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江西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江西师范大学 /2014-04-08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2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既能胜任高等学校英语语言文学和二语习得的教学与研究,又能从事高级翻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2.勤奋学习,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有较全面、深入的把握;具有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业务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论文写作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格和心理。

二、学制及时间安排

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学制为两年半至三年,前一年半至两年主要学习必修课和选修课,后一年至一年半安排社会实践、教学实践(一般为四周,每周4 ─ 6 课时),撰写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在职硕士生的学习年限可酌情延长一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对少数学业优秀,科研工作突出的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或提前攻博。

三、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

(每方向字数在50字以内)

研究生导师

1

英美文学

探究英美文学的发展过程,掌握英美文学的主要作家和作品,能运用现当代文学批评理论评析英美文学作品

章少泉、刘茂生、蔡芳、曾燕冰

2

语言学

掌握语言学基本概念和整体框架。研究如何运用语言学理论对语言现象做科学研究,培养学生从事语言理论研究和语言分析的能力。

李发根、李勇忠、廖福涛、王风娥、龙绍赟

3

翻译理论与实践

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线索,掌握翻译的基本理论和翻译实践的主要发展趋势,研究中西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基本知识。

李玉英、谢葆辉、喻锋平、付瑛瑛

4

二语习得

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研究范畴和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如认知和心理过程的研究,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研究。

饶振辉、刘春燕、唐雄英、林跃武、晏小琴、黄慧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

1. 硕士生在入学后的三个月内(最迟至第一学期末)经师生互选,确定导师,未互选的硕士生由导师组分配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硕士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方向与制订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

2. 一般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3. 课堂讲授与导师个别辅导或集体讨论相结合,并注意将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4. 课堂教学和导师个别指导与研究生自学相结合,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至少完成2万字的读书笔记。论文写作前,研究生须向导师组提交书面开题报告,经导师组认可方可正式开始论文写作。

5. 因材施教,充分发挥研究生个人的特长和才能。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类。学位课程包括3门公共必修课(8学分),3门专业基础课(9学分),3门专业核心课(9学分);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3门(6学分)。非学位专业选修课包括跨一级学科课程1门(2学分),跨二级学科1门(2学分)。实践环节包括两个部分:学术活动(1分),实践活动(1分)。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者须补修两门课程。本专业修满34学分方可申请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

六、课程考核与中期考核筛选

课程学习的考核,除实验、实习或某些选修课可安排考查外,必修课均需通过考试,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考查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学位课程考核成绩75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为合格。

建立研究生分流培养的机制,培养多规格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阶段性考核,如中期考核进行评优分流,未通过中期考核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进行。

七、实践环节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1.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应积极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除此之外,还应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任务等。教学实践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研究生在参加教学实践后,应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撰写教学实践论文,由指导老师按五级分制评定。实践环节一般不得免修。

2.研究生须尽早明确自己所应具备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并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导师应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推动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加深和拓宽硕士生的理论和知识面。

3.研究生应参加和聆听有关学术报告活动5次,自己做2次学术报告。适当安排硕士生访学和参加学术活动,注意培养他们的自学和独立科研的能力,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公开发表一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独撰,或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未完成者,不得授予硕士学位。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一般用至少一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的论文撰写工作是在导师及导师小组指导下,独立设计和完成某一科研课题,培养独立的科研工作能力的过程。为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导师应抓好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课题检查、答辩等环节。

1.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应认真调查研究,大量查阅文献,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确定自己的选题。确定研究课题和作开题报告,须经导师和教研室审核同意,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完成,并报学院备案。

2.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从事应用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本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须紧跟国内外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的前沿,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论文既应有理论基础又应有研究例证,提倡实证性研究。

3.研究生须公开答辩论文,并采取导师回避制。院学术委员会每年对学位论文进行抽查和评优。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附件一: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任课

教师

备注

公共必修

0122003

0122004

0122005

法语

德语

日语

4

4

4

216

216

216

1、2

1、2

1、2

黄虎清

陈 婷

袁 苓

 

99920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学校统一安排

全校必修

999201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2

学校统一安排

文科指定选修

 

专业英语

1

18

 

 

各学院自行开设

专业基础课

0122001

翻译理论与实践

3

54

1

付瑛瑛

 

0122002

普通语言学

3

54

1

廖福涛

0122003

英语文体学

3

54

2

章少泉

 

