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研究生考研导师简介-邬向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2019-05-25

组内动态图像处理和智能识别研究组科学研究论文专著团队成员招生信息
组内动态

新闻标题CCTV-10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栏目播放《掌纹识别》节目,由邬向前教授讲解,研究组全体师生参与拍摄

发表时间2019-05-15

CCTV-10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栏目于2019年5月13-14日播放《掌纹识别 上》和《掌纹识别 下》两期节目,由邬向前教授讲解,研究组全体师生参与拍摄。主要介绍掌纹识别研究领域从开创到成熟的工作。

欢迎收看!

掌纹识别(上) 掌纹识别(下)




新闻标题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组在本研究组完成《掌纹识别》节目的拍摄

发表时间2019-4-12

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组,从4月8日开始入驻本研究组,拍摄掌纹识别相关研究工作,经过3天半的紧张拍摄,今天终于圆满完成。感谢央视编导赵怀瑾老师和首席摄像师葛松老师的辛勤卓越的工作。本节目将于5月13-14日在CCTV-10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栏目播放,期待ing









新闻标题祝贺本组研二的赵婷同学的论文被国际顶级会议 CVPR2019 接收

发表时间2019年2月25日

祝贺研二赵婷同学的如下论文被国际顶级会议 CVPR 2019接收。

Ting Zhao and Xiangqian Wu, Pyramid Feature Selective Network for Saliency detection, accepted by CVPR 2019.



新闻标题热烈祝贺邬向前教授入选“2018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这是连续第五次入选该榜单

发表时间2019-1-30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是国际著名学术出版集团爱思唯尔每年评选的当年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名单,从2014年开始发布,每年一次,今年是第五次发布。邬向前教授每次均入选该榜单,是哈工大本部计算机学科唯一入选者,详情请见爱思唯尔官网“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的“计算机科学”部分、“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的“计算机科学”部分、“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的“计算机科学”部分、“2015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的“计算机科学”部分和“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的“计算机科学”部分。


新闻标题祝贺本组毕业博士生唐有宝的论文被多媒体领域国际顶级期刊 IEEE TMM 接收

发表时间2019-1-29

祝贺本组毕业博士生唐有宝的如下论文被多媒体领域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adia 接收。

Youbao Tang, Xiangqian Wu, Salient Object Detection Using Cascad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and Adversarial Learning, accepted by IEEE TMM.


新闻标题祝贺邬向前教授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资助

发表时间2018-12-1

哈工大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面向互联网信息的司法舆情检测与预警方法研究及系统研发”获得批准,邬向前教授为该课题负责人,该课题的参与单位包括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722研究所和广州畅驿公司,课题起止日期为 2018年12月-2021年11月。


新闻标题热烈祝贺邬向前教授获得2018年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发表时间2018年5月23日

邬向前教授获得2018年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哈工大今年总共3人获得资助),成为哈工大计算机学科历史上的第5位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哈工大计算机学科上一次获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是在2006年。



新闻标题热烈祝贺邬向前教授连续四次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发表时间2018-2-20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是国际著名学术出版集团爱思唯尔每年评选的当年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名单,从2014年开始发布,每年一次,今年是第四次发布。邬向前教授每次均入选该榜单,是哈工大本部计算机学科唯一入选者,详情请见爱思唯尔官网“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的“计算机科学”部分、“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的“计算机科学”部分、“2015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的“计算机科学”部分和“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的“计算机科学”部分。




新闻标题热烈祝贺邬向前教授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发表时间2017.10.15


新闻标题中国科学报对邬向前教授主持和参与的报告会“人工智能颠覆传统医疗?——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医疗”的报道

发表时间2017-4-20

作者:贡晓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4-20

AI让优质医疗触手可及(详情)



人工智能成为医疗创新的必由之路。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现代社会信息大爆炸,也在无形中推动医疗行业转型。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着力打造智慧医疗,或将改变错综复杂的利益现状,使传统医疗行业改头换面。

■本报记者 贡晓丽

不久前,百度公司宣布对医疗事业部进行重大改组,对医疗业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和优化,集中优势资源,将医疗业务的重点布局在人工智能(AI)领域,此举一出就引发了业内的关注。一方面业界对百度在医疗领域的任何动作都很敏感,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事业的契合点在哪里?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对医疗事业带来重大影响?

4月14日,在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举办的学术报告会上,多位专家就“人工智能颠覆传统医疗?——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医疗”为主题,进行了讨论与解答。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宽,人工智能在医疗界的发展应用受到高度关注,打造智慧医疗助力医疗事业发展成为自动化时代一大趋势。事实上,现代社会信息大爆炸,也在无形中推动医疗行业转型。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着力打造智慧医疗,或将改变错综复杂的利益现状,使传统医疗行业改头换面。

人工智能让医生的能力可复制

在当前中国的医疗市场中,国家投入巨大,但医疗资源分配矛盾依旧突出。据公开数据显示,庞大的医疗机构体系中,拥有优质医疗资源的医院仅占卫计委医疗总数的0.1%。

“国内的主要医疗资源基本都集中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中,三甲医院在专家数量,医疗营收、高性能设备、科研成果等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医疗机构。”百世伽科技CDO魏洪指出,这就造成了病人一窝蜂地集中在三甲医院,某些大医院的重点科室更是一号难求,因而导致看病难、看病贵,出现医生工作量大、床位数不够、病人满意度低、医患矛盾激烈等一系列问题。

另一方面,其他医疗机构的医生空闲度高,业务提升机会有限,就诊人数少,造成了大量医疗资源的浪费。

“百世伽建立临床医疗诊断辅助决策平台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地方医疗的安全性和诊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增加病人的就诊体验。”魏洪说。

“医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回复患者常见、重复的问题,例如手术费用、如何预约、如何吃药等。”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闫骏说,“如果这些常见的问题有人代为回答,就节省了医生的很多精力。”

然而,专业领域知识库的建立与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自动问答两个方面都面临很多技术挑战。“首先要提高问题与标准答案的匹配度”。原来,真实患者的提问与编辑的标准问题差别很大,如果单纯通过关键词搜索很难找到对应的答案。

“为了建立一个好的知识库,必须将所有问题进行归类,并与从文献中找到的答案映射成不同的向量,再通过计算进行匹配。”闫骏说。这也是目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投入项目。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与慢性病增长的趋势驱动了市场对人工智能更大的需求。因此,人工智能成为医疗创新的必由之路——让产品化人工智能来赋能,让优秀医生的能力可复制。

影像组学带来医疗方法的改进

“很多我们看到的应用场景都是依赖于大规模的数据处理,而由于目前计算机算法的不断演进,感知计算和认知计算的发展,医疗领域创业公司多集中在医疗影像处理方面。”闫骏说。

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田捷介绍,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催生了影像组学概念,其通过融合影像、基因、临床等多元信息进行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已经被成功应用于皮肤癌鉴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脑胶质瘤癌影像基因关联、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预测等领域,“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大数据有着先天优势”。

“我们目前做的就是眼底疾病的医疗影像组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邬向前坦言,我国是全世界盲人最多的国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和青光眼等眼底疾病是导致不可逆转性失明的主要原因。这些眼底疾病的潜在时间长,早期症状不明显,很难为患者所察觉,因此医学上要求潜在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和老年人等)需要一年一到两次检查眼底是否出现病变,“我国光糖尿病患者就有一亿人,而眼科医生不到4万人,所以导致很多潜在患者得不到早期的诊断和治疗,从而导致视力受损或失明"。

“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就可以自动筛查眼底病变,这样通过眼科检测设备,上传眼底图片到服务器就可以筛查患者人群了。”邬向前说。无论病人在哪儿,就算在乡镇医院做检查也能获得与大医院一样的检查结果,这样看来,人工智能技术会带来医疗方法的改进。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人工智能在具体应用当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工智能概念虽然火热,该领域获得投资的资金也比较多,但真正从市场应用的角度来看,从尝试中获得反馈、收集数据同样重要。”闫骏说。

