界“金钉子”所在地,是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及其后残存、复苏与再辐射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然而,长期认为区域内赫南特期唯一的碳酸盐岩地层(以观音桥组为代表,常分别下伏和上覆于五峰组和龙马溪组的黑色笔石页岩)代表奥陶纪末主冰期的凉水碳酸盐沉积,而缺失代表冰期后的暖水碳酸盐沉积。这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桂西地区寒武纪晚期果乐生物群的发现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是一类特异埋藏的化石生物群,化石通常保存了生物的软躯体信息,为研究早期生命演化提供了珍贵的材料。目前,除加拿大寒武纪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外,在我国寒武纪也发现了具有类似保存特征的化石生物群,如澄江生物群、杷榔生物群和凯里生物群等。这些化石生物群均分布在寒武纪的早、中期,但在寒武纪晚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中生代双扇蕨科植物研究取得两项新成果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双扇蕨科(Dipteridaceae)是真蕨植物的重要代表之一,现生1属(Dipteris)8种,主要分布局限于太平洋西南部、东南亚以及我国台湾、云南等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然而在中生代时期,该科植物广泛分布,是当时全球气候变暖和植物地理区系的重要指示植物。格子蕨属(Clathropteris)是双扇蕨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