 

 

 

 

 

专业核心

0122007

英美小说A

3

54

3

蔡芳

 

0122008

英美戏剧A

 3

54

3

刘茂生

0122009

西方文论A

 3

54

3

章少泉

0122010

语义学B

3

54

3

王风娥

0122011

话语分析B

 3

54

3

李发根

0122012

语用学B

 3

54

3

李勇忠

0122013

中外翻译理论C

3

54

3

喻锋平

0122014

中国翻译史C

 3

54

3

李玉英

0122015

英汉语对比研究C

 3

54

3

喻锋平

0122016

语言教学原理D

3

54

3

饶振辉

0122017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D

 3

54

3

黄慧

0122018

心理语言学D

 3

54

3

刘春燕

专业

选修

0122034

社会语言学

2

36

4

钟彩顺

 

0122035

认知语言学

2

36

4

李勇忠

0122019

叙述学A

2

36

4

曾燕冰

0122020

功能语言学B

2

36

4

李发根

0122021

古典诗词翻译研究C

2

36

4

付瑛瑛

0122022

外语教学科研方法D

2

36

4

唐雄英

0122023

莎士比亚专题研究A

2

36

4

刘茂生

0122024

英美诗歌专题研究A

2

36

4

章少泉

0122025

语言学史

2

36

4

王风娥

0122026

口译理论与实践C、E

2

36

4

李玉英

0122027

跨文化交际学B、D

2

36

4

赵蔚群

0122028

语言测试D、B

2

36

4

唐雄英

0122031

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B、D

2

36

4

晏小琴

0122032

语言与文化A、B、C、D

2

36

4

刘辅兰

0122029

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专题研究A

2

36

4

蔡 芳

实践

环节

学术活动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不少于5次,作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

 1

 

 

 

 

实践活动

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科研实践

 1

 

 

 

 

补修

课程

 

高级英语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者须补修

 

写作与翻译

 

 

 

 

 

备注:A:英美文学B:语言学C:翻译理论与实践D:二语习得

 

 

附件二: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

【英文译名】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课程编号】 0122015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

【开课单位】 外国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付瑛瑛 副教授

【课程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拟通过英汉,汉英翻译实践, 练习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以及英语和汉语的表达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基本翻译方法,技巧的基本知识。

主要掌握所选教材上的内容,了解主要中外文学名著及当代政论文等的翻译和译文对比研究。

【教材及参考数目】

Peter Newma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ona Baker.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许国烈. 中英文学名著译文比录《简爱》中译本

 

 

【课程名称】 普通语言学

【英文译名】Linguistics

【课程编号】 0122002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廖福涛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向学生讲授普通语言学基本概念,了解普通语言学的整体框架,对普通语言学有较全面的把握。重点突出普通语言学在当代语言研究中的运用情况,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普通语言学理论对语言现象做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独立运用该学科的基础原理从事语言理论研究和语言分析的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Robins, R H. 2000. General linguistic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John Lyons, 1981.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 Poole, S. 2000.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 Saussure, F. De. 2001.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 Mark Aronoff and Janie Rees-Miller. 2001. The handbook of linguistic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 胡壮麟,2002,语言学高级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7. 桂诗春,宁春岩,1998。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课程名称】英语文体学

【英文译名】English stylistics

【课程编号】0122003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章少泉 教授

【课程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为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熟悉文体学的基本概念,文体学的历史渊源及流派,掌握语言要素的文体功能,能运用文体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篇章分析和话语分析,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文体分析。文体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学,文学批评和语文哲学的知识。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敏感性。本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文体与文体学、文体学简史、文体的成分与层次、篇章与话语,“偏离”与“前景化”,话语的功能和语用分析,文学与话语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Bradfor R. 1997. Stylistics. London: Routledge.

2. Chapman R. 1973.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stylistics. London:  Edward Arnold.

3. Coulthard R M. 1985.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London: Longman.

4. Leech G, and Short M. 1981. Style in fiction. London: Longman.

5. Shen Dan. 1995. Literary stylistics and fictional translation.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6. Toolan M J. 1990 The stylistics of fiction. London: Routledge.

7. Traugott E C and Pratt M L.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literatur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e, Inc.