云计算为传统医疗升级铺路

人工智能的确正在给传统医疗带来改变,而与人工智能不可分割的云计算,也正为传统医疗的升级铺平道路。

人工智能这项技术,其最大的能力在于整合已有的海量信息,并不能直接实现创造一个新的事物。也就是说,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对人类面临的问题寻求精准化的解决方案。对于医学来说,也就是尽快实现“精准医疗”。

精准医疗,基于大量的数据分析之上,曾经就职于IBM公司的魏洪认为,囿于隐私权保护,该公司的沃森医疗机器人只有20万例患者信息,“样本量太少,我国一家大型医院科室日门诊量都在三千左右”。

但沃森的技术支撑值得魏洪与百世伽借鉴,“沃森的核心技术包括,自然语言的处理、询证的自动问答、基于用户反馈的自学习和系统优化。”魏洪说。

百世伽2016年与西京医院合作部署了心理健康筛查平台,通过筛查平台筛查16项心理障碍。以抑郁症为例,经临床经验模型与后台的模型对比,将医学的非线性问题转化为数学的线性问题,推荐几种不同的治疗方式。

“随着诊断次数的累加,筛查平台的诊疗精确度不断提升,2016年以来,西京医院对抑郁症的误诊率为14%,筛查平台为9%。”魏洪介绍说。

医疗大数据的形成是人工智能的基础。AI+医疗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的爆发点,不仅因为医疗资源短缺不可忽视,同样也是人工智能在云计算基础上迅速发展的必然。此外,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技术突破更加快了AI医疗的落地,成为人工智能应用于人类智慧生活迈出的重要一步。

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的作用受限于人类的医学研究水平,人类的医学水平有多高,人工智能的有效性就会有多高。“它最让人惊艳的是能够将人类医学研究成果最大程度地利用起来,实现其价值最大化。”闫骏说。

《中国科学报》 (2017-04-20 第5版 技术经济周刊)


新闻标题邬向前教授在京参加CCF YOCSEF指导委员会座谈会

发表时间2017-4-10

2017年4月9日上午,CCF YOCSEF指导委员会座谈会在中科院计算所召开,子德秘书长主持,感谢李国杰、郑纬民、赵沁平、高文等几位院士和YOCSEF前辈对青年的关心和指导!CCF YOCSEF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马上满二十年了,从成立时的15人发展到2300多人,从中走出了众多的计算机行业泰斗级人物和大批优秀青年。

李国杰院士引用钱理群教授的观点,谆谆告诫在浮躁的环境里,坚持做“清醒,理性,低调的行动主义者”,还特别强调要把更多注意放在“兴利”的举措上,还提到学术界更多做对社会有利的“里子”的事,而不是忙于“面子”。赵沁平院士用一个生动的几何学比方说,其实人和人的经历都差不多的,就像一个封闭几何体的周长,但因为形状不同而面积不同。老年人是圆形,有最多的知识,经验和包容。而青年人,可能尖锐,犀利,是三角形,多边形,经验包容不足,但可贵是尖锐,犀利。高文院士拿党史和恢复高考初期的历史,谈应该更多服务关心年轻人的道理………

CCF YOCSEF, 20年再出发!

附YOCSEF大事记:http://www.yocsef.org.cn/sites/yocweb/yocdsj.jsp?contentId=**81

(转自万青)




新闻标题邬向前教授在京参加纪念当代毕昇王选院士诞辰八十周年座谈会

发表时间2017-4-9

CCF YOCSEF举行纪念王选老师诞辰八十周年座谈会 (详情)

4月8日,CCF 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荣誉委员等二十余人在方正大厦参加了“纪念王选老师诞辰八十周年座谈会”。王选夫人陈堃銶教授、北大计算机研究所肖建国教授、王选纪念陈列室主任丛中笑副研究员和CCF秘书长杜子德研究员出席了活动。

委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王选纪念陈列室,聆听了王选院士生前秘书丛中笑老师作的《王选的世界》报告,并与陈堃銶教授和肖建国教授一起交流了感受。

从参观与交流中,委员们深切感受到了王选院士爱国、创新和对理想的坚守,为王选院士的人格魅力所深深吸引。陈堃銶教授在认真听取了在座委员发言后,表示大家都很年轻,在现在非常功利的社会风气之下能够坚持科研并作出成绩非常不易。她鼓励大家继续努力,不要被外界压力所干扰。王选的不易就在于不仅仅做出科研原型,还要耐得住寂寞作出一代代产品,禁得起市场考验。
前排左起:吴宗友、韩银和、强彦、苗启广

中排左起:丛中笑、孟小峰、肖建国、史元春、陈堃銶、杜子德、李方、谭晓生

后排左起:崔斌、陶耀东、彭绍亮、刘挺、祝烈煌、袁晓如、胡春明、林俊宇、邬向前、王涛、操晓春、罗训、唐杰


新闻标题邬向前教授将在北京大学主持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CCF YOCSEF) 学术报告会 “人工智能颠覆传统医疗?——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医疗”

发表时间2017-4-8

人工智能颠覆传统医疗?——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医疗 (详情)

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

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 Engineers Forum

CCF YOCSEF

于2017年4月14日(星期五) 14:00-17:30

在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405举行

学术报告会,敬请光临

报告会主题

人工智能颠覆传统医疗?——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医疗

程序

13:30签到

14:00报告会开始

特邀讲者:田捷 博士,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

演讲题目: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影像组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特邀讲者:闫骏 博士,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

演讲题目:知识挖掘对提升医药行业生产力的可能应用

特邀讲者:伯晓晨 博士,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演讲题目:精准医疗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及其应用

特邀讲者:魏洪 博士,百世伽科技CDO

演讲题目: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机器辅助诊疗技术研究

Panel讨论:

讨论嘉宾:田捷,闫骏,伯晓晨,魏洪

现场体验机器人诊疗技术:智能挂号系统;骨质疏松筛查平台;智能语音识别平台!

执行主席:吴宗友 博士,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CCF 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

执行主席:邬向前 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CCF 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

执行主席:彭绍亮 博士,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员,CCF 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

参会者:IT领域专业人士、研究生、媒体等

联系:yocsef@ccf.org.cn (010)6260 0321ext20

本次活动仅对CCF会员开放,如想参加报告会,请在13日前办理入会手续。

参加方式:

1、CCF会员凭会员证免费参加;媒体免费参加。

2、非CCF会员办理入会手续,可以免费参加:

登录:http://web.ccf.org.cn/CCF/reg.action?flag=0,提交申请

会费:学生50元/年,会员:200元/年

缴费:http://www.ccf.org.cn/sites/ccf/jffs.jsp

注:现场无法办理缴费,请提前注册会员后参加本次活动

人工智能颠覆传统医疗?——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医疗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今年最热的话题,在国内投资界和产业界都如火如荼,特别是在AlphaGO横扫围棋界后更是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势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目前在医学类的应用也是层出不穷,尤其是在辅助诊断、影像分析、精准医疗上都显示了很好的前景。

人工智能已经在发展的几十年中走出实验室,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公众认知不断出现重大突破,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下,人工智能从科学家的“前沿阵地”持续走向商业应用场景实现。尽管人工智能还处于技术创新期,但人工智能的基础已经充实,大数据计算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数据,依托数据为基础的分析和精准判断决策成为可能。

人工智能对医疗领域的改造是颠覆性的,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创新,更从生产力对传统医疗行业产生变革,除了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外,还将作为辅助诊断,大大提高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使精准医疗成为可能,其带来的也是庞大的增量市场,或可诞生大量独角兽企业,比如AI+医学影像诊断市场空间巨大。

