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长期施肥对泥炭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影响方面取得新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12

泥炭沼泽虽然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却存储了全球30%的土壤碳,是巨大碳汇。过去的几十年里,约11%的泥炭沼泽被垦殖为农田、草地以及森林。其中,农田垦殖是主要的利用方式,而且大量观测表明农业施肥加剧了有机碳损失,但对其内在机制认识却相对薄弱。为揭示农业施肥对泥炭地有机碳损失的内在机制,东北地理所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学科组从土壤酶以及碳输出方面开展相关研究。
  研究发现,长期施肥显著增加了泥炭地土壤磷含量,磷含量增加显著降低了土壤磷与氮分解酶活性。同时,营养物质变化也显著增加了碳与磷水解酶的比值,表明微生物对碳源需求增加,促进有机碳分解(图1)。此外,研究还发现农业施肥还可以通过地表与地下径流影响其周围天然泥炭地土壤物质循环过程,呼吁应加强垦殖泥炭地施肥管理、发展环境友好型耕作模式。
  铁作为泥炭沼泽有机碳输出的重要载体,认识铁还原机制对理解泥炭地有机碳输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模拟实验发现,高氮处理(100与400mgkg-1)显著改变了垦殖泥炭地土壤铁还原菌群落组成、增加铁还原菌丰度,导致铁还原量显著高于低氮处理(0.09-0.2kgFeday-1ha-1),而且垦殖泥炭地铁还原量远远高于天然泥炭地(图2)。增加的可溶性铁能够与酚类物质形成相对稳定的可溶性复合物,潜在地促进垦殖泥炭地铁与有机碳持续输出。

图1 施肥对泥炭地土壤酶活与计量的影响

图2 施肥对垦殖与天然泥炭地土壤铁还原速率的影响
  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Ecological Indicators》与《Applied Soil Ecology》上。由东北地理所秦雷特别研究助理(第一作者)、姜明研究员(通讯作者)、杨亮博士与刘波博士等共同完成,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1120)、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项目(201802527016)等共同资助。
  论文信息如下:
  Lei Qin, Chris Freeman, Xueying Jia, Zhongsheng Zhang, Bo Liu, Shaoqing Zhang, Ming Jiang*. Microbial enzyme activity and stoichiometry signal the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intervention on nutrient cycling in peatlands.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1,122:107242. doi: 10.1016/j.ecolind.2020.107242
  Lei Qin, Wei Tian, Liang Yang, Chris Freeman, Ming Jiang*. Nitrogen availability influences microbial reduction of ferrihydrite-organic carbon with substantial implications for exports of iron and carbon from peatlands. Applied Soil Ecology, 2020, 153:103637. doi:10.1016/j.apsoil.2020.103637
相关话题/过程 地球化学 生物 泥炭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东北地理所在小麦籽粒微生物与品质响应大气CO2升高研究中取得进展
    大气中CO2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μmolL-1增加到了2019年的409.8μmolL-1,预计在2100年上升至900μmolmol-1左右。大气CO2浓度升高会直接影响小麦碳氮代谢和籽粒化学成分,从而显著影响小麦籽粒品质。植物内生微生物在作物响应气候变化方面起了关键作用,微生物种类、丰度的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
  • 研究揭示 “塔头”苔草泥炭沼泽的生态功能维持机制
    密丛型苔草为适应地表过湿或积水环境的变化密集生长和根系迭生而产生地表起伏,形成草丘微地貌(又称“塔头”)。苔草草丘作为一种独特的湿地景观和珍贵的自然资源,广泛分布于北方泥炭地,具有生物多样性维持、碳固存、净化水质、提供生物栖息地等生态功能。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密丛型苔草沼泽面积急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
  • 东北地理所在三江平原湿地垦殖对地表水热过程影响方面取得新进展
    三江平原是近50年来我国人类农业活动和气候变暖双重影响下地表水热过程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从自然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区向水田集中种植区的快速转变,显著改变了地表-大气间的水热传输模式和区域水资源消耗-更新速率,如何量化评估沼泽湿地垦殖对地表水热通量传输机制和水资源消耗强度的影响,是关系到三江平原地区湿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
  • 东北地理所在河口湿地生物扰动的微生物响应特征方面取得新进展
    生态学研究普遍侧重于环境的时空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对于生物改变环境,尤其是生物扰动这种不存在直接营养关系的生态学研究关注往往较少。河口湿地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布广泛,数量巨大,其活动对湿地沉积物具有高频率和高强度的扰动。蟹类是滨海潮间带湿地中最重要的底栖动物之一,其掘洞行为显著影响沉积物的养分有效性和沉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
  • 东北地理所与康斯坦茨大学合作揭示土壤微生物在入侵灾难中的重要性
    外来入侵生物造成的生态破坏与经济损失使得我们急需探究外来种成功入侵的原因。长久以来,高竞争能力一直被认为是外来种成功入侵的关键。但是过去的研究大多关注两物种竞争(一个本地种与一个外来种的竞争),很少探究多物种的竞争。此外,竞争有不同的类型,被广泛研究的是对资源的竞争,但是竞争也可以通过其它营养级产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
  • 东北地理所首次推演Karrikin信号通路对作物根际微生物组的调控模式
    微生物组可以提升作物生产力,利用微生物组服务于作物生长和抗逆是当前农业发展重要趋势。作物到底如何实现对根际微生物组的有效调控,是当前迫切需要回答的科学问题。对此,中科院东北地理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土壤微生物研究团队开展了相关探索。  Karrikin(KAR)是燃烧植物释放的一类丁烯酸内酯化合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
  • 东北地理所在东北黑土区切沟侵蚀过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东北黑土区作为国家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目前面临水土流失加剧,沟道侵蚀严重等问题。研究沟蚀发育关键过程和作用机制,可为黑土区切沟侵蚀防治、修复措施选择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梯田作为治理坡耕地、提高农业产量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同时也是一重要的水土保持田间工程措施。然而,在全球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
  • 东北地理所在人工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关键过程与减排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绿色、生态的污水净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处理的污水类型在不断增加,运行数量和污水处理规模在持续快速增加,对水污染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人工湿地较高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综合生态环境效益。因此,迫切需要探明人工湿地温室气体排放机制,研发可同步实现水质高效净化与温室气体减排的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
  • 东北地理所在互花米草入侵过程遥感监测方面取得进展
    互花米草自1979年引入到中国后迅速繁殖,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互花米草入侵过程的精准、连续监测对了解互花米草入侵机制至关重要,也是综合治理互花米草的重要依据。由于互花米草生长在复杂的潮间带区域,可达性差,遥感解译成为监测互花米草入侵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潮汐对互花米草的周期性淹没,无法确保在卫星过境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
  • 东北地理所在耐盐微生物强化人工湿地高效脱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随着滨海养殖业、深层采矿业的迅速发展和盐碱地的大规模开垦,含盐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严重威胁水环境安全。人工湿地因其高效、低耗等优点,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但盐胁迫严重抑制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活性,导致人工湿地对氮素等污染物的净化效率显著下降,制约了人工湿地在含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