8. Ulmann S. 1973. Meaning and style. Oxford: Blackwell.

 

 

【课程名称】英美小说

【英文译名】English and American novels

【课程编号】 0122007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蔡芳 副教授

【课程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英美小说史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小说及小说批评的基本原理,能运用现当代文学批评理论评析小说。课程内容主要有:小说原理、英美小说史、小说批评方法、现当代文艺理论与小说、小说批评论文写作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Bradbury, M. 1992. The modern American novel. Oxford: OUP.

2. Brooks, C and Warren, R. W. 1979. Understanding fiction. NJ: Prentice-Hall.

3. Hassan, Ihab. 1961. Radical innocence: Studies in the contemporary American novel.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5. Miller, J. and Hillis. 1992. Fiction and repetition: Seven English novel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6. Stevenson, L. 1960. The English novel: A panorama.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课程名称】 英美戏剧

【英文译名】English and American drama

【课程编号】 0122008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

【开课单位】 外国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刘茂生 教授

【课程内容及要求】

培养学生全面掌握英美戏剧的基本理论和批评方法,了解英美戏剧观念的变化与发展。重点掌握英美戏剧的缘起、结构和要素、戏剧批评理论与方法、英美戏剧的相互渗透与关联、英美戏剧批评实践。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Kemedy, X. 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to fiction, poetry, and drama.1998

2. Meyer, Michael. Literature,1999

3. Steiner, D. Understanding literature,1989

4. Pfister, Manfred. The Theory and Analysis of Drama. Cambridge: CUP. 1988

5. Guerin, W. L. 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 to Literature. Oxford: OUP. 2004.

 

 

【课程名称】 西方文论

【英文译名】 Reading of literature in the West

【课程编号】 0122009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章少泉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学习西方现代文论,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使用英语文学理论文献的能力,为用英语撰写评论性文章奠定一定基础,同时使学生对二十世纪西方主要的文学批评理论和观点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Levenson, Michael. 2000. Modernis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 Eagleton, Terry. 1983. Literary theori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Eliot, Simon and Owens, W. R.. 1998. A handbook to literary research. The Open University.

4. Browner, Stephanie, et al. 2000. Literature and the internet. Garland Publishing, Inc.

5. Madden, Frank. 2002. Exploring Poetry. Longman.

6. Madden, Rank. 2002. Exploring fiction. Longman.

 

 

【课程名称】语义学

【英文译名】Semantics

【课程编号】 0122011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王风娥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讲授语义学基础概念和整体框架以及当前国内外在该学科研究的状况,重点突出当代语义学研究内容和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情况。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从语义学角度对语言现象进行观察,熟练运用语义学理论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John I. Saeed. 2000. Semantic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Lyons. I. 2000. 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 Evelyn Hatch and Cheryl Brown. 2001. Vocabulary, semantics and language education.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 Shalom. Th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semantic theory.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 束定芳,2000,现代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 李福印,1999,语义学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话语分析

【英文译名】Discourse analysis

【课程编号】0122011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李发根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话语分析”课程的教材选用Scheffrin的 “Discourse analysis"    全书主要介绍了6种语篇分析方法,如语用学,民俗学,认知语言学等。要求学生结合功能语言学,分析各类语篇,探讨其规律,具有创新的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对翻译、写作、语言教学的实际能力。其具体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本书种种语篇的分析方法,对英汉进行对比研究,探究英语和汉语的异同,能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论文。

【参考书目】

1、De Beaugrande,R、and W、Dressler,1981,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 London:Longman.

2、Cook,G、1989、Discours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Van Dijk 、T、A、(ed) 1985. A 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 (4 V0ls.). New York:Academic Press.

4、Hatch,E、1992。Discourse and Language Educ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McCarthy, M. 1991、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Sindair,J. M. and M Coulthard. 1975. Towards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 The English used by teachers and pupil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黄国文, 1988。 语篇分析纲要。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语用学

【英文译名】Pragmatics

【课程编号】0122012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李勇忠   教授

语用学是研究在具体语境中语言使用的学问。与传统语义学相比,语用学更注重语言使用的语境。本课程包括的内容有:(1)语用学研究的范围;(2)指示语言的分析;(3)会话含义;(4)语用结构;(5)言语行为的认知语用分析;(6)会话结构;(7)语用学与外语教学。要求学生熟悉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运用语用学的方法分析具体语料。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Levinson, S. C. 2001. Pragmatics. London : Longman.