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领域在让人充满期待的同时,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智能医疗到底离我们有多远?人工智能对于医疗领域到底是泡沫还是创新?大数据时代下,怎样把医疗数据与人工智能相结合?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CCF YOCSEF)将举行“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医疗”报告会,邀请来自学术界、产业界的相关学者和专家,共同讨论智能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未来趋势,并探索大数据与智能医疗相结合的新技术突破和产业机会。

特邀讲者 田捷

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7年获教育部****;以一作或通讯(含并列)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Advanced Materials、Biomaterials、Radiology,以及IEEE Trans和OSA系列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论文SCI引用4000余次;出版专著多部;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和美国发明专利3项;作为第一完成人在2002和2004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010和2012两次获得国家发明奖 2012年获得何梁何利奖;2006和2011两次任科技部国家基础研究九七三项目首席;2012年获得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专项。先后成为 IEEE、OSA、SPIE、IAMBE、AIMBE和IAPR六大国际著名学会Fellow,现为IEEE TMI、IEEE TBME、IEEE JBHI和Photoacoustics期刊编委;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委会首届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学专委会首届主任。

报告摘要: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如深度学习等的快速发展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催生了影像组学概念,其通过融合影像、基因、临床等多元信息进行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已经被成功应用于皮肤癌鉴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脑胶质瘤癌影像基因关联、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预测等领域,论证了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大数据的优势。本报告将针对新兴的影像组学技术,从医疗大数据北京、影像组学国内外进展、影像组学关键技术、典型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介绍。

特邀讲者 闫骏

Dr. Jun Yan received the Ph.D. degree in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from th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 Peking University, P.R. China. During his Ph.D., he has been a research intern of MSRA from 2003 to 2005 and awarded as Microsoft fellow in 2004. Before join Microsoft, he has been a research associate at CBI, HMS, Harvard, Cambridge, MA, in 2005. He joined Microsoft Research Asia (MSRA) from 2006. Currently he is working in the?Data Mining and Enterprise Intelligence group of MSRA as a senior research manager. His research interests are on knowledge mining for AI,?text preprocessing and understanding,?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behavior targeted online advertising?etc. So far, he has successfully incubated?tens of?technologies, which have been used in Microsoft products. In academia, he has more than 60 quality papers published in referred conferences and journals, including SIGKDD, SIGIR, WWW, ICDM, TKDE, etc. He has been the PC member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SIGKDD, SIGIR etc. and is also reviewers of journals articles TKDE, TPAMI etc.

报告摘要:在中国互联网+医疗的诸多问题中,患者对可信赖的医疗知识的旺盛需求与专家医生资源的严重不足导致了很多矛盾与现实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我们尝试通过技术手段辅助医生建立知识库并基于知识提供自动问答服务,以此来提高医生的生产力并同时更大范围满足患者需求。然而,专业领域知识库的建立与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自动问答两个方面都面临很多技术挑战。本次报告将从知识库建立与自动问答两方面各选择一个具体问题介绍一些我们最近的研究进展。针对前者,我们将分享一个针对自动问答场景的有条件知识库建立工作。针对后者,我们将分享如何利用结构化知识进行问题理解与语义相关性计算。最后,我们将分享一些如何通过知识的分布式表示学习利用随机算法赋予机器一定创造力的早期研究。

特邀讲者 伯晓晨

分别于1996年、1999年和2002年获得国防科技大学自动控制、模式识别和控制科学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3年开始从事生物信息学研究工作。现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目前研究方向为生物医学大数据处理与分析。作为负责人和主要研究者先后承担“精准医学研究”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863、自然基金重点等项目18项。在Nature、Nature Microbiology、Nucleic Acids Research、Bioinformatic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励。2007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 2012年入选总后科技新星。现兼任北京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兼任军委科技委“生物及交叉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军委科技委“网络信息”领域委员会委员。

报告摘要:生物大数据正在深刻变革生物医学研究的模式,推动精准医学研究和产业化步入快车道。承载精准医学数据收集、管理、整合职能的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已经成为精准医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平台。我们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面向精准医学专项数据汇交、存储、注释、共享、展示等需求,正在建设国际一流的精准医学数据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PB 级别分布式大数据存储系统,解决数据安全、异地灾害备份等重大技术问题,提供可靠的、先进的基础平台;2)构建精准医学元数据规范和语义融合框架,建立集成数据汇交系统的精准医学大数据管理平台和协同工作平台,建设重大疾病精准医学数据库群;3)建立中国人组学数据库,构建中国人精准医学组学参照数据集,开发中国人参照基因组浏览器;4)整合精准医学临床大数据与生物学基础数据,建立自动、无缝、高效的PB 级组学数据与临床信息整合、注释系统;5)突破精准医学大数据描述分类、组织索引、关联搜索、以及高效检索等关键技术,建立精准医学大数据中心门户,开发语义关联搜索、高效检索以及可视化展示等应用系统。除了服务科研以外,精准医学数据中心本身在临床医疗中也有巨大的潜在的应用价值。因此,对于数据中心的运营维护和应用,我们也做出了一些可能的设想。

特邀讲者 魏洪

出生于1979年6月,杭州师范大学数学系学士,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工程硕士,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2006年参加工作,历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P&SMarketing解决方案部首席架构师;IBM沃森团队外聘医学专家。2016年,回国创办杭州Best+科技,任首席数据官。

报告摘要:建立临床医疗诊断辅助决策平台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医疗的安全性和诊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增加病人的就诊体验。 这次主要介绍和现场演示三个层面的机器人辅助诊疗技术和研发成果和基于天河2号,在西京医院已经在部署测试的2017精神障碍辅助诊疗机器人。通过介绍临床诊断辅助决策平台,详细阐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诊断中的应用。同时说明临床诊断辅助决策技术的起源,发展过程,最新进展等情况,以临床常见的抑郁发作疾病作为典型分析材料,详细剖析抑郁发作的疾病建模、诊断过程、诊断访谈、诊断结论、鉴别诊断、治疗方法、预防和保健,?同时详细介绍产品的三个基本要素和三个主要关键点:算力+大数据+算法,自然语言的处理+基于循症的自动问答系统+基于用户反馈的机器学习和系统优化体系。最后,结合国防科技大学天河2号超级计算机的试算结果和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的实际临床使用情况做详细的精准度分析。

执行主席 吴宗友

CCF 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CCF会员。现任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主导曙光最新一代地球模拟装置预研系统及中科院“元”超级计算机等一系列高性能计算项目的建设。以及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地球模拟器的预研系统研制工作。

执行主席 邬向前

博士。CCF YOCSEF 学术委员会委员,CCF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和人机交互专委会委员。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霍英东教育基金等项目十余项,在IEEE TIP/TIFS等国际期刊和ECCV/ACMMM等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得国内外专利十余项。曾获CCF优秀博士论文奖和多项省部级奖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和医学图像分析等。

执行主席 彭绍亮

博士,从事高性能计算、大数据、生物信息等技术研究工作,“天河”生命科学方向负责人,华大基因研究院“特聘教授”。已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 Cell AJHG, Genome Biology, Cancer Research, ACM/IEEE Transactions, BIBM, 《中国科学》等。曾参与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应用软件研发工作,参与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军队重大型号项目等13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荣立三等功。是中央军委科技委生物交叉立项专家组成员和大数据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2016-2019),CCF计算机应用专委会副主任和生物信息专业组副主任,YOCSEF长沙主席(2016-2017)和总部AC(2017-), CCF高性能计算、大数据专委委员、CCF高级会员和杰出讲者、担任多个国际期刊主编和副主编。2014,2015年连续两次获得全国并行应用挑战赛金奖第一名,和IEEE International Scalable Computing Challenge 2015 & 2017、国际iGEM竞赛 2015,2016金牌等国际竞赛奖。目前单篇论文最高他引1054次,SCI论文单篇最高他引607次,申请软件著作权15项,专利15项。


