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黄河碳传输对亚洲河流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水环境遥感学科组的科研人员对黄河流域水体DOC进行了野外调查采样,发现黄河干流不同河段水体中DOC浓度具有明显差异(p < 0.01),中游河段水体DOC浓度明显高于其他河段(4.13 ± 0.91 mg/L)。同时基于碳稳定同位素技术解析了黄河水体中DOC来源,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头和上游水体中的DOC主要来源于陆生性植物贡献(94%,61%),但是中游和下游DOC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物质(36%,37%),并且在中下游河段,生活污水对河水DOC的贡献也明显增多(17%-18%)。在黄河源头和上游河段,河水中DOC浓度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包括流域坡度和蒸发量等;在中游和下游河段,河水中DOC浓度主要受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化肥施用量的影响(图1)。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在人类干扰导致的黄河水体碳输送特征变化的背景下,平衡发展与保持环境可持续性的重要性。同时,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河流碳循环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东北地理所温志丹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刘阁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A0607101)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20234)的共同资助。
![](http://www.neigae.cas.cn/xwzx/kydt//202105/W020210528553000197319.jpg)
图1 黄河水体中DOC浓度影响因素解析图
论文信息如下:
Wen Zhidan, Song Kaishan, Shang Yingxin, Lyu Lili, Tao hui, Liu Ge*.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impacts on the DO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Yellow River continuum. 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21,287:117231. https://doi.org/10.1016/j.envpol.2021.11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