2. 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London: Longman.

3. Mey, J. L. 2001. Pragmatics: An introduction. London : Longman.

4. Peccei, J. S. Pragmatics. London : Longman.

5. Sperber, D. et al. 2000.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London : Longman.

6. Verschueren, S.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London : Longman.

7. 何兆熊. 2000 新编语用学概论.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8. 熊学亮. 1999. 认知语用学概论.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中外翻译理论

【英文译名】Translation theory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课程编号】 0122013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喻锋平 副教授

【课程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拟通过学习和了解翻译理论发展的线索,使学生掌握翻译的基本理论和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 以及翻译研究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注重中心议题的研究。要求学生掌握中西翻译理论的基本知识,偏重20世纪中西翻译研究的主要成果。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分专题研究。

【教材及参考数目】

1. Sussan Bassnett. Translation studies1991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Will.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2000,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 Venuti.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1992  NJ:Prentice-Hau

4. 陈富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1992,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罗新璋 翻译论集1984,商务印书馆

 

 

【课程名称】中国翻译史

【英文译名】History of Chinese translation

【课程编号】0122014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李玉英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通过翻译理论史的学习,理清中国译学理论流变的脉络,熟悉各种理论流派及各流派的主要观点及理论体系,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其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特别要掌握近、当代的各翻译家及翻译理论家的学说,他们的理论与翻译发展史的传承关系及前沿研究成果,以及提高翻译理论,自觉地运用理论指导翻译实践。

【教材及参考书目】

1、中国翻译简史马祖毅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翻译新论 杨自俭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翻译学——科学和艺术的统一   黄振定 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4、翻译与语言哲学    刘必庆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5、五四以来我国英美文学作品译介史 王建开 上外教育出版社2003

6、中国翻译教学研究    穆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课程名称】英汉语对比研究

【英文译名】Contrastive analysi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课程编号】 0122015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喻锋平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通过比较阅读,了解英汉语篇差异、表达差异、文化差异、意象差异、语境差异、信息传递差异等诸多方面,从而经过悉心的探讨,潜心的研究,寻找出翻译最佳途径,采取恰如其分的技巧,形成得体的翻译语。做到求其易解,但保存原作的习姿,从而能自如地运用某些翻译理论和技巧,指导翻译实践。

【教材及参考书目】

1、英译汉技巧新编 毛荣贵 外文出版社2001

2、文体翻译论   冯庆华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高效翻译探索   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4、困难见巧     金圣华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5、文学翻译十讲    刘重德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6、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张培基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课程名称】语言教学原理

【英文译名】Principles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课程编号】 0122016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饶振辉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该课程系统讲授外语教学研究发展的趋势及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框架。本课程重视对外语教学过程的知识传授,对一些影响外语习得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对当代外语教学理论界在这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较为详尽的介绍和评介。本课程还注重讲述外语教学方法论与具体外语教学方法和技巧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学完此课程后应掌握外语教学的理论体系,了解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基本情况,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中去。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Brown, W. 1994.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Larsen-Freeman. 1992.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 Ellis, 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 William Littlewood. 1990."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 Cook, V. 1991.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7. 束定芳,庄智象,1998。现代外语教学 ─ 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8. 蒋祖康,200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课程名称】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英文译名】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课程编号】 0122017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黄慧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二语言习得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重点经历了从“第二语言教学”到“第二语言学习”的转变。了解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和了解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是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也是第二语言研究的核心。本课程讲授近三十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及研究范畴,(如年龄,认知方式等),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如认知和心理过程的研究,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研究)。 要求学生在学完此课程后能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能运用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和成果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研究。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Cook, V.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0.8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Cook, V.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2000.8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 Larsen-Freeman, D. et al.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2000.8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4上海教育出版社

5.Eills.R.1985 unden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oioiti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Cohen.A.D 2000.Strata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and language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7.Seliger,H.W and Shohang,E 1989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心理语言学

【英文译名】PsychoLinguistics

【课程编号】 0122018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刘春燕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向学生介绍心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框架。要求学生探究语言理解、语言产出、语言习得的心理过程,了解语言与记忆、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语言与认知神经科学的关系。重点学习语言的感知过程、心理词汇、句子理解、语言产出及语言习得的心理规律。同时结合二语习得与学习的特点,探索二语的阅读理解、二语心理词汇、二语的语言产出、二语的习得过程等。培养学生将心理语言学规律应用于外语教学实践的能力,掌握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与心理过程,熟悉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来探索二语语言的心理过程和发展规律。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Carroll, D. W. 2008. Psychology of Language (5th edition),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Jay, T. B.2004 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 北京大学出版社.