新闻标题热烈祝贺邬向前教授再次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发表时间2017-2-28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是国际著名学术出版集团爱思唯尔每年评选的当年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名单,从2014年开始发布,每年一次,今年是第三次发布。邬向前教授每次均入选该榜单,详情请见爱思唯尔官网“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的“计算机科学”部分、“2015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的“计算机科学”部分和“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的“计算机科学”部分。

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发布

中国北京

2017年2月27日,星期一

爱思唯尔今日发布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榜单内容可在爱思唯尔科技部中国区网站查阅浏览。

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采用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ShanghaiRanking Consultancy)开发的方法和标准,基于客观引用数据对中国研究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爱思唯尔作为合作方,为该榜单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技术实现。

随着中国在国际科研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不断提高,表彰引领学术进步的杰出学者显得尤为重要。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根据去年的结果进行了复查和更新,将1776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呈现给学术界和公众。

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的研究数据来自爱思唯尔旗下的Scopus数据库。Scopus是全球最大的同行评议学术论文索引摘要数据库,提供了海量的与科研活动有关的文献、作者和研究机构数据,使得对中国学者的世界影响力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成为可能。

本榜单排序不分先后。



新闻标题邬向前教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持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CCF YOCSEF) 学术报告会 “增强现实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发表时间2017-2-20

增强现实技术现状与展望 (详情)

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

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 Engineers Forum

CCF YOCSEF

于2017年2月24日(星期五)14:00-17:30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会议中心二层第二报告厅举行

学术报告会,敬请光临

报告会主题

增强现实技术现状与展望

程序

13:30 签到

14:00 报告会开始

14:00-14:40特邀讲者:鲍虎军 博士,浙江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移动增强现实技术

14:40-15:30特邀讲者:刘越 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大视场高保真的虚实环境自然交互呈现

16:10-16:50特邀讲者:王党校 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计算机触觉——从虚拟现实到增强现实

15:30-16:10特邀讲者:刘昊扬 博士,诺亦腾CEO

报告题目:人体运动感知与应用

16:50-17:30Panel讨论

讨论嘉宾:鲍虎军,刘越,王党校,刘昊扬

执行主席:田丰 博士,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CCF 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

执行主席:邬向前 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CCF 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

参加人员:IT领域专业人士、研究生、媒体、其他有兴趣者

联系方式:Email:yocsef@ccf.org.cn;Tel:

(010)6260 0321转20;

如参会,请于2月22日前回复参会回执至yocsef@ccf.org.cn,以便提供会务。

费用(非CCF会员):学生50元/人/次,其他200元/人/次

免费参加方式:

1、CCF会员凭会员证免费参加;媒体免费参加。

2、非CCF会员办理入会手续,可以免费参加。加入方式:

登录: http://web.ccf.org.cn/CCF/reg.action?flag=0,提交申请

会费:学生50元/年,会员:200元/年

缴费方式:http://www.ccf.org.cn/sites/ccf/jffs.jsp

注:现场可以办理CCF会员续费

增强现实技术现状与展望

近年来,增强现实由于有望成为下一代具有革命性的新计算平台而受到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将AR列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主角之一;工信部发布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5.0》认为AR/VR将成为我国新技术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多个关于AR的项目亦被列为国家重点专项项目。学术界对AR的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也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产业界,微软、Google和Facebook等IT巨头纷纷在该领域进行战略布局,抢占相关市场;各种AR初创公司纷纷成立;AR相关技术和企业成为各种商业资本追捧的对象,如某AR初创公司在短短16个月的时间就获得了14亿美元的投资。

虽然AR被产业界炒得如此火热,但市场上却鲜见AR的成熟产品。AR发展的现状到底如何?AR还面临哪些难解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难点?AR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AR走向实用还需多久?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CCF YOCSEF)将举行“增强现实研究与技术现状与展望”报告会,邀请来自学术界、产业界的相关学者和专家,共同讨论增强现实研究的最新进展、未来趋势,并探索增强现实的新技术突破和产业机会。

特邀讲者:鲍虎军

简介: CCF常务理事,CCF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委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特聘教授,浙江大学信息学部主任。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和虚拟现实的研究,所领导的团队曾获首届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的资助,并作为首席科学家,先后二次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近年来在虚拟环境的几何物理建模和交互计算、复杂虚拟场景的实时高保真绘制和呈现、虚拟和现实环境的融合呈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自主研发了虚拟现实驱动引擎和支撑软件平台。部分成果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

题目:移动增强现实技术

摘要:增强现实技术旨在将虚拟和现实环境融合起来,以增强用户对现实环境的感知,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本报告将首先介绍增强现实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所面临的挑战,然后介绍我们在移动计算环境下虚拟环境实时优化绘制和空间定位注册等关键技术和系统方面的工作,最后展望混合现实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特邀讲者:刘越

简介: CCF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光电信息技术与颜色工程研究所所长,北京市混合现实与新型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2000年获吉林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佐治亚理工学院、天普大学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有关实验室访问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自然人机交互、以及计算机视觉等,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系统仿真学会3D教育与装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图形图像学会理事、副秘书长、青年委员会执行委员;北京图形图像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等,目前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研究成果“交互式显示关键技术及应用”曾荣获2014年度教育部发明奖一等奖。

题目:大视场高保真的虚实环境自然交互呈现

摘要:头盔显示器是集获取、处理和显示于一体的终端设备,是沉浸式VR/AR系统的核心硬件,目前已有的头盔显示器存在视场角有限、分辨率不足、易用性不高等问题。自然便捷的交互是沉浸式VR/AR系统的基本特征,由于终端的移动性,目前主要采用语音、触摸和手柄道具等交互工具,使用比较笨拙。本报告将介绍我们通过融合光学和系统的创新设计和精准的视觉计算技术,有效提升头盔显示器性能和舒适度的方法,以及如何借助日益普及的深度影像传感器,实时理解用户的手势和动作,实现移动环境下的自然手眼协同交互。

特邀讲者:王党校

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触觉技术委员会(IEEE Technical Committee on Haptics,

TCH) 执行委员会主席,IEEE Transaction on Haptics编委(Associate Editor)。中国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常委。IEEE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力触觉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机器人学。在IEEE Transactions on

Hap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在触觉领域顶级会议IEEE World Haptics Conference、机器人领域知名会议IEEE ICRA和IEEE IROS等发表会议论文十余篇。2008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2013年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三完成人),2011年在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顶级国际会议IEEE ICRA获最佳论文提名奖。

题目:计算机触觉——从虚拟现实到增强现实

摘要:在人的五种基本感觉通道中,触觉被称为“感觉之母”,但在人与计算机的交互中,人的力触觉感知能力基本被闲置。本报告将介绍力触觉人机交互的研究背景和基本框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力触觉人机交互方面的代表性成果:多感觉反馈牙科手术模拟器和飞机发动机装配模拟系统为切入点,介绍其中涉及的力触觉反馈装置、力触觉合成方法、力触觉测量感知等关键技术,最后简要介绍增强现实领域的触觉反馈最新进展。

特邀讲者:刘昊扬

简介: 博士,诺亦腾CEO,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国际不同领域期刊与会议发表论文数十篇,并出版专著一部。刘昊扬具有丰富的国内、外科研与创业经验,既曾在国外作为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专项的项目主要执行人在NSF大会上进行科研成果发布,也曾在国内获得中国移动集团科技创新一类奖,其主持开发的产品进入中国、美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市场。目前,刘昊扬在公司率领一批海外归来的优秀科研人员以及国内的优秀工程师正在进行基于可穿戴式传感器的无线高速运动捕捉系统开发。已经开发出的全无线人体全身运动采集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型化的动捕系统,目前该技术以及被应用于多部动画片的拍摄中。同时,基于该技术,刘昊扬团队完成了世界上最小的高尔夫远程教学系统研发,通过安装在高尔夫球杆与人体上的小型无线采集模块,采集整个高尔夫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数据,利用移动手持设备进行数据分析展示并与教练进行远程互动。该产品得到了美国苹果公司与数家欧美顶级高尔夫运动及医疗康复设备公司关注。刘昊扬团队的无线运动捕捉系统融合了人体运动学、航空导航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传输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不仅在技术上具有极大的创新性与挑战性,更是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集运动与娱乐于一身的物联网应用。随着该技术的日趋成熟,在未来将不断开辟出新的应用领域,具有无比广阔的商业前景

