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研导简介(付光槐)
姓名:付光槐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专业技术职务:讲师
行政职务:无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最后学历:研究生
最后学位:教育学博士
最后毕业学校:西南大学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fghdj1986@163.com
工作单位: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学科研究方向一:教师教育
二级学科名称:课程与教学论
学科代码:040102
主要开展教师教育、学校改革与发展等领域的研究。
个人简历:(学历、学术经历及社会兼职):
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师教育、基础教育学校改革等领域研究。湖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方向学科负责人,教育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近年来,在《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等国内外教育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教育学权威1篇,CSSCI(含拓展版)1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文摘》转载1篇;主持完成中央高校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项;主持完成黄石市人文社科1项;曾参与加拿大社会科学人文基金合作项目“中国-加拿大学校教育与教师教育互惠学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欧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西南大学-渝中区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教育部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渝中区名师名校长培训等项目,负责完成2016年湖北省新入职教师岗位技能培训项目等;被湖北阳光教育研究院聘为评估专家、《教育与教学研究》杂志审稿专家等。
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情况:
代表性论文:
付光槐、陶丽.跨文化学习背景下职前教师反思水平研究——以中加互惠学习项目交换生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8(10).
付光槐.论教师教学敏感的内涵、结构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8(08).
付光槐.论教师教育改革的社会支持机制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6).
付光槐.解放旨趣教师教育课程的内涵、价值与实现[J].高教探索,2018(04).
付光槐、杨冬明.跨文化学习视域下中加教育理念的评析——基于RLTESECC项目交换生学习经验的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7(08).(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文摘》2017年第4期全文转载)
付光槐.论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转向——从技术旨趣、实践旨趣到解放旨趣[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08).
付光槐.基于不同旨趣的教师角色考证-兼议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J].上海教育科研,2017(07).
付光槐.培养什么样的教师-教师教育愿景的反思与勾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5).
付光槐.论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评价的新理路[J].黑龙江高教,2017(02).
付光槐.论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的缺失与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
付光槐、刘义兵.中加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的比较——RLTESECC项目交换生实习经历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6(04).
付光槐、任一明.学校特色建设的现实审视及其路径重构[J].当代教育科学,2016(02).
付光槐、刘义兵.论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保障机制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5).
付光槐、任一明.论中小学特色建设的价值取向[J].教育科学研究,2015(07).
Fu Guang-huai、Yang-Lu.Teacher Education Policy Research in China: A Decade Review and Reflection[J].Higher Education of Social Science,2015(04).
刘义兵、付光槐.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J].教育研究,2014(01).
付光槐.现代知识观下教学道德性的缺失与诉求[J].现代教育论丛,2012(04).
出版专著:
参编《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材大系、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配套教材《教师专业发展》,刘义兵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科研成果获奖及专利:
大学生慕课《教师专业发展》
承担的教研、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2014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WU**,项目经费:1万;
主持2016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地方师范院校‘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7Q106,项目经费:0.8万;
主持黄石市社科项目“农村教学点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2017y41;
参与加拿大迈克?康奈利(Michael Connelly)教授和许世静教授负责加拿大国际合作项目“Reciprocal learningin teacher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between Canada and China”,项目编号:895-2012-1011;
参与重庆市辅仁中学“双培扬长”课程综合改革项目以及西南大学附中研究性学习创新基地项目研究;
指导研究生情况:
指导硕士研究生3名。
备注: