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学科门类:经济学
所属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
所属学院(所):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能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独立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和经济社会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一)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知荣知耻,具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繁荣社会科学而奋斗的奉献精神。
(二)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熟悉经济学领域的主要学术成果和前沿进展,熟练运用经济学分析工具,具有较强的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做出创造性的学术成果。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写作能力和独立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四)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脱产学习博士生3年,在职博士生一般4年,必要时可适当延长,但不能超过6年。
三、研究方向
1、当代中国经济现实的哲学问题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1)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研究;(2)经济学方法论研究;(3)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研究。
2、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制度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1)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与经济发展研究;(2)中央苏区经济与社会研究;(3)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研究。
3、比较政治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1)社会民主主义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欧美政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3)当代中国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最低总学分为22分。具体见附表。
五、培养方式和成绩考核
(一)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与以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博士生导师为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中注意激励博士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素质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博士生以自学为主,强调学习与科研相结合。导师以指导为主,强调文献的导读和方法论的引导。导师与博士生每月应至少一次进行沟通和交流,掌握学习情况和进度。
(二)成绩考核
1、学位课成绩75分、非学位课成绩60分方为合格。
2、中期考核、学术活动、科学研究、社会调查、教学实践、学位论文等达到《江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管理暂行办法》及本培养方案有关规定的要求。
六、中期考核
博士生修完全部课程后,对其进行中期考核,一般在第四学期初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博士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能力、教学实践、身体状况等,同时进行专业外语和综合知识测试。测试工作按研究生部有关规定进行。
中期考核合格者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不合格者按研究生部有关规定处理。
七、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要求
(一)博士生在第1-3学期,参加学术讲座次数应不少于15次,由导师负责检查听讲笔记,否则中期考核不合格。
(二)博士生在第2-3学期,应完成1门硕士生或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达到良好,否则中期考核不合格。
(三)博士生在第1-3学期寒暑假期间,应进行累计不少于2个月的社会调查或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报告或社会实践鉴定达到良好,否则中期考核不合格。
(四)博士生在第1-3学期,应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本人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选题相关的学术论文(独著或第一作者),否则不能开题;论文答辩前应至少发表1篇中期成果,否则不能答辩;学习全程应达到规定的科研成果量,否则不授予学位。
八、学位论文
(一)学术水平要求
1、选题符合本专业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应用意义,有助于解决该领域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2、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对策建议具有可行性。
3、分析论证体系完整,能够自圆其说。
4、字数不少于10万字。
(二)工作量及进度要求
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2年。
1、第1学期,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培养方案,确定研究领域及初步选题。
2、第2-3学期,博士生应围绕论文选题, 搜集文献资料,初步形成核心观点和写作思路。
3、第4学期通过中期考核后,博士生应提交开题报告,由导师组织专家评议。开题报告应包括:(1)一般不少于2万字的文献综述和不少于150份的参考文献;(2)有鲜明的核心观点和正确的理论支点;(3)有简明的写作框图和具体的写作大纲。
4、开题报告通过者可进入正式写作阶段。每隔3个月,博士生应向导师汇报写作进展并听取有关指导意见。
5、学位论文应至少三稿方能定稿。写作期间应至少发表1篇中期成果。
6、学位论文须进行预答辩,一般在正式答辩前三个月进行。
7、论文审阅和答辩工作按研究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专业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开课学院 |
备注 |
||||
一 |
二 |
三 |
||||||||
学 位 课 |
公共学位课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2 |
32 |
√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外文学术论著阅读与写作 |
4 |
64 |
√ |
√ |
|
经济学院 |
分两学期上 |
|||
专业学位课 |
高级宏微观经济学 |
3 |
64 |
√ |
√ |
|
经济学院 |
必修 |
||
经济哲学研究导论 |
3 |
48 |
|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任选一门,多选的课程作为非学位课计2学分 |
|||
革命根据地社会经济制度研究导论 |
3 |
48 |
|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中国近现代经济思想史研究 |
3 |
48 |
|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非 学 位 课
|
公共选修课 |
博弈论 |
2 |
32 |
√ |
|
|
信息管理学院 |
至少两门 |
最低应选修10学分。 |
高级计量经济学 |
2 |
32 |
|
√ |
|
信息管理学院 |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
2 |
32 |
|
√ |
|
经济学院 |
||||
方向选修课 |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研究 |
2 |
32 |
|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至少两门 |
||
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研究 |
2 |
32 |
|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 |
2 |
32 |
|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 |
2 |
32 |
|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中共早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
2 |
32 |
|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经济史学方法研究 |
2 |
32 |
|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中国“三农”问题研究 |
2 |
32 |
|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学生亦可根据各自培养计划跨专业(学院)选择其他相应课程 |
注:1.本课程计划总学分最低为22学分。2.非学位课均为选修课,最低需修10学分。
3.一般每学分为16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