题目:人体运动感知与应用

摘要:动作捕捉技术是将人的动作信息数据化并加以利用的技术。动作捕捉技术在过去主要应用于电影特效、动画片以及游戏制作中。随着VR/AR行业的兴起,人们意识到除了传统的应用领域外,动作捕捉在VR/AR中人机交互,以及在更广泛的行业中都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本报告将介绍动作捕捉技术发展的历史,其目前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可能。

执行主席: 田丰

简介:博士,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副总工程师,人机交互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现担任ACM SIGCHI中国分会主席、中国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专委会秘书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互专委会副主任。担任ACM TiiS、JVLC等人机交互领域国际刊物编委。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重点项目。在CHI, IJHCS, TPAMI, CSCW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会议上录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合作出版专著1部。技术成果已覆盖到国内30多个省市以及北美、欧洲、亚洲、非洲等多个国家,并在协和、湘雅等大型三甲医院,国家跳水队、羽毛球队等多个国家队成功应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了201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执行主席:邬向前

简介:博士。CCF YOCSEF 学术委员会委员,CCF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和人机交互专委会委员。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霍英东教育基金等项目十余项,在IEEE TIP/TIFS等国际期刊和ECCV/ACMMM等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得国内外专利十余项。曾获CCF优秀博士论文奖和多项省部级奖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和医学图像分析等。

会场方位示意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会议中心第2会议室 (北航东南门向西100m左右路南,北航新主楼A/G座之间)



新闻标题祝贺本组博士生唐有宝的论文被国际顶级期刊接收

发表时间2017-1-12

唐有宝的论文"Scene Text Detection and Segmentation based on Cascaded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s"被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接收,祝贺唐有宝!



新闻标题祝贺本组博士生唐有宝顺利通过答辩

发表时间2016-12-15




新闻标题祝贺本组博士生戴百生顺利通过博士答辩!

发表时间2016-12-1






新闻标题上海天壤智能创始人兼CEO薛贵荣博士来访

发表时间2016-9-28

应邬向前教授邀请,上海天壤智能创始人兼CEO薛贵荣博士来研究组访问,并面向全校做了题为 《人工智能:从"Narrow"到"General"》的学术报告。


新闻标题博士生高志军的论文被国际期刊 Computerized Medical Imaging and Graphics 接收

发表时间2016-9-12

本组博士生高志军的论文 《Automated layer segmentation of macular OCT images via graph-based SLIC superpixels and manifold ranking approach》被国际期刊Computerized Medical Imaging and Graphics,祝贺!



新闻标题本组博士生戴百生的论文被国际知名期刊 Plos One 接收

发表时间2016-9-10

本组博士生戴百生的论文《Retinal Microaneurysms Detection Using Gradient Vector Analysis and Class Imbalance Classification》被国际期刊Plos one 接收,祝贺!



新闻标题祝贺本组博士研究生戴百生、唐有宝顺利通过预答辩!

发表时间2016-9-6

向他们表示祝贺!



新闻标题英国利物浦大学郑亚林博士来访

发表时间2016-08-12

为了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国际合作处的资助下,感知计算研究中心邬向前教授邀请英国利物浦大学郑亚林副教授于2016年8月来我校进行了系列讲学与学术交流活动。郑亚林老师是眼底视网膜图像处理与分析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具有丰富的眼底病变诊断临床经验和眼底图像处理理论基础,目前已在国际知名医学图像和眼科医学方面的刊物和会议上发表数十篇相关的文章。

在讲学期间,郑亚林老师面向全校师生进行了题为“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analysis techniques for the diagnosis of eye disease”的系列讲学活动,详细介绍了当前眼底病变诊断的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并对参加讲学的师生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解答。该系列讲学活动共分成了6个部分,即“Anatomy of the eye and eye disease”,“Techniques for imaging the eye”,“Advances in the analysis of colour fundus photography”,“Advances in the analysis of fundus angiography”,“Advances in the analysis of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Deep learning techniques for the diagnosis of eye disease”。郑亚林老师的讲学,使师生了解了当前眼底病变诊断的最新研究进展。除此之外,郑亚林老师还与本课题组成员就眼底图像最新成像技术、眼底图像处理技术、眼底医疗保健信息系统、远程及移动眼底病诊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本次交流不仅就相关的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且还探讨了哈工大与利物浦大学在眼底病自动筛查和诊断方面进一步深入合作的模式,这必将大大推动我校在该方向的研究进展。



新闻标题祝贺本研究组博士生唐有宝的论文被计算机视觉领域国际顶级会议ECCV接受

发表时间2016-7-12

本研究组博士生唐有宝的论文“Saliency Detection based on Multipl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被计算机视觉国际顶级会议ECCV接受,该会议将于2016年10月8-16日在荷兰Amsterdam召开。祝贺唐有宝!



新闻标题祝贺本研究组5名硕士研究生毕业

发表时间2016.7.12

今天哈工大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本组研究生李晓明、陈智博、杨毅、李涛、卜凡进顺利毕业,并获硕士学位。他们是于2016年6月29日顺利通过硕士论文答辩的。祝贺他们!



新闻标题祝贺本组博士生百生的文章被图像处理领域国际顶级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接收

发表时间2016-7-9

本组博士生戴百生的论文 “Optic Disc Localization Using Directional Models”被国际顶级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接收。该论文于2015年9月26日投稿,初审历经近半年,于2016年3月31日收到初审结果,AQE(Accept with Mandatory Minor Revisions Including English Usage) .4月12日修改返回,再经历了近3个月的评审,于今日收到正式接受通知。祝贺戴百生!



新闻标题祝贺本组博士生唐有宝的论文被多媒体领域国际顶级会议 ACM Multimedia 接受

发表时间2016-6-25

本组博士生唐有宝的论文"Deeply-Supervised Recurren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for Saliency Detection"被国际顶级会议 ACM Multimedia 接受,该会议将于2016年10月15-19日在荷兰Amsterdam召开。祝贺唐有宝!


图像处理和智能识别研究组(IPIR Group)
邬向前教授所领导的哈工大计算机学院图像处理和智能识别研究组(Image Processing and Intelligent Recognition (IPIR) Group)主要从事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基于人体特征的自动身份识别、医学图像分析、增强现实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国内外领先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已发表论文近百篇,申请/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数十项,获包括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在内的多个省部级奖项。承担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杰出青年基金和霍英东基金等项目。本研究团队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MU)、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ITT)、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MSU)、肯特州立大学(Kent State University, KSU)、英国利物浦大学(University of Liverpool)和香港理工大学(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olyu)等高校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

邬向前教授


邬向前,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IEEE会员,IAPR会员,SPIE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曾多次赴香港理工大学合作研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等项目的研究。已在IEEE TIP 等国际刊物和CVPR/ECCV/ACMMM等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并获多项专利。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人、IEEE Trans. PAMI等多个顶级国际刊物的审稿人。曾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和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连续五年(2014-2018)入选爱思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并获霍英东教育基金资助。
教育经历:

1997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学士学位

1999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硕士学位

2004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0.7-2011.7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访问学者

2009.9-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破格)

2008.4-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博士生导师(破格)

2007.4-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硕士生导师

2006.9-2009.8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2004.9-2006.8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
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 计算机学院综合楼307

E-mail: xqwu@hit.edu.cn

邮  编: 150001


研究领域
数字图像处理

模式识别

计算机视觉

自然语言处理
基于人体特征的自动身份识别技术

医学图像分析

增强现实(AR)

舆情分析


奖项成果
2018年爱思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19
2017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18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7
2016年爱思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17