3. Kormos, J. 2006 Speech Produc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orporated.

4. Levelt, W. J. M. 2008 Speaking: From Intention to Articulation,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 Robinson, P. 2001. Cognition &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 董燕萍,2005. 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课程名称】社会语言学

【英文译名】Social Linguistics

【课程编号】 0122034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钟彩顺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向学生讲授社会语言学基本概念,了解社会语言学的整体框架,对社会语言学有较全面的把握。重点突出社会语言学在当代语言研究中的运用情况,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对社会的语言现象做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独立运用该学科的基础原理从事语言理论研究和语言分析的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John Lyons, 1981.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Poole, S. 2000. 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linguistic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 Saussure, F. De. 2001.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 Mark Aronoff and Janie Rees-Miller. 2001. The handbook of linguistic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 王德春等,1995,社会语言学,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7. 桂诗春,宁春岩,1998,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课程名称】认知语言学

【英文译名】Cognitive Linguistics

【课程编号】 0122035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李勇忠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向学生介绍认知语言学的基础概念和整体框架以及当前国内外在该学科研究的状况,重点突出认知语言学研究内容和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情况。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语言现象进行观察,熟练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Culioli, A. 1995. Cognition and representation in linguistic theory,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 John Lyons, 1981.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Eliasson, S. 1997. The cognitive calculus and its function in language. Berlin &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4. Heine, B, 1997. Cognitive foundations of grammar.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 Langacker, R. 1987.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Stanford: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课程名称】语言测试

【英文译名】Language Testing

【课程编号】 0122028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唐雄英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向学生讲授语言测试学研究发展的趋势及基本框架,重视对对语言测试的基本技巧进行传授,对一些影响语言测试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对当代语言测试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较为详尽的介绍和评介。学生在学完此课程后应掌握语言测试的理论体系,了解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基本情况,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语言测试和研究中去。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Allen, J, and Davies, A. 1977. Testing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Davies, A. 2001. Language testing symposium. A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Henning, G, Hudon, T, and Turner, J. A guide to language testing. Cambridge, Mass.: Newbury House.

4. Heaton, B. 1982. Language testing. Hayes, Midds.: M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s.

5. Bachman, L., Davidson, K., and Choi, I. 1990.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课程名称】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英文译名】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Cases Study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课程编号】0122018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36学时、3学分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晏小琴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英语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英语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英语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教学设计的具体产物是经过验证的教学系统,这个系统是一种包含多种要素的能实现某种目标的,具有一定功能的不同层次的综合体,可能是一门课程、一个教学方案、一种教学软件或一组教学资源等。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学生通过分析现有或设计新教学方案、分析评价优秀教学案例、模拟上课或说课等过程,以掌握英语教学设计原理及其具体运用,提高其实际教学实践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Biggs, L. J., K. L. Gustafson, & M. Tillman. (1991). Instructional Design: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New Jerse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Inc.

2. Reigneluth, C. M. & A. A. Carr-Chellman. (2009).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3rd editi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3. Smith, P. L. & T. J. Ragan. (2005). Instructional Design. J. Wiley & Sons.

4. Shambaugh, R. N., N. Shambaugh & S. Magliaro. (2006). Instructional design: a systematic approach for reflective practice. Pearson/Allyn and Bacon.

 

 

【课程名称】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A study on British and American Novels of Post Modernism

【课程编号】 0122029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蔡芳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要求学生熟悉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历史渊源及流派,掌握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基本特征,能运用文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对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进行篇章分析和话语分析,尤其是对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作品的文体分析。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了解,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本人的文学研究之中去。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Levenson, Michael. 2000. Modernis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 Bradbury, M. 1992. The modern American novel. Oxford: OUP.

3. Eliot, Simon and Owens, W. R.. 1998. A handbook to literary research. The Open University.

4. Brooks, C and Warren, R. W. 1979. Understanding fiction. NJ: Prentice-Hall.

5. Stevenson, L. 1960. The English novel: A panorama.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6. Madden, Rank. 2002. Exploring fiction. Longman.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