2015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16

2014年爱思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15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1

获得霍英东基金,2010

国际视网膜特征自动检测比赛第二名,2009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07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二等奖(专著类), 2007

中国计算机学会2006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6

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七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5

第三届国际小波分析及应用学术会议(ICWAA2004)优秀论文奖,2004

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2005 年学术交流年会优秀论文奖,2005

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面向互联网信息的舆情检测与预警技术研究与系统研发

项目来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开始时间2018.12

结束时间2021.11

项目经费3146万元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项目名称基于签名视频的身份识别方法研究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开始时间2017.1

结束时间2020.12

项目经费63万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项目名称人体生物特征分析及应用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

开始时间2018.7

结束时间2020.12

项目经费50万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项目名称视网膜图像分析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学术专著

邬向前,张大鹏,王宽全,“掌纹识别技术”,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David Zhang, “Automated Biometrics – Technologies andSystem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USA, 2000. (参编)




学术论文


Ting Zhao, Xiangqian Wu, Pyramid Feature Selective Network for Saliency detection, CVPR, 2019

Youbao Tang, Xiangqian Wu, Salient Object Detection Using Cascad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and Adversarial Learning, IEEE Trans. Multimedia, 2019

Ding Ma, Xiangqian Wu, Wei Bu, High Speed Recurrent Regression Network For Visual Tracking, ICME (Oral), 2019

Youbao Tang, Xiangqian Wu, Scene Text Detection Using Superpixel-Based Stroke Feature Transform and Deep Learning Based Region Classification. IEEE Trans. Multimedia 20(9): 2276-2288 (2018)

Ding Ma, Wei Bu, Xiangqian Wu, Multi-Scale Recurrent Tracking via Pyramid Recurrent Network and Optical Flow, BMVC, 2018

Ding Ma, Wei Bu, Xiangqian Wu, Dual-SVM tracker via Multiple Support Instance and LEVER Strategy, ICPR (Oral), 2018

Ding Ma, Wei Bu, Yuying Xie, Yuehua Cui, Xiangqian Wu, Segmentation-Guided Tracking with Prior Map Decision, ICPR, 2018

Ding Ma, Wei Bu, Yuehua Cui, Yuying Xie, Xiangqian Wu, Learning Collaborative Model for Visual Tracking, ICPR, 2018

Youbao Tang, Xiangqian Wu, Scene Text Detection and Segmentation Based on Cascaded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s. IEEE Trans. Image Processing 26(3): 1509-1520 (2017)

Youbao Tang, Xiangqian Wu, Salient Object Detection with Chained Multi-Scale 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 ACM Multimedia, 2017

Baisheng Dai, Xiangqian Wu and Wei Bu, Optic disc segmentation based on variational model with multiple energies. Pattern Recognition 64: 226-235 (2017)

Zhijun Gao, Wei Bu, Yalin Zheng, Xiangqian Wu, Automated layer segmentation of macular OCT images via graph-based SLIC superpixels and manifold ranking approach. Comp. Med. Imag. and Graph. 55: 42-53 (2017)

Xiangqian Wu, Baisheng Dai and Wei Bu,Optic Disc Localization Using Directional Models,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Processing, 2016

Youbao Tang and Xiangqian Wu, Saliency Detection based on Multipl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ECCV, 2016

Yaobao Tang and Xiangqian Wu, Deeply-SupervisedRecurren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for Saliency Detection, ACM MM, 2016

Xiangqian Wu, Qiushi Zhao, DeformedPalmprint Matching Based on Stable Reg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24(12): 4978-4989 (2015)

Youbao Tang, Xiangqian Wu, Wei Bu, SaliencyDetection Based on Graph-Structural Agglomerative Clustering, ACM MM, 2015

Yitian Zhao, Yonghuai Liu, Xiangqian Wu, Simon P. Harding, YalinZheng. Retinal vessel segmentation: an efficient graph cut approach withRetinex and local phase. PLoS ONE, vol. 10, no. 4: e**, 2015.

Xiangqian Wu, Youbao Tang, Wei Bu:Offline Text-Independent Writer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Scale Invariant FeatureTransform.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 9(3):526-536 (2014)

Xiangqian Wu, Qiushi Zhao, Wei Bu: ASIFT-based contactless palmprint verification approach using iterative RANSACand local palmprint descriptors,Pattern Recognition 47(10): 3314-3326 (2014)

Qinghua Hu, Leijun Li, Xiangqian Wu, Gerald Schaefer, DarenYu. Exploiting Diversity for Optimizing Margin Distribution in Ensemble Learning.Knowledge-Based Systems 67: 90-104 (2014)

Leijun Li, Qinghua Hu, Xiangqian Wu, Daren Yu: Exploration ofclassification confidence in ensemble learning. Pattern Recognition 47(9):3120-3131 (2014)

Ali Mohsin Al-juboori, Wei Bu, Xiangqian Wu, and Qiushi Zhao:"Palm Vein Verification Using Multiple Features and Locality PreservingProjections," 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vol. 2014, Article ID 246083,2014. doi:10.1155/2014/246083

Ali Mohsin Al-juboori, Wei Bu, Xiangqian Wu,and Qiushi Zhao:"Palm Vein Verification Using Multiple Features and IsometricProje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gnal Processing, Image Processingand Pattern Recognition,Vol.7,No.1(2014),pp.33-44.http://dx.doi.org/10.14257/ijsip.2014.7.1.04.

Leijun Li, Bo Zou, Qinghua Hu, Xiangqian Wu, Daren Yu: Dynamicclassifier ensemble using classification confidence. Neurocomputing 99: 581-591(2013)

Ali Mohsin Al-juboori, Wei Bu, Xiangqian Wu, Qiushi Zhao:“Palm VeinVerification Using Gabor Fil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Issues, Vol. 10, Issue 1, No 1, January 2013.

Wei Bu, Xiangqian Wu, Xiang Chen, Baisheng Dai, Yalin Zheng:"Hierarchical Detection of Hard Exudates in Color Retina Images,"Journal of Software, 8(11), pp 2723-2732, 2013

Wei Bu, Kuanquan Wang, Xiangqian Wu, Xin Cui, Qiushi Zhao:Hand Segmentation for Hand-based Biometrics in Complex Environments, Journal ofSoftware, 8(10), pp 2439-2446, 2013

Taha mohammed Hasan, Xiangqian Wu: An Adaptive Fractal ImageCompress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Issues, 10(1), pp 98-108,2013

Taha Mohammed Hasan, Xiangqian Wu: An Adaptive Algorithm forImproving the Fractal Image Compression (FIC). Journal of Multimedia 6(6):477-485 (2011)

M. Niemeijer, Bob Zhang, Xiangqian Wu, Jane You, Qin Li, FakhriKarray and M.D. Abramoff, et. al,"Retinopathy On-line Challenge: Automaticdetection of microaneurysms in digital color fundus photographs", IEEETrans. on Medical Imaging, vol. 29, no. 1, pp. 185-195, 2010.

Bob Zhang, Xiangqian Wu, Jane You, Qin Li, Fakhri Karray: Detection ofmicroaneurysms using multi-scal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Pattern Recognition43(6):2010

Xiangqian Wu, David Zhang, KuanquanWang, Bo Huang, “Palmprint Classificati -on Using Principal Lines,” PatternRecognition. 2004, 37(10): 1987--1998. (SCI: 842LB, EI: **)

Xiangqian Wu, David Zhang, KuanquanWang, “Fisherpalms based Palmprint Recogni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2003, 24(15):2829–2838. (SCI: 713LN, EI: **)

Xiangqian Wu, David Zhang, KuanquanWang, “Palm-line Extraction and Matching for Personal Authentication,” IEEE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 2006, 36(5): 978-987.(SCI: 076RZ, EI)

Xiangqian Wu, David Zhang, KuanquanWang, “Fusion of Phase and Orientation Information for PalmprintAuthentication”, Pattern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2006, 9: 103-111(SCI: 088SH, EI)

Xiangqian Wu, KuanquanWang, David Zhang,“Wavelet Energy Feature Extraction and Matching for Palmprint Recognition,”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20(5): 411-418. (SCI: 928SP,EI: **)

Xiangqian Wu, Kuanquan Wang, DavidZhang, “A Novel Approach of Line Feature Representation and Matching for PalmprintRecognition,” Journal of Software. 2004, 15(6):869-880.

Youbao Tang, Xiangqian Wu, Wei Bu: Text LineSegmentation Based on Matched Filtering and Top-down Grouping for HandwrittenDocuments, 11th IAPR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Document Analysis Systems,2014

Qiushi Zhao, Wei Bu, Xiangqian Wu: Contactless PalmprintVerification based SIFT and Iterative RANSAC,2013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2013

Baisheng Dai, Wei Bu, Xiangqian Wu,Yalin Zheng: Retinal BloodVessel Detection Using Multiscale Line Filter and Phase Congruency ,The 17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Recognition, 2013

Leijun Li, Qinghua Hu, Xiangqian Wu, Daren Yu: Exploringmargin for dynamic ensemble selection, 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ughSets and Knowledge Technology, 2013

Youbao Tang, Xiangqian Wu, Wei Bu: OfflineText-independent Writer Identification Using Stroke Fragment and Contour BasedFeatures, The 6th IAP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trics, 2013

Qiushi Zhao, Wei Bu, Xiangqian Wu: SIFT-based ImageAlignment for Contactless Palmprint Verification, The 6th IAPR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Biometrics, 2013

Youbao Tang, Xiangqian Wu, Wei Bu: Skew Estimationin Document Images Based on an Energy Minimization Framework ,17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Recognition, 2013

Ali Mohsin Al-juboori, Xiangqian Wu, Qiushi Zhao: BiometricAuthentication System Based on Palm Vein, 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Computer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13

Baisheng Dai, Wei Bu, Xiangqian Wu,Yan Teng:Retinal VesselSegmentation Via Iterative Geodesic Time Transform, 21st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 2012

Wei Bu, Xiangqian Wu, Enying Gao: Hand Vein Recognition Based onOrientation of LBP ,Proc. SPIE 8371,2012-2012/4/25, Baltimore, MD, 2012

Qiushi Zhao, Wei Bu, Xiangqian Wu, David Zhang: Design andImplementation of a Contactless Multiple Hand Feature Acquisition System ,Proc. SPIE8371, 2012-2012/4/25, Baltimore, MD, 2012

Xiang Chen, Wei Bu, Xiangqian Wu, Baisheng Dai,Yan Teng: ANovel Method for Automatic Hard Exudates Detection in Color Retinal Images,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2012

Xin Cui, Wei Bu, Xiangqian Wu, Qiushi Zhao: HandSegmentation in Complex Environment Based on Skin Color Model and BoundaryCutting,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2012

Kuanquan Wang, Anne S. Khisa, Xiangqian Wu, Qiushi Zhao: Finger VeinRecognition using LBP Variance with Global Matching, 2012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Wavelet Analysis and Pattern Recognition,2012

Wei Bu, Qiushi Zhao, Xiangqian Wu, Youbao Tang, KuanquanWang: A Novel Contactless Multimodal Biometric System based on Multiple HandFeatures,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nd-Based Biometrics, 2011

Xiangqian Wu, Enying Gao, Youbao Tang,Kuanquan Wang: A Novel Biometric System Based on Hand Vein. FCST 2010: 522-526

Dongyu Zhang, Kuanquan Wang, Xiangqian Wu, Bo Huang and Naimin Li,“Hilbert-HuangTransform Based Doppler Blood Flow SignalsAnalysis”,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Informatics (BMEI 2009), 2009

Bo Huang, Kuanquan Wang, Xiangqian Wu, Dongyu Zhang and NaiminLi, “Quantified Vector Oriented Tongue Color Classification,” 2nd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 (BMEI 2009), 2009

Qi Zhu, Yong Xu, Jinrong Cui, Xiangqian Wu, Changfeng Chen, JinghuaWang, A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simplified kernel model based on KMSE, 2009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ndustrialApplications (PACIIA 2009), 2009

Xiangqian Wu, Kuanquan Wang, Yong Xu,David Zhang, “Differential Feature Analysis for Palmprint Authentication,”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alysis of Images and Patterns (CAIP),2009

Xiangqian Wu, Peipei Wang, KuanquanWang, Yong Xu, “Biometric Cryptographic Key Generation Based on City BlockDistance,” IEEE Workshop on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 Vision (WACV), 2009

Bob Zhang, Xiangqian Wu, Jane You, Qin Li and Fakhri Karray, “Hierarchicaldetection of red lesions in retinal images by multiscale correlationfiltering,” SPIE Medical Imaging, 2009.

Xiukun Li, Xiangqian Wu, Ning Qi, Kuanquan Wang, David Zhang, “A NovelCryptographic Algorithm based on Iris Featur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CIS@#%08), Oct. 2008. (EI, ISTP)

Xiukun Li, Xiangqian Wu, Kuanquan Wang, Enying Gao, David Zhang, “DirectionalGaussian Derivative Filters based Palmprint Authentication,”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CIS@#%08), OCT. 2008. (EI,ISTP)

Xiangqian Wu, David Zhang, KuanquanWang, “A Cryptosystem based on Palmprint Feature,” The 19th IEEE 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 Pattern Recognition. 2008.(EI, ISTP)

Xiangqian Wu, Ning Qi, Kuanquan Wang,David Zhang, “ An Iris Cryptosystem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Four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Hiding and MultimediaSignal Processing (IIHMSP-2008), Aug. 2008. (EI, ISTP)

Xiangqian Wu, Ning Qi, Kuanquan Wang,David Zhang, “A Novel Cryptosystem based on Iris Key Generation,” Four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Computation (ICNC@#%08), Aug. 2008. (EI,ISTP)

Xiangqian Wu, Kuanquan Wang, DavidZhang, “Fusion of Palmprint and Iris for Personal Authentication,” AdvancedData Mining and Applications (ADMA 2007), Aug. 2007. (EI, ISTP: BGS80)

Xiangqian Wu, David Zhang, KuanquanWang, “A Palmprint Cryptosyste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trics (ICB2007), Aug.2007. (EI, ISTP: BGP64)

Xiangqian Wu, Kuanquan Wang, DavidZhang, “Automated Personal Authentication Using Both Palmprints,”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Entertainment Computing (ICEC 2007), Sep. 2007. (EI, ISTP)

Xiangqian Wu, Kuanquan Wang, DavidZhang, “Combining Left and Right Irises for Personal Authentication,” EnergyMinimization Methods i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EMMCVPR 2007),Aug. 2007. (EI, ISTP)

Kuanquan Wang, Liao Jing, Xiangqian Wu, “Recognize a SpecialStructure in Palmprint for Palm Medicine,”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Computer-Based Medical Systems, Jun. 2007. (EI: **, ISTP)

Xiangqian Wu, Kuanquan Wang, DavidZhang, “Information Fusion for Palmprint Authentication,” InternationalSymposium on Defense and Security--Biometric Technology for HumanIdentification III, Apr. 2006. (EI: **, ISTP)

Xiangqian Wu, Kuanquan Wang, DavidZhang, “Fusion of Multiple Features for Palmprint Authentication,” IEE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Cybernetics, 2006. (EI: **,ISTP: BFE36)

Xiangqian Wu, Kuanquan Wang, DavidZhang, “Graph based Cross-shape Recognition for Palm Diagnosis,” The 6thIntelligent Systems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2006, 325-328.

Xiangqian Wu, Kuanquan Wang, DavidZhang, “Multiple Textural Features based Palmprint Authentication,”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2006, 964-969.

Xiangqian Wu, Kuanquan Wang, DavidZhang, “Differential Operation based Palmprint Authentication for MultimediaSecurity,” Pacific-Rim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PCM’2006), 2006.

Xiangqian Wu, Kuanquan Wang, DavidZhang, “Palmprint Texture Analysis Using Derivative of Gaussian Filters,”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CIS’2006), 2006. (EI, ISTP)

Xiangqian Wu, Kuanquan Wang, FengmiaoZhang, David Zhang, “Fusion of Phase and Orientation Information for PalmprintAuthentication”,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2005. (EI:**, ISTP:BDW08)

Xiangqian Wu, Kuanquan Wang, DavidZhang, “Palmprint Authentication Based on Orientation Code Matching”, Lecture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AVBPA05, 2005, 3546:555-562. (SCI:BCT50, EI:**,ISTP:BCT50) [影响因子: 0.402]

Xiangqian Wu, Fengmiao Zhang, KuanquanWang, David Zhang, “Fusion of the Textural Feature and Palm-lines for PalmprintAuthentication”,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ICIC05, 2005, 3644:1075-1084.(SCI:BDC09, EI:**, ISTP:BDC09)

Xiangqian Wu, Kuanquan Wang, DavidZhang, “Palmprint Recognition Using Valley Features”, The 2nd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Cybernetics 2005. (EI:**,ISTP:BDT94)

Xiangqian Wu, Kuanquan Wang, DavidZhang, “Palmprint Recognition Using Directional Line Energy Feature,” The 17th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 2004, 4: 475-478 (EI:**,ISTP:BAW23)

David Zhang, Adams Wai-KinKong, Guangming Lu, Xiangqian Wu andMichael Wong, “Low-resolution palmprint fo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inWorkshop Proceedings of Biometrics: Challenges arising from Theory andPractice, Cambridge, pp. 1-4, August 22 2004.

Xiangqian Wu, Kuanquan Wang, DavidZhang, “HMMs based Palmprint Identification,” The 1st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trics Authentication, Lecture Notes inComputer Science 3072. 2004, 775-781. (SCI:BAM83,ISTP:BAM83)

Xiangqian Wu, Kuanquan Wang, DavidZhang, “Palmprint Verification Using Wavelet Packet,” The 3r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velet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2004, 1: 515-520(selected as the excellent paper of the conference). (EI:**,ISTP:BAH29)

Xiangqian Wu, Kuanquan Wang, DavidZhang, “A Novel Approach of Palm-line Extraction,” IEE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and Graphics. 2004: 230-233. (EI:**)

Xiangqian Wu, Kuanquan Wang, DavidZhang, “Palmprint Recognition Using Fisher’s Linear Discriminant,” The 2nd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Cybernetics. 2003. (EI:**,ISTP:BY61C)

Xiangqian Wu, Kuanquan Wang, DavidZhang, “Fuzzy Directional Element Energy Feature (FDEEF) Based PalmprintIdentification,” The 16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2002, 1:95-98. (EI: **, ISTP:BV11L)

Xiangqian Wu, Kuanquan Wang, DavidZhang, “Line Feature Extraction and Matching in Palmprint,” The 2n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and Graphics, Proceedings of SPIE. 2002,4875(1):583–590. (EI:**)

Xiangqian Wu, KuanquanWang, David Zhang, “Wavelet based Palmprint Recognition,” The 1st IEE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Cybernetics. 2002. (EI:**,ISTP:BW27J)

Xiangqian Wu, Li Liu, Naimin Li,Xiaodong Lin, Shuying Wang, Jun Meng, Kuanquan Wang, and David Zhang. AutomatedPalm DiagnosisSystem.The 2nd World Integrative Medicine Congress(WIMCO 2002), Beijing, 2002.



授权的发明专利



移动互联网掌纹身份认证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0.4, 2016

基于能量最小化框架的文档图像倾斜度检测与纠正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5.3, 2016.

面向生物特征识别的交互式定位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3, 2016.

基于掌纹图像配准的非接触掌纹识别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4, 2016

一种实时击键压力采集系统,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1.9,2016

基于笔画片段和轮廓特征的笔迹识别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X,2016

基于差分运算的高精度掌纹识别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8X, 2008.

掌纹密钥系统,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1.X, 2011.

Method of Palm Print Identification, 美国发明专利授权,US7,496,214 B2,2009

Method of Palm Print Identification Using Geometry,Line and/or Texture Features,香港发明专利授权,**.9, 2004.





软件著作权



基于掌纹线结构的掌纹识别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0SR001167,2010;

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掌纹识别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0SR001215,2010;

掌纹图像预处理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0SR001210,2010;

基于模糊方向能量的掌纹识别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0SR001212,2010

基于Fisherpalms的掌纹识别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0SR001207,2010

基于图像相位及方向特征的掌纹识别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0SR001213,2010

基于主线特征的掌纹分类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0SR001217,2010

基于击键生物特征的混合密码系统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09SR049716,2009

基于击键识别的加强密码系统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09SR050853,2009

基于掌纹生物特征的数据加解密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09SR050851,2009

手部静脉、手纹和手形的一体化采集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0SR017900,2010

基于多层次可替换的掌纹数据加解密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2R11L004087,2012

基于掌纹多特征融合的数据加解密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2R11L004053,2012

基于交互式定位方法的掌纹身份认证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2R11L003903,2012

掌纹考勤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登记号:2007SR12511, 2007




团队成员
在读学生

姓名

年级

研究方向
戴百生

2010级博士生

彩色视网膜图像分析
高志军

2010级博士生

OCT视网膜图像分析
唐有宝

2011级博士生

自动笔迹识别方法研究
张太发

2012级博士生

视网膜病变检测与诊断
马丁

2015级博士生

视觉目标跟踪
张砚钦

2016级博士生

深度学习
张德彪

2015级硕士生

手势交互
张磊

2015级硕士生

增强现实
刘维达

2014级硕士生

基于笔迹的性别识别





已毕业学生


姓名

毕业时间

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去向
齐宁

2008届硕士

基于虹膜的数据加解密算法研究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公务员)
王培沛

2009届硕士

基于掌纹特征的密钥生成算法研究

苏州诚致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高恩颖

2010届硕士

手部静脉识别算法研究

中国工商银行
黑龙江省分行
唐有宝

2011届硕士

基于非接触式掌纹特征的加解密算法研究

保送本组博士生
张世雷

2011届硕士

基于击键特征的身份识别研究

北京华为公司
崔欣

2012届硕士

复杂环境下的人手检测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哈工大金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搜狗公司
陈向

2012届硕士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图像的渗出物自动检测算法研究

北京搜狗公司
Taha

2013届博士
(留学生)

自适应分形图像压缩

Diyala University
李磊军

2013届博士

基于间隔和置信度的选择性集成学习算法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
赵秋实

2014届博士生

基于人手的身份识别研究

哈尔滨理工大学
Ali

2014届博士
(留学生)

基于手掌静脉的身份识别方法研究

Diyala University
张春剑

2014届硕士

视网膜血管分割算法研究

北京
陈智博

2016届硕士生

基于签名笔尖运动轨迹的身份识别算法研究

厦门
李晓明

2016届硕士生

掌纹活体检测方法研究

哈尔滨
李涛

2016届硕士生

自然场景文字识别算法研究

北京
杨毅

2016届硕士生

视网膜血管的分割及分类算法研究

深圳
卜凡进

2016届硕士生

视网膜图像特征提取与识别

北京




招生信息
图像计算研究团队常年招收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和优秀本科实习生,欢迎国内外优秀学子加入本团队。

博士后:2名/年

博士生:3名/年

硕士生: 4名/年

优秀本科实习生: 4名/年 (大二、大三和大四优秀本科生)

联系人:邬向前

联系地址:计算机学院综合楼307室

Email: xqwu@hit.edu.cn


相关话题/医疗 数据 技术 计算机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